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肝肾阴虚-典型病例57女杞菊地黄丸

 Cindyyeping 2019-11-08

病例:孙××,女会计、57岁

头晕头痛5年,头部麻木,心悸气短,自觉半身有蚁走感,眠差多梦健忘。患者平素性急易怒,做事追求完美,又因工作性质长期时间劳心。舌红,苔薄黄,脉弦细数

辨证:肝肾阴虚阳亢

治法:补益肝肾,滋阴潜阳

方药:杞菊地黄丸加减

熟地10g    山药10g    枸杞子20g       山萸肉12g  菊花12g     桑叶10g       川芎6g     代赭石(先煎)30g   怀牛膝30g    白芍10g    丹参30g       炒枣仁30g  柏子仁20g   肉桂3g         砂仁6g    干姜6g

日1剂,水煎服。

服药1个月后复诊,诉诸症减轻,偶有胃痛,改干姜12g。继服2个月痊愈。

临床思路:本例女性患者平素性急,属于肝旺阴虚之体,又加劳心而至情绪不佳,实为肝阴虚影响心阴虚,继而又伤胃致肾阴虚之象。头晕头痛,头部麻木,为肝阴不足肝阳上亢之象,心悸气短,眠差多梦为心阴不足,心神不安,健忘为肾阴不足脑失濡养之象。

点评:本方以熟地、山药、枸杞子、山萸肉滋补肝肾,白芍、丹参、炒枣仁、柏子仁等柔肝养心,代赭石、怀牛膝等重镇引血下行,另加肉桂、干姜反佐以辛温之品以防滋阴重镇之品克伐脾胃之气。肝心肾并补为本方特点。

补肝的中成药主要是滋补肝阴、肝血的。

中医是讲究辨证施治的,而肝脏疾病分为多种,包括肝阳上亢、肝气郁结、肝阴不足、肝血不足,仅肝阴不足或肝血不足时,才需补益肝脏。

肝血不足:归芍地黄丸,就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原方中增加了当归和白芍,能够起到补肝血,补肾气的作用。杞菊地黄丸,它同样是在六味地黄丸中加入枸杞子和菊花。可以用于治疗肝肾阴虚引起的眩晕,可以起到补精滋阴,清肝明目,补肝血的功效。还有当归四物汤、乌鸡白凤丸、八珍汤、人参养荣丸等,均具有补益性质。排肝毒最好的中成药主要是护肝片和六味地黄丸。中药材主要是决明子、五味子、枸杞子等,通过保肝、护肝,促进肝脏排出毒素,维持肝脏的正常疏泄,有很大的效果。肝毒的排泄还要依靠运动和饮食,以及调节情志。 

杞菊地黄丸原方

枸杞子、菊花、熟地黄、酒萸肉、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

性状特征:棕黑色的水蜜丸,黑褐色的小蜜丸或者大蜜丸;味甜,微酸。

制剂规格:水蜜丸每8丸,相当于原药材3克,大蜜丸每丸重9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