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能满足义乌人对住宅“生活”想象的地方,原来就在这里……

 张顺4yd4js5u22 2019-11-06

“我们是小镇的筑梦人,梦里面有很多美丽的场景:小河、落英、夕阳、暮色中的老人、玩耍的孩童……小镇之蓝,纯净、悠然、恒定、焕发着无限的生机,令人安定而自在。”
这是宋卫平对小镇的描述。读过陶公《桃花源记》的人想必对这种场景不会陌生:桃花林“落英缤纷”、桃源中“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老者与垂髫小儿“并怡然自乐”……
想想这些场景,在城市水泥钢筋里待久了的笔者,也不禁想回到小时候的村庄,夏天夜晚开着窗,能听到有不知名的小虫子唧唧地叫着,声音还很好听。门前院后杂植着的草木的香气,自然风一吹,就送到房间里来,这样一觉睡下去,不知道有多舒爽。
图片来源网络
只是小时候的乡村,是面朝黄土背朝天,所谓“为了生存而生活”,哪里会去管这些田园风光?
现在到了城市喧嚣里,路上坐在铁壳子里匆匆忙忙,回家开窗了也只能看到哪里都是热闹的灯光,听到车流声不停歇,飞快穿过义乌的十二个时辰。楼上的邻居是在聚会?楼下的邻居出门遛狗了?关窗打起空调,世界和我无关。

现在的很多义乌人,离乡村越来越远,生活品质比之之前好像确实上去了,仔细想想其实也不一定。
有时候看看家里,再大的房子好像也没有以前一个庭院那种纵深感来得宽敞;住一楼的喜欢看看周边墙角能不能开挖点地,种种菜;房子外附赠一个平台的,觉得还可以搭个架子,盘算着晾晾晒晒再种点瓜,毕竟有时候楼下超市新鲜蔬菜也贵得离谱……
图片来源网络
这样的居住生活,总让人觉得不够“生活”。
很多人现在就陷入了一种矛盾里:既想回到乡村“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又不想离开城市的配套完全回归乡村。
这时候小镇就撞进了我的视野里。
现在在义乌及周边,我去找了找,小镇做得相对多的就是蓝城,布局有大陈的桃李春风,浦江的春风长住诗画小镇
蓝城通过十多年的摸索,自己在做小镇这方面大概也有了自己的一套风格,包括“小镇之蓝”的推出、“镇长日”的一年一会、还有纪录片《小镇里的中国》的播出,都能感觉到蓝城在“生活”这两个字上下了大功夫。
而她对“生活”的营造,也确实让我成为了小镇的一名“忠实粉丝”,启发了我关于“美好生活”的各种想象。

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缺少了什么,直到那个事物呈现在他们眼前。
在小镇出现之前,很多人对“生活”的定义停留在“吃、穿、住、行”的物质层面,就拿住宅来说吧,一开始买房以为有个“安身”的住所就够了,久了觉得不够大、周边配套不够好了,那就换到面积更大、地段更好的住宅,这就是“更好的生活”了。
没有见到小镇的果园农庄前,我们可能在阳台随便种点菜就完事了,偶尔感叹下时蔬瓜果价格上涨,没有想过要回归田园;
蓝城·义乌桃李春风实景图
没有见到小镇的传统庭院前,我们可能住着一百多平的三房就够了,或者等有了孩子再合计着要不要改个四房布局,没有想过经营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立院落;
蓝城·义乌桃李春风实景图
没有见到小镇的生活街区前,我们可能偶尔心血来潮想在家里装修一个茶室,最后为了寻找意境于是驱车前往依山傍水的茶舍,没有想过在一个有山有水的地方栖居。
蓝城·义乌桃李春风宣传片
小镇,特别是蓝城的小镇一直在做一件以“生活”为主题的事,而这件事围绕的只有一个中心——人。

小镇关于“人”的故事很多,这也是她特别吸引我的地方。
蓝城的第三届“镇长日”上,《小镇》纪录片总导演、杭州文广集团的王金声带来了一个话题。
“是什么
支撑着他们跨越数千公里
选择自己的栖息之地
 
又是什么
让小镇建设者从城市赶往农村
抛弃地产人的热门头衔
在广袤的农村忘我工作而且乐此不疲”

问得很有底气,因为摄制过程中的所见所闻,让他早就找到了答案:
一位姓陆的女士从北京迁居1000多公里来到乌镇雅园养老;
第五代茶农、新式桂花龙井创始人郑小平在小镇创业;
外籍人士Sofia到小镇接受素质教育……
纪录片《小镇里的中国》| 图片来源网络
跨越1000多公里,从北京赶到小镇,可以说是人到梦想生活的距离。能让像陆女士、郑先生、Sofia这些人一样跳出原本生活圈子来到小镇寻找的,也绝不会是“买椟还珠”的亏本买卖。
这批人通过了小镇对他们教育背景、生活背景的筛选,在他们选择了小镇之后,小镇也选择了他们。蓝城小镇的“众筹、共建、自治、分享”这8个字就是专为这些人准备的——越是对生活品质有追求的人,越是想要亲力亲为打造自己的理想家园。
在关注蓝城小镇的过程中,我更是学到了一个词:“步行尺度”,即用步行的方式来衡量住宅的生活宜居度。
蓝城·义乌桃李春风实景图
想象一下如果你只需要短暂步行,就能轻松抵达由购物、健身、娱乐、养老等设施构筑的现代生活网络,在小镇也能享受到城市肌理逐渐丰满带来的好处,说是理想的住宅形态也不为过吧。

而现在很庆幸的是,我就在义乌,离我的梦想更近。
拿距离来说,义乌附近的小镇布局离市心不会太远,像义乌的蓝城·桃李春风,从市心驱车到大陈约莫也就三四十分钟。比起许多一二线城市的小镇布局,三四十分钟的车程算得上是十分便捷了。
小镇的周期是很长的,正如宋卫平先生说:小镇的成长唯有点点滴滴、涓涓细流、潜移默化、慢慢长大。
浦江,蓝城·春风长住效果图
因此我们都要“等”,一个小镇的成型起码需要十余年,有部分建设成功的典例在先,而事实上目前在建的大多数小镇还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其中对业态的选择与开发、对人流的导入与管理、对文化的构想与打造,还有许多可供探讨的余地。
但是我们要知道,美好的事物值得等待,并且将美好事物呈现的过程本身,就是美好的。
或许在小镇观念中,武陵人虽不复得桃源,而桃源其实尽皆在人间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