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脾胃虚弱,饮食不进,多困少力,中满痞噎,心松气喘,呕吐泄泻,及伤寒咳嗽。此药平和,久服养气育神,醒脾悦色,顺正辟邪。” 歌诀:参苓白术扁豆陈,山药甘莲砂薏仁,桔梗上浮兼保肺,枣汤调服益脾神。 组方:莲子肉9g、薏苡仁9g、砂仁6g、桔梗6g、白扁豆12g、白茯苓15g、人参15g、甘草9g、白术15g、山药15g。 加减:
肺气虚自汗:本方基础上,加玉屏风散(黄芪、白术、防风),对身体恢复健康有很好的疗效。 慢性气管炎:参苓白术丸为基本方,加半夏、杏仁;湿浊胜者,加苍术、厚朴、藿香,痰涎壅盛者,加苏子、莱菔子、葶苈子;舌苔黄,加桑白皮、黄芩、栀子;咳嗽较甚,加麻黄、射干、白果、贝母等。 五更泻:本方基础上,加豆蔻、吴茱萸、附子,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肺结核初期:本方基础上,加桑白皮、地骨皮、粳米、甘草,疗效甚好。 慢性腹泻:本方基础上,加木香、黄连;苔黄有热者,加白头翁、秦皮、马齿苋、鱼腥草;舌淡肢冷有寒者,加附子、干姜、肉桂、肉豆蔻;气虚下陷者,加生黄芪、升麻;腹痛者,加炒白芍、制香附、乌药;腹胀纳少者,加炒枳壳、神曲、内金。 糖尿病:参苓白术丸为基本方,益气,加生黄芪、五味子、生内金;有热者,加生石膏、知母、花粉、葛根、黄连等;肾阴虚,加山茱萸、枸杞、黄精;肾阳虚,加附子、肉桂等。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二钱(6克),枣汤调下。小儿量岁数加减服之(现代用法: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方义: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甘草补气健脾,山药、扁豆、莲肉补脾渗湿;砂仁醒脾,桔梗升清,宣肺利气,用以载药上行。诸药合用,共成健脾益气,和胃渗湿之功。 功效: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主治:脾虚夹湿证。饮食不化,胸脘痞闷,肠鸣泄泻,四肢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脉虚缓。 临诊新用:参苓白术散常用于慢性胃肠炎、贫血、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肾炎以及妇女带下病等属脾虚湿盛者,对肺气虚自汗、五更泻、糖尿病属脾虚型等也有良好的效果。 河南国医医学研究院,参苓白术散古方新用的汇集摘录:
一、脾肾气虚性慢性肾小球肾炎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阴附属医院赵立昌、李萍等医师,将50例脾肾气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加味参苓白术散。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证明加味参苓白术散治疗脾肾气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二、慢性结肠炎 慢性结肠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病因不明,症状缠绵不断,病程缓慢,易于反复发作。症见持续或反复发作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滞下、大便溏泄日4次或以上,或结肠镜检查表现及黏膜活检组织学所见者。江苏省张家港市第六人民医院科倪正扬医师,对慢性结肠炎的不同中医证型,予以慢性结肠炎汤合参苓白术散治疗,效果不错。 治疗方案:以参苓白术散为主方,辨证分型,随症加减:党参、白扁豆、生薏仁、云苓、生山药各12克,炒白术10g,陈皮9g。腹痛甚者,加白芍12g,炙甘草6g。若兼里寒而腹痛者,加生姜、肉桂以温中祛寒止痛。水煎服,治疗3~4周。治疗总有效率为87.5%。临床观察证明参苓白术散为主方治疗慢性结肠炎效果明显。 三、陈旧性踝关节扭伤 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医院王攀、邵先舫两位医师,将该院收治的陈旧性踝关节扭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参苓白术散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七叶皂苷钠片治疗。