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讲述一个小县城的百年传奇,河南镇平是如何从一个小县城变为“中国玉雕之乡”的?

 和玉大叔 2019-11-07

提起全国主要的和田玉市场,就不得不提到一个地方:河南的镇平,许多不太了解和田玉的人,都以为中国的和田玉主战场在新疆,新疆的玉都在和田,其实和田确实也有出名的市场(新疆人叫巴扎),但那只不过是销售籽料的一个分支,而流通到市场上销售的大部分和田玉,都是成品,这镇平是如何从一个小地方发展为全国性的玉都呢?今天和玉大叔就来和大家聊一聊镇平玉史。

镇平是河南南阳市的一个下辖的县,其实这个地方和玉石的产业联系不是最近几年的事,早在四千多年的新时期时代,镇平地区就有磨玉历史了,在1975年,考古专家在镇平安国遗址龙山文化层,出土了两枚夏朝的圭形带穿独立铲,这一发现证明了镇平从古代就已经有磨玉的人存在,这个不出名是吗?更多的人并不知道,当年发掘和氏璧的主人公卞和,其实就是镇平人。

东汉时期,张衡写了一篇《南都赋》,道出了南阳在中国玉石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根据镇平的《县志》记载:一百多年前的1914年,当时的南阳镇守使吴庆桐在巡查的时候,无意中见到镇平的当地民间玉匠仵永甲的玉雕制品,惊为天人,于是他专门邀请了仵永甲带着他的几十个徒弟,雕刻了许多玉件,专程送给了当时的大总统袁世凯,袁世凯欣赏后赞赏有加,特意下令让这些玉雕工艺品参加了巴拿马的万国博览会,这是镇平有记录的第一次在玉雕行业中暂露头脚。

按照清朝传下来的习惯,皇家的东西都由苏、扬两地的师傅操刀,可民间也需要玉件呀,所以这镇平地区在建国以后,就冒出了和田玉能作为一门生意的“萌芽”,镇平地区的和田玉产业核心在石佛寺镇,1969年,石佛寺地区集结了当地28位能工巧匠,开设了第一家玉雕厂,大叔查过新闻,那时的工人们白天为国家做工,因为名声在外,晚上回家偷偷加工一些玉件,卖给前来收件的客商,这就是镇平的玉雕手工业萌芽。

到了八十年代,改革开放让“个体户”成为了中国商业的新主流,这时候有不少的师傅走出国营厂,开始出来带徒弟,1985年,石佛寺的第一家玉器店开业,这种家庭作坊式的销售慢慢扩散成为主流,直至1993年,镇平当时的县政府顶住压力,开办了第一届“镇平国际玉雕节”,以玉雕产业交流为基础,一并推出了民间艺术,精品展销等一系列活动,在那个信息不太开放的时代一炮走红,让镇平的玉雕名声一下在全国打了出去,荣誉接踵而来,1995年,镇平被国家命名为“中国玉雕之乡”;2008年镇平玉雕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被河南确定为“玉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从此走上了玉文化发展的快车道。


至于镇平有多少玉城,大叔就不赘述了,这篇文章的记录从大的环境描述了一个小县城如何利用上百年的时候发展成“中国玉雕之乡”,这其中走过了许多艰辛的路,甚至是那些挑灯夜战为了偷偷给家里创造点口粮的老玉匠们也不会想到,敢闯敢拼,让这门技艺最终变成了一门地方行业,只有成体系的东西才能最终被人们所认可,听说镇平有三分之一的人从事与和田玉有关的产业工作,甚至有说法是“有玉的地方就有镇平人”,足见市场上对这里的认可。

现在的镇平,又进入了新的一轮互联网电商改造中,无数的网络主播涌入这里,在各个摊位之间交谈,一个不是那么发达的地县城却聚集了大量流动的商贩,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如果你是一位资深的玉友,有时间一定要去那里转转,感受一下玉石产业独特的魅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