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艺术和科学不在同一星球?达芬奇和它都不同意!

 我的小夜曲 2019-11-07

你对艺术家有着什么样的印象?你能想到所有美好的形容词:气质超人、,高贵典雅、儒雅有风度、技艺高超、完美震撼、才华横溢……

但你肯定没想到这些词也可以形容一个艺术家:私生子、素食者、左撇子、拖延症、细节控、极端挑剔、容易分心……或许你会认为这样的“艺术家”稍显异类,但无可否认,他是500年来难得一遇的“全能天才”。

是的,我们今天说的是达芬奇,一位满载盛誉的人类艺术巨匠,有着近乎完美的天才光环。曾经有人说,他的大脑就是一个宇宙,这无半点夸张的成分。作为文艺复兴最杰出的全才,达芬奇不仅绘画技艺在整个艺术史上数一数二;而且其一生研究过的知识,囊括了光学、力学、生物学、植物学、建筑学、机械等等,每个领域都达到极高水准,有很多甚至足以改变世界的发现。

用现在的话来说,达芬奇是一个被画画耽误了的科学家。他将艺术、科学、技术和想象力融为一体,乔布斯一直视他为‘偶像’,曾言「达芬奇在艺术和工程中看到美,正是这种将二者融会贯通的能力,让他成为天才」。但达芬奇并非天生的天才,他成功的原因,便是将艺术与科学紧密结合。

今天,我们就从他的三个散发着耀眼光芒的著名作品中,探究这位天才巨匠是如何完美融合艺术和科学的。

《维特鲁威人》

严谨精密的科学艺术作品

在达芬奇无数的手稿中,最著名的当属《维特鲁威人》。这看似简单的一幅手稿,实际上表现出一种最和谐的比例——“黄金比例”:人平伸双臂的宽度等于身高,脚长是身高的七分之一,从乳头到头顶的距离是身高的四分之一……

这幅画的每一处的数据来源都是严谨而科学的,达芬奇把美的生物学基础 (形体和比例)和几何学知识(方形和圆形)联系起来,使《维特鲁威 人》在他的妙笔下完美地得以呈现。

《蒙娜丽莎》

超出前人的独特技法

谈及达芬奇超出前人的艺术成就,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他的画画技法「晕染法」,而「晕染法」恰好可以解释,《蒙娜丽莎》的微笑如此迷人的原因。

当时很流行用清晰的线条来勾勒轮廓,而达芬奇则反其道而行之,不再用明确线条直接勾勒,而是用朦胧的过渡,层叠的油彩,用光与影的对照,让对象从背景中浮现出来,这便是达芬奇独有的「晕染法」。

《蒙娜丽莎》没有任何明显的线条,只有柔和的色调和阴影过渡。「晕染法」需要慢慢给油画增加层层的质感,一层油彩干了再上一层,最多可以上到三十多层。这样的笔法和上色,会使画作随着光线和观看角度的变化,产生细微变化,让人物更加活灵活现,增加某种神秘的魅力。

《少女头像》

独一无二的美

《少女头像》是达芬奇一幅未完成的木版画,为什么要在这里介绍他的未完成画作?因为它的画技和材料与其他绘画不同,并且虽为单色,却与作为草图的素描或底稿不同,可谓是大师绘画素描全部作品中独一无二的特例。

简单的寥寥数笔却包含许多转折,体面关系,发线代面,立体感很强,人物的表情也很传神,虽为素描小作,但其艺术及形式之美,丝毫不亚于达.芬奇的其他恢宏巨作。

用科技成就艺术 用艺术感悟生活

达芬奇认为,绘画这门艺术同时包含了几何学、光学等科学知识,并且还要在这些理性知识之上,加入艺术家的个人幻想,才能真正完美地呈现一幅真正的遗世巨作。


500年前,这位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全才,首次模糊了科学与艺术的界限,为后世留下了无限启发;500年后,也有这么一位“艺术家”,再次将艺术和科学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你应该听过它的名字——卡萨帝。达芬奇与卡萨帝之间,有着十分奇妙的共通之处:“用科技诠释艺术

或许,凭空想象并未能让你把达芬奇和卡萨帝之间产生联想,这个“拯救达芬奇和名画的现代生活”的H5,也许你就能从其中感知一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