发现参苓白术散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肿胀有较好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四、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血清铁蛋白减少以及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等均是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主症,多发于0.5~6岁的幼儿,不仅可对其大脑与体格的发育造成较大的影响,同时还会危害其身体健康。目前西医常规疗法效果不佳,药物副作用多。 山东德州市立医院感染科张松萍医师,将2013年1月~2015年12月该院门诊接诊的100例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A组和B组,各50例。A组于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苓白术散加减疗法,B组仅接受西医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发现,利用参苓白术散加减疗法对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进行治疗,可有效减轻药物副作用,提升临床疗效。 治疗方案:硫酸亚铁,每次用药量为2mg/kg,经口服药,3次/d。维生素C,50mg/次,3次/d,维持治疗1个月。同时加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法,处方为:芡实6g,太子参6g,陈皮3g,山楂6g,茯苓6g,炙甘草3g,麦芽6g,莲子6g,石菖蒲3g,白术6g,薏苡仁6g,山药6g,白扁豆6g。将上述药物按照比例配置成为散剂,3g/袋,年龄小于1岁患儿需服用1g/次,1~3岁患儿需服用1.5~2g/次,针对4~6岁患儿需服用3g/次。药物均以水冲服,2次/d,维持治疗1个月。 五、小儿秋季腹泻 河南省漯河市中心医院马显振医师,将2004年8月~2007年11月该院门诊接诊的48例小儿秋季腹泻患儿分组观察,发现参苓白术散对小儿秋季腹泻具有较好疗效。 患儿年龄6个月~4岁,病程0.5d~2d。治疗方案:在给予思密达、妈咪爱、病毒挫静注或肌注基础上,口服参苓白术散,剂量随年龄酌情调整,共治疗3d。 六、慢性肾衰竭 京山县中医院刘真刚医师,随机从该院2014年9月-2016年10月收治的慢性肾衰竭疾病患者中,抽取120例纳入到讨论中,观察参苓白术散联合当归补血汤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 临床治疗慢性肾衰竭疾病可考虑联合参苓白术散和当归补血汤治疗,疗效突出,显著改善各指标,和单用参苓白术散药物对比,在改善肾功能和各临床症状上作用更为明显,值得应用和推广。 七、复发性口疮 薛己《口齿类要口疮》作为我国第一部口腔疾病专著,提出从三焦诊治口疮的原则:“口疮,上焦实热,下焦阴火,中焦虚寒,各经传变所致,当分别而治之。”《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痛溃疡,皆属于心。”心属火,所以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张小萍认为,治疗复发性口疮要从火论治。 其中实火多为痰热内蕴,运用黄连温胆汤治疗效果显著;肾阴不足导致的虚火上炎,方选知柏地黄丸加减;脾胃虚弱型,临床多见于慢性胃病患者,要舍证从脉,从脾胃论治,方选参苓白术散加减。 治疗例方:党参、茯苓、淮山药、炒枳壳各15g,炒扁豆、炒白术、陈皮、苏梗各10g,炒谷芽、炒麦芽、薏苡仁各20g,莲子7枚,田七粉3g,炙甘草6g,砂仁6g(后下),神曲15g,升麻6g,7剂,水煎服,日1剂。 八、青少年弱视 弱视是儿童发育期常见的眼病,我国发病率为2%~4%,是一种可治疗的视力缺陷疾病。5岁前开始治疗,效果最好;10岁以后效果相对较差。 脾胃虚弱型弱视症状:视物不清,或上胞下垂;伴面色萎黄,神疲乏力,消瘦偏食;舌质淡,苔薄白,脉缓弱。 治疗方案: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10g,茯苓10g,白术10g,炙甘草6g,山药10g,白扁豆6g,薏苡仁10g,桔梗10g,砂仁3g,莲子肉10g,陈皮3g。纳差食积者,加山楂10g、麦芽10g、鸡内金5g,以健胃消食。 九、特发性水肿 贵州省湄潭县中西医结合医院王定康,通过观察41例用参苓白术散合五苓散加减治疗特发性水肿的病例,发现痊愈24例,好转1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24%。