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谱〉品评》一百讲第 六 讲 《 祭率府孙录事文》解 读

 法厉无边 2019-11-09

《〈书谱〉品评》一百讲第 六 讲 《 祭率府孙录事文》解 读

作者:王根权

2019年9月9日修改稿

陈子昂的《祭率府孙录事文》原文如下:

祭率府孙录事文 陈子昂

维年月日朔,某等谨以云云。古人叹息者,恨有志不遂。如吾子良图方兴,青云自致。何天道之微昧,而仁德之攸孤!忽中年而颠沛,从天运而长徂。惟君仁孝自天,忠义由己。 诚不谢于昔人,实有高于烈士。然而,人知信而必果,有不识于中庸。君不惭于贞纯,乃洗心于名理。元常既没,墨妙不传。君之逸翰,旷代同仙。岂图此妙未极,中道而息。怀众宝而未摅,永幽泉而掩魄。呜呼哀哉!平生知己,畴昔周旋。我之数子,君之百年。相视而笑,宛然昨日。交臂而悲,今焉已失。人代如此,天道固然。所恨君者,枉夭当年。嗣子孤藐,贫窭联翩。无父何恃,有母茕焉。呜呼孙子!山涛尚在,嵇绍不孤。君其知我,无恨泉途!呜呼哀哉,尚飨!

译文:某年某月初一这天,先生的学生以及先生书法艺术思想理论的崇拜者和追随者陈子昂等,谨以此文祭祀先生。自古以来,贤才志士们所叹息的事情,是自己所怀有的远大宏伟志向未能实现,因此而留下遗恨。我们的先生孙过庭正是这样,留下了自己的遗恨。以《书谱》为代表的书法艺术思想理论的推广普及,中国书法艺术的发扬光大,刚刚开始,正在一步步地往前推进。上天不知为什么偏在这个时候犯起了糊涂,让先生走了。先生这么一走,以《书谱》为代表的书法艺术思想理论的推广普及,中国书法艺术的发扬光大,就成了没人管的孤儿了。正当先生中年的时候,突然间丢了官,从此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这是上天为先生的独赐,先生听命于天运的安排。先生长此以往,从事着中国书法艺术思想理论的研究创新,尽仁、尽孝、尽忠、尽义全部都在其中,全都由先生自己把握。先生于中国书法艺术方面所做出的成就和贡献,不亚于中国书法史上的任何一位书法家。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实际上已经高出了之前之烈士。虽然人们知道诚守信诺能得到必然结果,然而却不懂得中庸之道这一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先生无愧于对中国书法艺术忠诚与信守者,将自己的天才用于自己的书法艺术实践之中,对中庸之道进行了重新认识。钟繇等书法艺术先贤,只有书法艺术实践,他们死后,其高超的书法技艺就不能够传承了。先生与他们不同,先生既有高超的书法艺术技艺,又有不朽的书法艺术思想理论。先生高超的书法艺术造诣随同其书法艺术思想理论,将一代一代地被传承下去。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先生高超的书法艺术技艺与其不朽的书法艺术思想理论仍正在发展,还没有达到最高顶峰的时候,先生却去世了。先生于中国书法艺术方面还有很大的潜力,诸多的才艺、诸多的思想理论都还没有发挥出来,先生却永远地去了。悲哀啊,中国书法艺术之悲哀!我们这些学生,都是老师书法艺术道路上的追随者。老师您在的时候,大家都聆听您的教导,相互之间有说有笑。老师您这么一走,以后就再也见不到您了,也不会再有同学们之间的欢声笑语了。想到这些就不由得不悲伤。人大概就是这样吧,老天爷也许就是这样个安排法。我所恨的是,老师您于中国书法艺术事业发展上正是能干的时候,老天爷却让您这么早就逝去了。先生逝去后,先生所从事的中国书法艺术事业就犹同孤儿一样。虽然有以先生《书谱》为代表的书法艺术思想理论,但从此之后中国书法艺术的发扬光大,《书谱》书法艺术思想理论的推广普及,则艰难困苦了很多。先生不在了,这件事情还能依靠谁呢?虽然说还有我们这些学生,可担当这样的重任我们的能力有限啊!悲哀啊,孙老师!您将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书谱》书法艺术思想理论的发扬光大,如此重大的事情托给了我们。我们本应该像山涛抚孤那样,将中国书法艺术发扬光大,将您的《书谱》书法艺术思想理论推广普及。可您知道,我等的水平和能力。我担心我等不能胜任这件事,会耽误了您的嘱托。等到我等百年以后,在去黄泉的路上,岂不和老师您一样,留下了遗恨!悲哀啊,太悲哀了!我们为您准备了祭品,请您享用吧!

