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腰臀部疼痛内热针治疗的相关解剖(脊柱三角区以及骨纤维孔、管)及体查

 天道酬勤更努力 2019-11-06

脊柱区三角相关解剖

腰上三角

内侧界:竖脊肌外侧缘。
外下界:腹内斜肌后缘。
上界:12肋、下后锯肌。
底:腹横肌起始部的腱膜。
内容: 肋下神经、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肾、腰方肌。

腰下三角

下界:髂嵴。
内上界:背阔肌前下缘。
外上界:腹外斜肌后缘。
底:腹内斜肌。
面:皮肤和浅筋膜。
内容阑尾和盲肠(右侧)。
此三角为腹后壁的又一薄弱区,也可形成腰疝。腰区深部脓肿也可经腰下三角出现于皮下。

脊柱骨纤维孔、管相关解剖

骨纤维孔

又称脊神经后支骨纤维孔。位于椎间孔的后外方,开口向后,与椎间孔的方向垂直。其上外侧界为横突间韧带的内侧缘,下界为下位椎骨横突的上缘,内侧界为下位椎骨上关节突的外侧缘。
体表投影:同序数腰椎棘突外侧的下述两点连线上,上位点在第l腰椎平面后正中线外侧2.3cm下位点在第5腰椎平面后正中线外侧3.2cm。骨纤维孔有腰神经后支通过。   

骨纤维管

又称腰神经后内侧支骨纤维管。位于腰椎乳突与副突间的骨沟处,自外上斜向内下。前壁为乳突副突间沟,后壁为上关节突副突韧带,上壁为乳突,下壁为副突。管的前、上、下壁为骨质,后壁为韧带,有时后壁韧带骨化形成完全的骨管。
体表投影:同序数腰椎棘突下外的两点连线上,上位点在第l腰椎平面后正中线外侧约2.1cm下位点在第5腰椎平面后正中线外侧约2.5cm。管内有腰神经后内侧支通过。腰神经后支及其分出的内、外侧支在各自的行程中,都分别经过骨纤维孔、骨纤维管或穿胸腰筋膜裂隙。
在正常情况下,这些孔、管或裂隙有保护通过其内的血管神经的作用。但由于孔道细小,周围结构坚韧缺乏弹性,且腰部活动度大,易拉伤,或因骨质增生使孔道变形变窄,压迫通过的血管神经,而导致腰腿痛。

骨纤维孔

上外侧界:横突间韧带的内侧缘。
下界:下位横突的上缘。
内侧界:下位上关节突的外侧缘。
内容:腰神经后支。
投影:连接L1平面后正中线外侧2.3cmL5平面后正中线外侧3.2cm两点。该孔即投影在同序数腰椎棘突外侧该两点的连线上。

骨纤维管

前壁:乳突副突间沟。
后壁:上关节突副突韧带。   
上壁:乳突。
下壁:副突。  
内容:腰神经后内侧支。
体表投影:连接L1平面后正中线外侧2.1cmL5平面后正中线外侧2.5cm两点,骨纤维管投影于同序数腰椎棘突下外方该两点的连线上。 

椎间和椎间盘的关系

由于颈神经自相应椎骨上方穿出,当椎间盘突出压迫颈神经时,受压的颈神经序数应为突出的椎间盘序数加1。而胸、腰神经根丝在椎管内下行一段至相应椎骨下方汇成胸、腰神经穿出,故当腰椎间盘突出时,压迫的神经为突出椎间盘序数下12位的胸、腰神经。如第45腰椎间盘突出,被压迫的是第5腰神经或第5腰神经和第1骶神经。

臀部疼痛的病因

有的并没有体力劳动、扭伤或其他外伤却还是出现了腰痛,其中绝大多数是因为腰部软组织劳损性病变所引起。因为不管是躺着、坐着、站立还是行走总有相应的某一部分肌肉处于收缩状态,经常长时间维持一个姿势久之就会产生劳损性病变。因职业因素经常坐位工作的人由于腰背部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血液循环不畅肌肉的供氧不良就会发生劳损性病变而出现腰痛症状。同样睡觉时姿势不当或长期睡柔软的沙发床使腰肌始终处于紧张状态,也可以发生腰痛。

在发生劳损性病变之前,往往先产生肌肉疲劳现象。如果此时注意调节体位姿势使疲劳的肌肉得到休息那么就不会发生劳损性腰痛。可以这样认为劳损是疲劳的积累是量变到质变的飞跃。维持人体站立、坐、卧等姿势的除腰部肌肉外还有筋膜、韧带、腹肌、臀肌和大腿肌等。如果这些组织一旦失去平衡就会加重腰肌的负担产生劳损性病变而出现腰痛。
大部分腰部软组织劳损是疲劳积累的结果,但也有少部分是由于外伤后未能及时治疗,或着凉受风使机体对疼痛的耐受力降低肌肉长时间痉挛导致。

脊柱周围肌筋膜疾患

腰臀肌筋膜炎、急性腰扭伤、 肌筋膜炎、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梨状肌综合征、棘上或棘间韧带炎等。

脊柱本身的疾病

1、脊柱的急慢性损伤如椎间盘源性下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折后遗症、 脊柱滑脱、椎弓崩裂等。    
2、退变性骨关节病如椎管狭窄、脊柱不稳、小关节紊乱、骨质增生(腰椎退变/腰椎骨关节病)、腰椎骨质疏松等。    
3、发育异常及姿势性疾病如移行椎、脊柱侧弯、平足等。   
4、脊柱炎症、强直性脊柱炎、结核、肿瘤。