认为参苓白术散合五苓散加减治疗特发性水肿疗效较好。 十、黄褐斑 安阳职业技术学院医药卫生学院孙治安等,通过筛选该院在2015年10月~2017年2月接收的黄褐斑患者96例进行回顾分析,对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黄褐斑的疗效进行观察,发现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8.96%,认为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黄褐斑的效果较好。 治疗方案:均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 药物组成:党参10g,白茯苓12g,白术12g,山药30g,白扁豆12g,桔梗10g,薏苡仁30g,砂仁10g,莲子肉12g,白芷8g,白僵蚕12g,炙甘草10g。 加减:精神萎顿、四肢乏力者加炙黄芪、升麻;白带量多者加苍术、芡实、白蔻仁;白带黄且臭秽者加土茯苓、败酱草;外阴瘙痒者加白鲜皮、苦参、蛇床子;腹胀痛着加香附、艾叶;经前烦躁易怒、乳房胀痛者加香附、瓜蒌、枳壳、香橼;心悸、眩晕、失眠者加阿胶(烊化)、龙眼肉、酸枣仁、夜交藤;腰膝酸软者加杜仲、狗脊、怀牛膝、桑寄生;月经失调者加仙茅、仙灵脾、菟丝子等。上方加水煎煮2次,共取汁约600ml,分早中晚3次服。保持心情舒畅,忌忧思郁怒,禁食辛辣刺激之品,面部不用或少用化妆品。 十一、良性胃息肉 襄城县人民医院韩雪贞、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照兰近日撰文指出,通过选取该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148例良性胃息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74例。治疗组予以参苓白术散(1剂/d,分3次冲服)治疗,对照组予以西药常规治疗。 治疗1年后,比较两组症状积分及内镜下疗效。结果发现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9%,高于对照组的59.4%。作者认为参苓白术散可有效改善良性胃息肉患者的临床症状,消除或减少胃息肉,疗效确切。 十二、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特征是鼓室积液,中医学认为是痰饮潴留,从痰论治者众。 干祖望前辈等认为分泌性中耳炎乃因四种痰“作祟”,分别为风邪之痰、湿浊之痰、脾虚之痰和肾虚之痰。风邪之痰又有风热和风寒之分。 偏于风热着,应疏风清热消痰,用银翘散合二陈汤,偏于风寒者,应疏风祛寒消痰,用荆防败毒散合二陈汤;湿浊之痰应清热利湿化痰,用五神汤合二陈汤;脾虚之痰应健脾化痰,用森苓白术散合二陈汤;肾虚之谈则应温阳补肾,用富贵八味汤。 十三、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好发于青年人和中年人,其发病率、病死率日益增高。中医学虽无本病明确记载,但古今学者多认为本病可归属“厥证”“心悸”“胸痹”“喘证”等范畴。 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郑梅生教授认为,病毒性心肌炎病位虽在心,与脾胃密切相关。认为本病的病机在于本虚标实,因虚致实、虚实夹杂,根源在于脾胃失调而致的气虚。痰浊、水饮、瘀血等病理产物是本病的重要因素,痰瘀互结、心脉不通、气血凝滞而发病,脾胃生痰之源,故心脾功能失调为本病之根本。 郑教授临证常以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灵活加减。疾病初期,兼肺热者,加用鱼腥草、黄芩、连翘、桑叶、柴胡等清热解毒、辛凉透表之轻品;兼肺津亏虚咳嗽者,加用浙贝母、桔梗、杏仁、枇杷叶等以清肺润肺;病进,兼痰瘀痹阻心脉致胸闷、胸痛、呕吐者,加瓜蒌、半夏、陈皮、延胡索、川芎、苏木等化瘀行水,宽胸理气;素体阴虚重者,加用知母、麦冬、生地、丹皮、鳖甲等养阴清热;素体血气不足、血不养心者加用当归、大枣、酸枣仁、柏子仁补脾以扶心气,益气养血宁心。其他症状亦随之加减。 除了以上疾病,河南国医医学研究院整理资料发现,参苓白术散在治疗特应性皮炎、胃癌等方面,均有确切疗效,在此不一一列举。 【方剂名】参苓白术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莲子肉去皮一斤(500克),薏苡仁一斤(500克),缩砂仁一斤(500克),桔梗炒令深黄色一斤(500克),白扁豆姜汁浸去皮,微炒一斤半(750克),白茯苓二斤(1000克),人参二斤(1000克),甘草炒二斤(1000克),白术二斤(1000克),甘草二两炙(6克),山药二斤(1000克)。