分句解读:

原文:“维年月日朔,某等谨以云云。”

解读:省略写祭文的具体时间这种形式在古文中较多见,但陈子昂此处不写明年月日期当另有原因。其原因就是《率府录事孙君墓志铭》一文中有“时年若干”句,此文用“维年月日朔”,这就使得两文在形式上一致,寓意上也一致。“朔”,农历初一。“某”,陈子昂自称。“等”,指陈子昂等人。这个“等”可以有具体所指,也可以无具体所指。可以理解为孙过庭的学生以及孙过庭书法艺术思想理论的崇拜者和追随者。

译文:某年某月初一这天,先生的学生以及先生书法艺术思想理论的崇拜者和追随者陈子昂等,谨以此文祭祀先生。

原文:“古人叹息者,恨有志不遂。如吾子良图方兴,青云自致。何天道之微昧,而仁德之攸孤!”

解读:“古人”,指从前那些有才能且胸怀大志的人。“吾子”,我们的老师。“良图”,美好的规划。这里指的是以《书谱》为代表的孙过庭书法艺术思想理论的推广普及发扬光大。“天道”,指人的生命由上天主宰之道。“昧”,糊涂。“微昧”,表示对天的敬畏。“仁德”,仁义道德,封建社会治国之根本。用以比喻,孙过庭书法艺术思想理论是学习书法艺术之根本理论。“攸孤”,渐显孤单。这段话表明,祭文是墓志铭的继续,墓志铭是以“志竟不遂”结束的,祭文则从“有志不遂”开始。

译文:自古以来,贤才志士们所叹息的事情,是自己所怀有的远大宏伟志向未能实现,因此而留下遗恨。我们的先生孙过庭正是这样,留下了自己的遗恨。以《书谱》为代表的书法艺术思想理论的推广普及,中国书法艺术的发扬光大,刚刚开始,正在一步步地往前推进。上天不知为什么偏在这个时候犯起了糊涂,让先生走了。先生这么一走,以《书谱》为代表的书法艺术思想理论的推广普及,中国书法艺术的发扬光大,就成了没人管的孤儿了。

原文:“忽中年而颠沛,从天运而长徂。惟君仁孝自天,忠义由己。诚不谢于昔人,实有高于烈士。”

解读:这一段是对孙过庭书法生平所作的回顾总结。“徂”,过去。“谢”,逊色,谦让。

译文:正当先生中年的时候,突然间丢了官,从此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这是上天为先生的独赐,先生听命于天运的安排。先生长此以往,从事着中国书法艺术思想理论的研究创新,尽仁、尽孝、尽忠、尽义全部都在其中,全都由先生自己把握。先生于中国书法艺术方面所做出的成就和贡献,不亚于中国书法史上的任何一位书法家。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实际上已经高出了之前之烈士。

原文:“然而,人知信而必果,有不识于中庸。君不惭于贞纯,乃洗心于名理。”

解读:“信”,诚信,这里指的是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忠诚与信守。“中庸”,中庸之道,人们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洗心”,重新认识。“名理”,大家普遍认识到的道理。

译文:虽然人们知道诚守信诺能得到必然结果,然而却不懂得中庸之道这一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先生无愧于对中国书法艺术忠诚与信守者,将自己的天才用于自己的书法艺术实践之中,对中庸之道进行了重新认识。

原文:“元常既没,墨妙不传。君之逸翰,旷代同仙。岂图此妙未极,中道而息。怀众宝而未摅,永幽泉而掩魄。呜呼哀哉!”

解读:“元常”,钟繇的字。这里泛指历史上那些在书法艺术上有突出成就的书法家。“墨妙”,书法艺术的精妙。“此妙”,指孙过庭的书法艺术造诣和书法艺术思想理论。“众宝”,众多的书法艺术成就和书法艺术思想理论建树。“摅”,发表。

译文:钟繇等书法艺术先贤,只有书法艺术实践,他们死后,其高超的书法技艺就不能够传承了。先生与他们不同,先生既有高超的书法艺术技艺,又有不朽的书法艺术思想理论。先生高超的书法艺术造诣随同其书法艺术思想理论,将一代一代地被传承下去。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先生高超的书法艺术技艺与其不朽的书法艺术思想理论仍正在发展,还没有达到最高顶峰的时候,先生却去世了。先生于中国书法艺术方面还有很大的潜力,诸多的才艺、诸多的思想理论都还没有发挥出来,先生却永远地去了。悲哀啊,中国书法艺术之悲哀!

