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病毒巧施“调虎离山”之计

 大科技杂志社 2019-11-08

你恐怕意识不到,你身上携带着一种病毒,倘若把它除去,你一生或许可以多活上好几年呢。

这种病毒在人群中很普遍,人们跟它打交道也远非一日。可是说也奇怪,过去一直以为它是病毒里的“老实人”,成人可以一辈子跟它相安无事地共处。直到最近,才有科学家揭穿它“假老实”的真面目。他们发现,这种病毒危害我们的方式很特别,竟然施的是“调虎离山”之计。这种策略对于病毒来说,实在智商太高了,怪不得之前大家都没觉察到。

 

免疫细胞的两种状态

这种病毒叫巨细胞病毒,是疱疹病毒的一种。人体细胞感染了该病毒之后,细胞会胀肿变大,故得其名。在英美等国,成人的感染率为50%~80%,我国则更高,竟达95%。

对于医生来说,这种病毒并不陌生。假如免疫系统未发育成熟的婴幼儿受该病毒的攻击,未得到及时的救治,会造成失聪或者痴呆的后果。但人长到5岁以上,医生就可以松口气了,因为过去一般认为,人的免疫系统一旦发育成熟,巨细胞病毒就再也奈何我们不得。可惜现在证明,这种想法是错的。

那么,巨细胞病毒的这个“调虎离山”计是怎么实施的呢?

当我们的身体遭受任何病原体感染之后,免疫系统都会做出反应,通过训练一小部分免疫细胞来识别和记住它。这些受过训练的免疫细胞就好比现役军人,一旦这种病原体再次来袭,它们就可以直接开赴“前线”,消灭敌人。

“现役”的免疫细胞,好处是随时可以投入战斗,但也有坏处,那就是只能识别和消灭一种病原体,对付别的敌人就爱莫能助了。所以,为了时刻防御更危险的敌人,我们的免疫系统往往只让少部分免疫细胞处于“现役”状态,而让大部分处于“预备役”状态。一旦有新的病原体入侵,这些“预备役军人”中很大一部分马上接受“军训”,变成“现役军人”,投入战斗。

对于巨细胞病毒,具体来说,对付它的免疫细胞叫T细胞。当然,T细胞对付的病原体很多,巨细胞病毒只是其中之一;此外,正如上面所说,在正常条件下,大部分T细胞处于“预备役”状态。

 

病毒设下“调虎离山”计

巨细胞病毒的老奸巨猾之处就在于,尽管在感染过这种病毒的人身上,已经有了专门对付它的T细胞,但这种病毒竟然可以瞒天过海,骗过我们的免疫系统,让它误以为是第一次入侵。所以不管巨细胞病毒是第N次入侵,我们的免疫系统都要进行全身总动员。本来,只需让那些训练有素的T细胞去对付即可,现在却让近40%左右的储备力量(即“预备役”T细胞)也“应征入伍”,投入战斗。要知道,这些T细胞一旦“应征”,它们就只能对付巨细胞病毒一种,对别的病原体完全失去了战斗能力。这样做是很危险的。万一这个时候更厉害的敌人乘虚直入,那就没有足够的“兵员”对付了。

所以,巨细胞病毒本身并非致命,但它为别的更厉害的病原体的入侵打开了方便之门。你看,这岂不是“调虎离山”之计?

正是巨细胞病毒的这种“调虎离山”之计,让我们的免疫系统连连上当。当我们身上潜伏的巨细胞病毒每次激活发作,我们的免疫力就急剧下降。这个时候就特别容易患感冒、肺炎、心血管、艾滋等疾病。而且,一旦得了这些病,医生往往就病论病,全然没想到巨细胞病毒在其中助纣为虐。

据英国伯明翰大学一位科学家最新统计,携带巨细胞病毒的人比非携带者平均寿命差不多缩短4年。考虑到我国有近95%的人是巨细胞病毒携带者,所以要是去除这种病毒,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差不多可以增加4岁。

目前,对付巨细胞病毒的药物和疫苗正在研制之中。

 

科学家借刀杀瘤

不过,科学往往具有变废为宝,变害为利的神奇本领。如今,科学家们正开始考虑如何利用巨细胞病毒瞒天过海的本领来对付肿瘤细胞。

在肿瘤细胞表面,长有我们免疫细胞可以识别的蛋白质标记。但问题是,这些肿瘤细胞从一开始就长在我们身上,我们的免疫细胞早就把它们当作了自己人。所以,肿瘤细胞得以躲过免疫细胞的攻击,不受阻碍地疯长起来。

美国一位科学家目前正在寻找一种办法,让免疫系统自动去寻找和攻击肿瘤细胞。他先在恶性黑素瘤的细胞中找到负责指导合成肿瘤细胞表面蛋白质标记的一个基因。然后他把这个基因提取出来,嵌入到巨细胞病毒的DNA中。结果,巨细胞病毒的表面也长出了与黑素瘤细胞相同的蛋白质标记。

接下去,科学家让一群实验室的小白鼠得上由恶性黑素瘤引起的皮肤癌。把这群患癌的小白鼠分成两组,一组不进行任何治疗;让另一组感染上用上述方法制造的巨细胞病毒。结果发现,第一组小白鼠只活了23天,而第二组小白鼠差不多多活了2个月。

第二组小白鼠之所以能活得更长,就是利用了巨细胞病毒那瞒天过海的本领。当巨细胞病毒每次激活发作的时候,小白鼠的免疫系统都把它当作是首次入侵,为此进行全身总动员:找出并杀死那些表面有某种特殊蛋白质标记的“坏蛋”。而在这个实验中,黑素瘤细胞和这种巨细胞病毒恰好有着同样的蛋白质标记,所以也被免疫细胞当作病毒群起而攻之了。

巨细胞病毒可以巧施“调虎离山”之计陷害我们,但人类的智慧毕竟“道高一丈”,我们反倒可以借它来杀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