内脏疾病牵涉类疾病

1、妇科疾患如子宫及附件炎、盆腔肿瘤等。
2、泌尿系疾患如肾结石、肾肿瘤、肾盂肾炎、输尿管结石等。
3、前列腺疾患如前列腺炎、肿瘤等。

诊断

1、腰背部、臀部广泛疼痛,常因剧烈活动或寒冷诱发;并引发放射区,即重压肌筋膜区皮下结节,除在该点有酸胀感外,还可在该点周围或距离稍远区域引发疼痛或肌紧张。
2、腰部活动受限、肌肉痉挛,部分患者有明确的疼痛扳机点
3、X线检查无阳性体征。

疾病分期

1、急性期:腰臀疼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缓解期:腰臀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3、康复期:腰臀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部乏力,不能长时间坐位、行走。

相关内热针治疗的

立位体检

1、嘱患者行走数步观察其行走姿势是弯腰驼背行走还是直腰挺胸行走,有无跛行等。腰腿痛患者行走步伐短小或缓慢蹒跚、并常以双手或单手扶腰行走。
2、患者在立正姿势下暴露躯干和臀部从后面观察腰背部的外形检查有无腰背肌、臀肌的萎缩或痉挛隆起。检查脊柱是否侧弯可用手指沿棘突线稍用力自上而下划过,,使皮肤发红看此红线是否弯曲。也可用一长线下端系一重锤上端固定于C7棘突下端让其自然下垂并对准臀沟即可查出脊柱是否侧弯及侧弯的程度。
3、让患者做腰的前屈、后伸、侧弯及旋转动作。做侧弯、旋转动作时两手须抱住头枕部保持骨盆与两足固定不动。
正常人腰活动范围为前屈90°、后伸30°、侧屈20°、旋转30°。大多腰腿痛患者的腰部活动受限活动度减小且在活动时疼痛加重此时应注意活动受限的方向、程度及疼痛的具体部位。

4、患者在双膝关节伸直、双足跟并拢的直立体位上做弯腰动作。腰部软组织劳损患者手指多不能触地病情愈重则手指距地面愈远。不少患者弯腰时疼痛加重并可向下肢传射这时要注意让病人指出腰骶部的疼痛部位及向下传射的途径。正常人弯腰时腰背部呈钝圆弧形而腰腿痛患者弯腰时由于腰肌痉挛腰背部呈僵直变平状态。

5、做拾物试验腰部有病变者拾物时双膝髋关节屈曲而腰挺直。用这种试验方法检查小儿的腰活动时,可使其拾取一件放在地上的玩具。

坐位检查

多数患者不能久坐坐久时疼痛加重并且臀部需不断更换位置。坐位时脊柱的功能性侧弯常可减轻或消失。慢性腰腿痛患者在过伸坐位时疼痛增加不能持久。微屈坐位时疼痛减轻。若在坐位时以双臂支撑桌面反而更觉舒服。

仰卧位体检

1、患者仰卧全身肌肉放松在正常情况下腰部和四肢完全可与床面相接触。
2、患者躺平后先屈伸下肢关节检查有无疼痛或运动受限。
3、做直腿抬高试验患者两膝关节完全伸直先嘱其一侧下肢做主动的直腿抬高后做被动的直腿抬高。检查者一手握住患者足跟部另一手按于膝上部小腿慢慢抬起在抬起的过程中要注意先出现疼痛的部位。如抬高不到70°时患肢即有放射性疼痛或有触电样感即为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发生放射痛后就停止再抬高并记下抬高的角度和疼痛放射的部位。

4、挺腹试验:
患者仰卧,双手放于腹部或两侧,以头部及两足跟为着力点将腹部和骨盆向上用力挺起,若患者感到腰痛及患肢放射性疼痛,即为试验阳性。
在前法的基础上,让患者仍保持挺腹姿势,深吸气后,再用力鼓气约30秒钟,若患肢发生放射性疼痛,则为阳性。
前项试验阴性时,再采用此试验检查。患者在挺腹姿势时,用力咳嗽,若出现患肢放射性疼痛,亦为阳性。本试验阳性提示腰椎间盘突出症。

5、患者两足踢趾用力背伸上跷检查者用手指下压患者上跷的趾。在正常情况下双侧蹰趾背伸肌力对称而有力若一侧上跷无力或与对侧相比明显减弱者,则为阳性。此试验有时须反复数次检查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一些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本试验阳性,对诊断有帮助但一些严重的腰部软组织劳损患者有时也会出现阳性表现。
6、进行下肢感觉检查检查时要与对侧相比较找出痛觉迟钝或麻木区。腰椎间盘突出症由于神经根受压迫可出现受累神经根分布区的痛觉和触觉的减退温度觉及震动觉则不受影响。腰臀部软组织劳损性病变有时也有下肢后侧或外侧疼痛、触觉减退或麻木区。
7、俯卧位检查俯卧位主要是寻找软组织劳损的病变部位所在。

近年来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与研究证实压痛点往往就是病变的具体部位。这些压痛点的检查不仅有助于诊断,还可由此来判断病变的程度与范围同时也是决定治疗措施的主要依据。对每一个腰腿痛患者必须从上至下详细认真地检查不可略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