原文:“平生知己,畴昔周旋。我之数子,君之百年。相视而笑,宛然昨日。交臂而悲,今焉已失。”

解读:“畴昔”,从前。“我之数子”,我们这些学生,指陈子昂等人。即文首的“某等”。“数”,若干人。“交臂”,即擦肩而过。“君之百年”,孙过庭去世以后。这一段语气转入了平和,在全文中起意思转折的缓冲作用。

译文:我们这些学生,都是老师书法艺术道路上的追随者。老师您在的时候,大家都聆听您的教导,相互之间有说有笑。老师您这么一走,以后就再也见不到您了,也不会再有同学们之间的欢声笑语了。想到这些就不由得不悲伤。

原文:“人代如此,天道固然。所恨君者,枉夭当年。”

解读:这一句意思再一次转折。“君者”,指孙过庭去逝一事。 “枉夭”,不该死去却死去了。“当年”,正当干事之年,指孙过庭于中国书法艺术事业发展上正在能干的时候。以往研究孙过庭者,以“枉夭当年”为据,认为孙过庭死于中年,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中年”是以年龄而论,“当年”则以干事而论。“中年”与“当年”的时间段可以重叠,也可以分开。认为孙过庭死于中年者,没有认真体察陈子昂的用词,也没有认真体会“中年”与“当年”两个词词意上的差别。

译文:人大概就是这样吧,老天爷也许就是这样个安排法。我所恨的是,老师您于中国书法艺术事业发展上正是能干的时候,老天爷却让您这么早就逝去了。

原文:“嗣子孤藐,贫窭联翩。无父何恃,有母茕焉。”

解读:“嗣子”,儿子。这里指的是,以孙过庭《书谱》书法艺术思想理论为指导的中国书法艺术事业。“贫窭”,困难的处境。这里指的是,以孙过庭为代表的书法艺术思想理论的推广普及 。“父”,父亲。这里指的是,孙过庭这位伟大的书法家、书法理论家。“母”,母亲。这里指以孙过庭《书谱》为核心的书法艺术思想理论。“茕”,忧愁。

译文:先生逝去后,先生所从事的中国书法艺术事业就犹同孤儿一样。虽然有以先生《书谱》为代表的书法艺术思想理论,但从此之后中国书法艺术的发扬光大,《书谱》书法艺术思想理论的推广普及,则艰难困苦了很多。先生不在了,这件事情还能依靠谁呢?虽然说还有我们这些学生,可担当这样的重任我们的能力有限啊!

原文:“呜呼孙子!山涛尚在,嵇绍不孤。君其知我,无恨泉途!”

解读:“山涛尚在,嵇绍不孤”,说的是“嵇康托孤”的故事。嵇康,字叔夜,谯郡铚人。三国时魏末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 “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山涛,字巨源,“竹林七贤”之一。曹魏末年,曹氏集团与司马氏集团为了争夺国家的统治权而明争暗斗,使得官场异常腐败,许多有才学的文人便不想混入其中。其中阮籍、嵇康、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这七个人最有名、最具影响。这七个人经常在竹林里闲游,一边喝酒,一边作诗弹琴,试图寻找乱世中的一份清静。虽然他们行为古怪,但是他们都是信守诺言、不畏强权、品德高尚的人。历史上把这七个人称做“竹林七贤”。当时的朝廷,表面上是曹操的后代当皇帝,实际上是丞相司马昭把持朝中的大权,暗中谋划夺取帝位。他为了扩大势力,争取社会名流的支持,请“竹林七贤”出来做官。司马昭的祖母是山涛的堂姑祖母,山涛得到邀请不好拒绝,就出来做了官。 后来山涛又推荐嵇康到朝中做官,嵇康对此非常生气,写了一封信与山涛绝交。在这封信里嵇康不但责备了山涛,还猛烈地批评了当时的司马氏集团。山涛知道嵇康清高正直,并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但是,这件事情使司马昭对嵇康怀恨在心。后来司马昭便找了个借口把嵇康抓到监狱里,并且判处他死刑。 这个消息传出后,洛阳城里的好多人都为嵇康求情。山涛几次上书,请求为嵇康减免罪行,但都没有用。“康将刑东市,太学生三千人请以为师,弗许”。 嵇康在临死之前,把自己十岁的儿子嵇绍托付给了山涛。嵇康把儿子叫到跟前说:“你山涛叔叔是个值得信赖的人,只要他在,你就不是没有父亲的孤儿,他会像父亲一样照顾你。” 嵇康死后,山涛对嵇康一家老小尽心照顾。十几年以后,司马炎当了皇帝,朝庭的混乱局面有所扭转。山涛就上书给司马炎说:“父亲有罪和儿子没有关系,嵇绍现在已经长大成人,并且品德高尚,才华横溢,应该给予重用。” 司马炎采纳了山涛的意见,任命嵇绍为秘书郎。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嵇康信友托孤,山涛守信不避嫌,抚育遗孤的故事。陈子昂引用这个典故,来说明孙过庭书法艺术思想理论的传承。

译文:悲哀啊,孙老师!您将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书谱》书法艺术思想理论的发扬光大,如此重大的事情托给了我们。我们本应该像山涛抚孤那样,将中国书法艺术发扬光大,将您的《书谱》书法艺术思想理论推广普及。可您知道,我等的水平和能力。我担心我等不能胜任这件事,会耽误了您的嘱托。等到我等百年以后,在去黄泉的路上,岂不和老师您一样,留下了遗恨!

原文:“呜呼哀哉,尚飨!”

译文:悲哀啊,太悲哀了!我们为您准备了祭品,请您享用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