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二钱(6克),枣汤调下。小儿量岁数加减服之。现代用法: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效】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主治】脾虚湿盛证。饮食不化,胸脘痞闷,肠鸣泄泻,四肢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脉虚缓。 【方解】本方证是由脾虚不运,湿浊内阻所致。脾虚不运,饮食不化;湿浊内阻,气机不畅,清浊不分,故见胸脘痞闷,肠鸣泄泻;脾虚气血生化不足,肢体肌肤失于濡养,故四肢无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脉虚缓皆为脾虚湿盛之象。治宜补益脾胃,兼以渗湿止泻。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渗湿为君。配伍山药、莲子肉助君药以健脾益气,兼能止泻;并用白扁豆、薏苡仁助白术、茯苓以健脾渗湿,均为臣药。更用砂仁醒脾和胃,行气化滞,是为佐药。桔梗宣肺利气,通调水道,又能载药上行,培土生金,为佐药;炒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药。综观全方,补中气,渗湿浊,行气滞,使脾气健运,湿邪得去,则诸症自除。本方是在四君子汤基础上加山药、莲子、白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而成。两方均有益气健脾之功,但四君子汤以补气为主,为治脾胃气虚的基础方;参苓白术散兼有渗湿行气作用,并有保肺之效,是治疗脾虚湿盛证及体现“培土生金”治法的常用方剂。《古今医鉴》所载参苓白术散,较本方多陈皮一味,适用于脾胃气虚兼有湿阻气滞者。 【临床运用】 1.用方要点:本方药性平和,温而不燥,是治疗脾虚湿盛泄泻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泄泻,舌苔白腻,脉虚缓为辨证要点。 2.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治疗慢性胃肠炎、贫血、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肾炎以及妇女带下清稀量多等病属脾虚湿盛者。 3.慢性腹泻: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PubMed等数据库中本方对慢性腹泻的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同时筛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由3名研究者对文献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及资料提取,对符合质量标准的RCT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方治疗慢性腹泻较常规西药更能有效减少大便量及大便次数,改善大便性状。(《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4年第9期) 4.小儿秋季腹泻:计算机检索PubMed.CNKI.维普、万方等数据库,运用Met。分析方法系统评价本方辅助西药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结果:本方辅助西药的临床总有效率优势比(OR)、止泻时间、退热时间、止吐时间疗效均优于对照组。(《现代药物与临床》2014年第10期) 5.功能性消化不良:本方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证31例(治疗组),对照组予西沙比利治疗。以总有效率、症状总积分、主次症积分评价疗效,30日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疗效高于西沙比利,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亦优于西沙比利。(《中医药导报》2012年第7期) 6-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本方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24例,以咳、痰、喘等症状变化,停药1年复发与否评价疗效,服药7~10日为1个疗程,治疗2~3个疗程,随访1年。