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儿积食推拿方法(二)

 渤海扁鹊 2019-11-06

小儿推拿益处多

穴位与经络的治疗功能,已被现代临床医学所证实。穴位即为经络上的最重要点,通过刺激穴位,就可以起到调整经络气血、阴阳平衡的作用。正气自然充足,正气存内,则邪不可干,也就是抵抗力增强,得病的机会相应减少。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小儿推拿确有增强儿童免疫功能的作用,同时,小儿推拿还可以使小儿气血充盈,饮食不偏,食欲旺盛、发育正常等。

小儿食积是小儿常见病之一,主要是由于内伤乳食、停聚不化、气滞不行,影响到小儿的消化功能,使食物停滞胃肠所形成的一种胃肠道疾患。笔者经多年临床工作证明,运用小儿推拿治疗,患儿易于接受,并且具有较好的疗效。

手法操作用葱姜水作介质,上肢取穴均为左手,治疗顺序先手掌、掌心、上肢、腹部,最后背部,1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顺运内八卦

位置:内八卦位于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之中指横纹内2/3和外1/3交界点为半径,作画圈状。

作用:宽胸利膈、理气化痰、行滞消食。

次数:约100~300次。


推小横纹


位置:手掌面,食、中、无名、小指关节横纹处。

作用:退热、消胀、散结。

次数:100~500次。

掐揉四横缝

四横纹:是常用的消积穴位之一,也是民间挑疳的部位之一。

位置:用大拇指的指甲逐个掐揉宝宝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手指第一指关节处的四横纹。

作用:消食导滞,消除积食。

次数:来回10次。

分腹阴阳

位置:腹阴阳即两肋弓下缘(也可以说是自中脘到脐)

作用:健脾和胃,理气消食,多用于防治腹痛、腹胀、消化不良、烦躁不安、夜啼等症。

次数:100~300次。

两手沿脊柱两旁,由下而上连续地挟提肌肤,边捏边向前推进,自尾骶部开始,一直捏到项枕部为止(一般捏到大椎穴,也可延至风府穴)。重复3~5遍后,再按揉肾俞穴2~3次。一般每天或隔天捏脊1次,5次为一个疗程。慢性疾病在一个疗程后可休息1周,再进行第二个疗程。


揉足三里

位置: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前缘一横中指。

作用:健脾和胃、调中理气、止泻通便,多用于防治腹胀、便秘、吐泻等病症。

次数:30~50次。




清天河水

位置:天河水位于前臂正中总筋至洪池(曲泽)成一直线。

作用:清天河可清热解表,泻心火等,为常用小儿推拿穴位之一。

手法:用一只手握住孩子的手腕,使其掌心向上,然后用中指、食指指腹自孩子腕横纹推向肘横纹直推,推的方向一定是从腕到肘,不可反向操作!

次数:49~81次

按语

由于小儿食积主要是积滞损伤脾胃,而致脾胃运化失司,积聚留滞于中与脾胃虚弱互为因果,故通过小儿推拿止泻、消食导滞、疏调肠胃积滞,并用捏脊法扶正祛邪以振奋阳气、补脾经,按揉足三里,以健脾开胃、消食和中。另外,在对患儿进行推拿治疗的同时,还通过适当地控制患儿的饮食,以免加重病情或转化为疳证。

小儿处在生长发育时期,需不断增加营养物质,但其生活不能自理,乳食不知自节,若乳食无度、过食肥甘生冷和难以消化的食物均可损伤睥胃,导致乳食停滞,脾胃不和,升降失调,积而不清致食积。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以预防为主,以限量饮食,不突然改变患儿的饮食习惯及性质,减少食前食后的活动量,避免腹部受凉等,则此类病证往往可以避免。小儿食积的治疗,应根据患儿食积的久暂、体质强弱、正气损伤程度等情况综合考虑,小儿推拿不失为其中的一种较好选择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