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粗心”背后不为人知的真相

 人生拼图 2019-11-07
“其实这道题我是会做的,就是粗心了。”

五年级小新的期末数学成绩下来了,不理想,对妈妈解释说。

“这次考试很简单,我肯定考的很不错。”

一周前,小新考完期末考试,妈妈问考的怎样时,小新自信满满地回答。

听完小新张口就一句粗心的解释让我直接炸了:每次都说自己粗心了,考八十多的时候粗心了,现在考了62还是粗心吗?知道自己粗心,那考试的时候就不能仔细点么?!

小新被我吓得说不出一句话,老公听到我的吼声从房间赶忙跑到客厅来。我平息了下情绪叫小新回自己卧室把试卷重新做一遍,老公还在一旁说我对孩子不应该这么冲。

当妈的真是太不容易,背后的苦跟焦虑连老公都不理解,不是当妈的脾气差,而是真的太累了,谁不想做个温柔妈妈,谁想跟个泼妇一样吼自己宝贝孩子?


小新现在六年级了,以前数学每次考不好问怎么回事,他的回答都只有一个:粗心了。

以上的一幕,频繁地在我的生活中上演。对于孩子动不动就用“粗心”来当没考好的理由,深感焦虑又无力。

后面不得不求助孩子学而思的老师,幸运的是学而思北京总部对于这个“粗心”问题刚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研究,原来它的真相不是我想象的那么简单。

老师给我展示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图,让我不禁叹服:全面而专业!后来根据老师制定的方案执行下来,经过将近一年的坚持,小新“粗心”的毛病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在此分享给大家,希望可以帮到更多为孩子“粗心“而焦虑的朋友们。

分享有点长,请耐心品读。


对于粗心最可怕的地方是,它很会麻痹我们。

小新在刚上五年级时,成绩一直是八十多,最好就是90边缘,每次问错在哪里,他都说是粗心,当时虽然知道这个成绩不好,但觉得也不是特别差,我并没有太放在心上,何况只是粗心了,下次认真仔细些就好了。可是万万没想到,我的放任会导致后面成绩一掉再掉,直到一次62分。再想到等初高中科目多了的话,后果令我不寒而粟。

所以,不论是对于孩子,还是我们自己,首先需要做的,就是从意识上意识到“粗心”这个问题的严重性,特别是孩子!

在认识到它的严重性后,学而思老师向我分析了它形成的因素:除了我们常说的态度不端正,基础知识不扎实之外,也有我原先压根就没注意到的,不良习惯导致粗心。

小新的字比较潦草,导致很容易”自己都不认识自己的字“而导致看错,丢分。而又因为字常常写错,学校老师又抓的严,所以对改正带养成了依赖性。

小小的改正带,居然会带给孩子更大的容错空间,犯错成本小,导致他不怕犯错,在书写的时候往往就更加随意,从而小错误连篇。

上面说的都是我们比较熟悉的非心理因素导致的粗心,另外还有心理因素方面的。这方面专业性比较强,我难以具体描述,就直接转述学而思专业老师的原话了。


1

感知失真

感知失真是指孩子做题凭感觉,而感觉有时恰恰是错的。

比如,某一道题非常经典,课上老师重点讲过,孩子的印象非常深刻,而在考试中又出现了这道题,孩子一眼扫下来,老师讲过这个答案是对的,不假思索,就选了第一个正确的选项。但题目问题却改成了“错误的是”。

2

记忆暂断

由于孩子考试时间很紧张,所以很多情况下会凭借第一遍读题留在脑袋中的信息直接解题,而在此时出现一个极其不容易察觉到的关联性记忆错乱。

比如,把“8”记成了“6”,把“左”记成了“右”,结果就因为一个细节的紊乱,造成整题的失误。

3

思维定势

之前的做题或知识经验,让孩子在面对一个问题时有一种相关联的心理倾向性,导致出错。

比如,孩子们学过乘法分配率,有12x3+13x4=12x(3+4),因此在面对另外一道题时很容易出现12÷3+12÷4=12÷(3+4)的思维定势,导致出错。

4

注意分配差

指孩子在同一时间段内很难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多种以上的对象上去,所以孩子在做题过程中就会选择性地注意其中更熟悉的一个和忽略了另一个。

比如:解方程——,下一步我们很容易写成:y=5×,因为觉得等号左边÷和×等于1嘛,没毛病!在这里,很明显的就是,孩子把注意更多分配在更显性的一个问题上,即解方程时乘倒数为1,而忽视了另外一个细节,即乘除法的运算顺序。正确的解法应该是y=5× 。这个问题,其实不仅是孩子,换作家长们都非常容易出错,这就是注意分配差所导致。

以上就是学而思专业老师给我分析的一些粗心形成因素,很全面和专业。大家可以看看自己家的娃有哪些犯了,我家小新是习惯不怎么好和思维定势。希望大家看完之后能够更准确地定位自己孩子存在的问题,而不是简单的一句“我家孩子就是太粗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