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学一年级怎样培养好习惯?

 新父母在线 2019-11-07

华中师大附属小学一(3)班 曾晶

新的一个学期又悄悄的开始了,孩子从幼儿园大班毕业了,小朋友即将从轻松快乐的“游戏时光”,转变为以学习为主的“小学时代”,出现诸多不适及问题是在所难免的。那么,怎样做好幼小衔接,让孩子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和学习呢?

相信许多父母都有这样的疑惑,其实不只是孩子们需要逐步的适应,就是家长们也需要转换好自己的心里角色。我个人以为,有一个好的学校,不如遇到一个好的老师;再好的老师,最后还要依赖于家长的认真配合。小学阶段是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家长需要多费心想一想在这关键的小学六年时光里如何高质量的来陪伴孩子。

进入小学后,环境改变了。校园宽了、班级变大了。这时家长带孩子到学校参观,让孩子认识上学的路线、学校位置,然后告诉他学校的一些设施和活动场所,学生在教室上课的情况与课外活动的种种乐趣,培养孩子对学校产生好感,熟悉环境。

生活节奏改变了。相比幼儿园,小学要求小朋友起得早、动作快,不迟到,而且可能没有午睡时间或只有短暂午休。对此,家长在孩子作息时间上做出适当的调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让他们逐渐形成时间观念。

学习方式的变化。进入小学生,小朋友坐得久了,玩得少了,而且还有学习任务,比幼儿园要求严格。家长要细心体察孩子的情绪和心态,和孩子一道,以满腔热情来迎接他们新的生活。

这三个方面的改变,给孩子带来不小的压力,家长要帮助孩子尽快调整以适应新的改变。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 抓住行为习惯培养就抓住了家庭教育最有效的一条途径,家长应该培养孩子在生活、学习、交往中的三大好习惯,平稳过渡幼小衔接。

第一,生活中三个重要的习惯:饮食睡眠的习惯、运动锻炼的习惯、按时作息的习惯。我认为,一个健康的孩子,应该有良好的饮食习惯,这样能保证孩子的均衡营养;充足的睡眠则能保证孩子的生长发育,并让他们在上课时精神集中。适当的运动锻炼,则更能强健孩子的体魄,还能锻炼孩子坚强的意志、不怕困难的勇气和顽强果敢的品格。同时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对于孩子来讲是一种绝对的信任,也是一种变相的考验。生活中就会有太多这样的考验,比如是否知道自己整理文具,收拾书包,清洁学具等更算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而很多家长本末倒置了,孩子在功课上出现问题家长不想办法帮忙找原因,却总是跟着孩子身后帮助他们整理房间、整理书包、整理文具盒……这样又如何让还自己成长呢?

第二,学习中三个重要的习惯:倾听表达的习惯、阅读思考的习惯、自主独立学习的习惯。表达从倾听开始,倾听从家长开始,家长应该鼓励孩子说下去,让孩子乐于表达,坦诚表达,完整顺畅表达;阅读则能提高孩子的文字理解能力,理解能力是学习任何学科的基础能力。家长通过亲子共读,培养孩子浓厚持久的阅读兴趣,让阅读成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并借助书本提升孩子的阅读兴趣;思考习惯中,家长应鼓励孩子思考提问,小心地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并让孩子树立“学习是自己的事”这个理念,让孩子知道,自主学习,独立学习是学生的本分。父母从陪同开始,然后放手,逐步养成孩子独立、认真、按时做作业的好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耗费大量的心力与时间,而前期家长的不懈坚持尤为重要。现在的通讯工具非常发达,老师一般也都会把作业通过QQ或微信之类的工具直接告知家长,所以很多孩子就不在乎自己去记作业,而是习惯性的问家长作业有什么。其实老师布置作业一般都会在一节课的结束,而布置作业的前后时间一定会有对今天所讲知识的总结与概括。这个时间段对于孩子来讲非常重要,所以要求孩子自己认真听讲,牢记作业,看似一件小事情,其实长此以往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习惯。拉大孩子之间的差距,其实是在课外。关键是看家长如何陪伴、引导孩子的成长。

第三,建立三个重要交往关系:每一个孩子将来都要独立地走向社会,学习与人交往是孩子重要的能力。我建议,孩子在小学阶段应该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建立互学互助的同学关系、建立信任依存的集体关系。孩子与老师、同学和集体尽快建立和谐的关系,是孩子在学校快乐学习的保证。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信其道,听其教。”孩子与老师之间,家长要做“润滑剂”,主动沟通交流,遇到问题不回避,本着相互尊重的原则协商解决。家长要特别注意,多给孩子正信息,避免负面情绪对孩子的干扰。小学的同学之间是合作者,而互学互助和谐的关系是孩子快乐学习的保障,家长要做引导者、支持者。同时,家长要让孩子喜欢集体,借助集体的力量促进孩子健康成长,鼓励支持孩子积极参加学校班级组织的少先队活动、课外活动、公益活动等,甚至陪伴他参与其中。他会感受到自己在集体生活中极大的存在感和乐趣。

幼小衔接是孩子从幼儿园向小学的过渡的一个重要环节,重视这个环节的教育,帮助孩子顺利地从幼儿园向小学过渡,并较快较好地顺应小学的学习生活,是每一个教师和家长的共同期望的。我认为,家长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家长最好自己先成为什么样的人。家庭好了,教育才会好;父母好了,孩子才会好。养成良好习惯需要爸爸妈妈的引导,全力支持、陪伴和榜样示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