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 [答案] B 2. [答案] B 3. [答案] A 4. [答案] B 5. [答案] C 6. [答案] C 7. [答案] B 8.[答案] B 9.[答案]D 10. [答案] A 11. [答案] D 12. [答案] C 13. [答案] C 14. [答案] B 15.[答案] A 16. [答案] A 17. [答案]C 18. [答案] D 19. [答案] C 20.[答案] B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1题12分,22题13分,共25分) 21.[答案要点] (1)与高锰酸钾、氯酸钾加热制取氧气相比较,过氧化氢制氧气具有一下优点:实验仪器简单,实验步骤易操作,实验条件无需加热,药品利用率高。 (2)中学化学实验改进应坚持一下原则: 紧扣化学课程标准,充分理解教材编写者的设计意图; 体现探究和开放,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实验的改进应考虑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 力求装置简单、药品节约、现象明显; 提高试验成功率,缩短实验时间; 确保实验安全,防止环境污染。 22. [答案要点] (1)①C水分子间含有氢键,氢键对沸点有影响②A水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为2:1 ③B液态的水在凝固成冰的时候.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使分子按一定的规则排列,每个分子都被四个分子所包围形成一个结晶四面体。 (2)模型建构教学能够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 模型建构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模型建构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模型建构教学有助于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诊断题(本大题1小题,15分) 23. [答案要点] (1) 824.8 (2)学生可能存在错误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利用硫化钠的质量进行计算;计算溶液质量的时候对于忽略反应物二氧化硫的质量;计算溶液质量的时候忽略硫单质为沉淀。 (3)根据二氧化硫的体积算出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硫的质量为64g,依据质量守恒算出反应生成的硫单质的质量为19.2g,反应前的总质量为(780+64)g,反应后生成的沉淀为19. 2g,所以可求出溶液的质量。 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小题20分) 24. [答案要点] (1)通过质疑释疑,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探索精神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探索精神和合作能力 (2)科学史料的教学价值如下: 使学生全面深刻地把握化学知识,培养科学探究和创新的精神; 启迪学生科学思维、培养科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品德和爱国热忱;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3)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作为实验仪器和药品,让学生对课堂学到的化学知识加以应用,拓展、加深课堂教学的内容; 实验内容相对比较安全,实验所用仪器和药品也比较简单,操作简便; 实验设计要求学生能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具有一定的独创性。 五、教学设计题(本大题1小题,30 分) 25. [答案要点] (1)溶解度属于中学化学课程标准-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中二级主题下水与常见的溶液中的内容,是溶液基础知识学习的基础,是联系化学知识与生活实例的纽带。溶解度是在课题1溶液的基础上,定量研究溶质在水中溶解的限度。通过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学习,加深学生对溶解性和溶液的认识。溶液→饱和溶液→溶解度,概念出现的先后顺序,符合化学学科的逻辑规律,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功能与价值分析:在化学知识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加深对溶液的认识,又为理解溶解度的概念打下基础。能进行科学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的教育,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溶解度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从量的方面研究化学知识的科学态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发展勇于合作、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方法: 问题教学法、实验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设境,问题导入 师生互动:俗话说:“ 饭前喝汤,苗条漂亮;饭后喝汤,肥胖晃晃。”妈妈在家为小槐同学准备了一碗汤,小槐一尝淡了, 要妈妈加(盐) ;小槐一尝还说淡了,又要妈妈加(盐);小槐一尝还是说淡了,再要妈妈加(盐) ..食盐是我们熟悉的物质,它是否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呢? 二、实验探究,讲授新课 1.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1,分别向一定质量的水中溶解食盐、硝酸钾等溶质,探究出溶解是有一定限度的。 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2即:对实验1中的饱和溶液进行升温/降温操作,同时学生发现实验1中的饱和溶液可以继续溶解溶质。 3.教师讲解溶解度的含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单位g)。 4.教师提出问题如何改变溶解度的大小? 5.学生交流实验结果,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猜想做出实验验证,温度可以改变溶解度。 三、习题练习,巩固新知 通过多媒体的展示习题,将学生本节课学习到的知识进行深化。 四、自我总结,分享收获 由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予以肯定,并做情感态度的升华。 五、紧扣主题,扩展延伸 课后请学生思考碳酸饮料中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如何变化。 |
|
来自: 当以读书通世事 > 《175~教师资格证考试及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