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衡》第十六卷│讲瑞篇第五十(16)

 紫微o太微o天市 2019-11-07

《论衡》第十六卷│讲瑞篇第五十(16)

【原文之十六】

或问曰:“《讲瑞》谓凤皇、骐驎难知,世瑞不能别。今孝章之所致凤皇、骐驎,不可得知乎?”曰:五鸟之记,四方中央,皆有大鸟,其出,众鸟皆从,小大毛色类凤皇,实难知也。故夫世瑞不能别,别之如何?以政治。时王之德,不及唐、虞之时,其凤皇、骐驎,目不亲见。然而唐、虞之瑞必真是者,尧之德明也。孝宣比尧、舜,天下太平,万里慕化,仁道施行,鸟兽仁者感动而来,瑞物小大、毛色、足翼,必不同类。以政治之得失,主之明暗,准况众瑞,无非真者。事或难知而易晓,其此之谓也?又以甘露验之:甘露,和气所生也,露无故而甘,和气独已至矣。和气至,甘露降,德洽而众瑞凑。案永平以来,讫于章和,甘露常降,故知众瑞皆是,而凤皇、骐驎皆真也。

《论衡》第十六卷│讲瑞篇第五十(16)

《论衡》第十六卷│讲瑞篇第五十(16)

《论衡》第十六卷│讲瑞篇第五十(16)

【拙解】

有人问:“《讲瑞篇》中说凤凰、麒麟难以认识,世间祥瑞不能识别。如今汉章帝所招致的凤凰、麒麟,也不可识别吗?”回答说:东、南、西、北、中,四方中央,皆有大鸟,大鸟出现,众鸟皆跟随,大小毛色类似凤凰,确实难以认识。所以世间祥瑞不能识别,如何识别?当以政治。在位君王之德,不及唐尧、虞舜之时,那么凤凰、麒麟,不能亲眼看见。然而唐尧、虞舜时的祥瑞必定是真,因为尧之德确实圣明。汉宣帝时类似尧、舜,天下太平,万里之民皆仰慕归化,仁道施行,鸟兽中的仁者受感动而来,祥瑞之物的大小、毛色、足翼,必然不会相同。以政治的得与失,君主的贤明与昏庸,检验众多祥瑞,没有不是真的。事情或许难知晓却容易理解,便如此说吧?再以甘露予以检验:甘露,是由和气所产生,露水无故而甘甜,是因和气已至。和气至,甘露降,仁德和谐而众祥瑞凑集。查永平以来,至章和年间,甘露经常降临,故而可知众祥瑞皆是真的,而凤凰、麒麟亦皆为真。

【小议】

地球上的万物生灵,都是生存在同一个生物圈内,都在大自然的环境之中,虽各异性,却也或多或少有一些偶然或必然的关联。人类有智慧思维,却也很能联想、臆测。苍颉造字,人便能记事书史,渐而勾勒一些故事,再不断丰富其内容,将某些亦虚亦实的混杂集成,造就了众多神奇的人、物和故事传说。有些东西看上去很美好,有些东西听起来很奇妙,历经数千载,说故事者愈发言之凿凿。祥瑞,人所欲见。何以得见?需有天地自然祥和、人间太平环境。天地之道在于自然,非人可以左右;人间之道,和谐无争、勤勉劳作、施德行善,天下自会太平,盛世自然出现。人间无纷扰,世上少烦忧,偶见祥瑞之物又有何难?


王充(公元27年-97年),字仲任,东汉时期思想家,唯物主义者。

《论衡》共三十卷,八十五篇,其中《招致》篇仅存篇目,实存八十四篇,是东汉思想家王充重要的唯物主义著作,展示了一定的唯物主义思想,但也包含了一些重“命”思想。《论衡》的出现,在中华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中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由于作者身处的时代使其世界观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并不影响其著作的历史重要性。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研究和对待历史经典和思想文化的科学态度。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诸子百家各有千秋。品读国学经典,从中汲取有益养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