结果:治疗2~3个疗程后,临床痊愈17例,好转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1.7%。(《中国医药指南》2008年第19期) 7.肾病综合征:本方加减治疗肾病综合征32例,以主要症状体征积分,主要生化指标、血液流变学变化评价疗效,治疗2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完全缓解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15.6%和81.3%,治疗后主要症状体征及尿蛋白量、血浆白蛋白和三酰甘油明显改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沉、血浆纤维蛋白原降低。(《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年第13期) 8.慢性鼻窦炎:本方加减治疗慢性鼻窦炎60例(治疗组),对照组予鼻窦炎口服液。以局部症状、鼻窦CT显示、全身症状积分变化评价疗效,2周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31例,显效10例,有效1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34%,治疗后全身症状积分较对照组降低。(《河北中医》2010年第5期) 1.脾虚泄泻:某女,48岁,有腹泻史,经常腹痛肠鸣。近数月来每日均拉稀便二、三次,胃纳不佳,饮食乏味,形瘦神疲,舌质淡苔白,脉虚弱无力。此脾虚湿注,治宜健脾渗湿,拟参苓白术散主之。处方:西党参三钱、焦白术三钱、白茯苓三钱、淮山药四钱,炒扁豆三钱、薏苡仁四钱、苦桔梗一钱、缩砂仁(杵冲)八分、炒莲肉三钱、炙甘草一钱。三剂后,腹泻停止,再服七剂,胃纳增加,大便正常。 2.胃虚嘈杂:某女,28岁,近来脘中嘈杂,得食稍舒,口淡乏味,食后即觉胀闷,大便不实。舌淡苔白,脉象虚细。此属胃虚腐熟转输功能减弱,治宜健脾养胃,宗参苓白术散意。处方:西党参三钱,白茯苓三钱,焦白术三钱,淮山药四钱,白扁豆三钱,姜半夏一钱半,陈会皮一钱半,炙甘草一钱。服上方二剂即愈。 3.慢性痢疾:某女,35岁,患慢性菌痢数年(大便曾培养出B组痢疾杆菌),反复发作,解脓血便,每天4-6次,伴有腹痛,里急后重,精神疲乏,食欲减少。舌质淡红,苔薄白稍腻,脉沉濡弱。证属脾虚下痢,处方:党参五钱、白术四钱、陈皮二钱、山药五钱、苡米五钱、莲子肉三钱、木香二钱(后下)、黄连二钱、桔梗二钱、扁豆三钱、砂仁一钱五分(打、后下)鱼腥草五钱、甘草二钱。服药四剂后,症状消失,大便正常,嘱续服上方,共服十剂,疗效巩固。 4.慢性肾炎:用本方去桔梗,加虎杖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13例。尿蛋白在(+++)-(++++)之间,经用本方治疗,最短一月,最长半年均获显效。其中8例临床治愈,出院时尿蛋白稳定在(-)-(±)之间;5例有效,尿蛋白控制在(+)-(++)之间,其它临床症状消失。笔者运用参苓白术散,减去苦辛载药上浮之桔梗,加入清热利水之虎杖,以达到治本为主,标本兼顾之目的。如阳虚寒重,水湿不化,浮肿严重者,先用真武汤之类,温阳利水,待水肿消退后,再用本方调治。若属气虚者,重用党参或酌加黄耆、杜仲、菟丝子等益气补肾。 5.行经泄泻:某女,35岁,近年来每逢月经来潮,即发泄泻,腹胀微痛,精神困倦,饮食少进,头目眩晕,月经或多或少,色淡,舌质淡红,脉象濡缓无力。症脉合参,良由脾胃虚弱,湿聚中焦所致。治宜运脾渗湿,理气调经。处方:西党参三钱、白茯苓三钱、淮山药四钱、薏苡仁四钱、炒扁豆三钱、炒莲肉三钱、缩砂仁(杵冲)八分、陈皮八分、生白芍三钱、制香附一钱半、粉葛根一钱半、炙甘草一钱。上方加减连服四剂,诸恙悉除,经随访观察四月来未见复发。 摘录《局方》卷三(绍兴续添方) 1、汤剂:人参10g 茯苓20g 白术20g 山药30g 白扁豆((炒)20g 莲子20g 薏苡仁15-30g 砂仁6g 桔梗10g 甘草6g 2、《古今医鉴》参苓白术散,多陈皮一味,适用于脾胃气虚兼有湿阻气滞证者。 本方药性平和,温而不燥,临床用于脾虚湿盛证最为妥当。以泄泻,舌苔白腻,脉虚缓为证治要点。
参苓白术散 治脾胃虚弱,饮食不进,或致呕吐泄泻,及大病后,调脾助胃。 白术土炒一钱、人参八分、甘草八分、干山药一钱、白茯苓八分、白扁豆一钱、 莲子肉十个、 薏苡仁八分、砂仁炒五分、桔梗八分、陈皮一钱。上为末,每服二钱,黑枣泡汤,空心调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