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74 期 编者按 陈忠实曾这样评价路遥:“路遥获得了这个世界里数以亿计的普通人的尊敬和崇拜,他沟通了这个世界的人们和地球人类的情感。”的确,至此,少平、少安两兄弟在黄土高原乃至中国大地都成了“平凡”的代名词。一菲老师的“整本书阅读课”让学生深深的喜欢上了路遥,开篇第一问便设置极大的悬念,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分析,以专业的视角分析这人物。三位悟课教师全方位地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语言中肯,思路清晰,角度巧妙,更让一菲老师的课变成了“不可逾越”高峰。 黑龙江省柴河林业局第一中学孙博 课堂实录(视频) 《平凡的世界》导读课及悟课 [执教] [上课地点] 浙江省浙江大学附属中学丁兰校区 [整理] 【悟课】 一、谁是主人公?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齐:老师好! 师:请坐。好,我看同学们都带来了厚厚的三卷本的《平凡的世界》,一定是读了的。问第一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小说当中有一对兄弟,他们是孙少平、孙少安,你认为谁是第一主人公呢?谈谈理由,哪位同学可以谈一谈?坐下来谈也可以。(老师微笑着提问) 【张艳艳悟课·诗意多变】单刀直入,似乎不像一菲老师常常的诗意化开头,实则,相应于《平凡的世界》的质朴厚重,乃为视情多变。作为整本书阅读,尽可能把大容量解读让给学生,且关于“少平少安谁是主人公”的问题设置极富挑战性,必然带动深层浪卷。借班上课,无数超出预设的可能性,师者必备无以计量的平台。 生1:(学生思考)我认为孙少平是主人公。因为首先从数据上看,孙少平出现的次数更多。然后从内容上,孙少平的层面是在精神层面上,他追求自己的理想来到煤矿。但是孙少安,更多的是在物质层面上。他开了砖厂,有了自己认为的美满的生活。我认为这本书还是建立在理想主义之上。 师:很会读书,应该说这位同学非常会读书。首先做了一个最细致的数据统计,出现的次数。另一个是从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阐释读的过程当中已经有了自己的温度,自己的生命的体验,自己的审美判断。一个会读书的孩子。哪位同学还可以补充?有没有不同意见?或者说继续补充一下?(老师欣赏地赞叹) 【付超悟课·诗意评价】对学生而言,青春时期的阅读一时不一定很“懂”,但在阅读中的那种痴纯的富有深度的投入力与关注力,对于人的内部世界的那种搅动、对人的内部世界的那种无法言说的影响力,是后来入世渐深后的阅读所无法企及的。当学生回答得很有思想、很精彩的时候,一菲老师适时鼓励:一个会读书的孩子!将会给孩子未来的发展带来何等的能量啊!我们也相信:如果孩子继续努力下去,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灵性且光彩照人的智者! 【陈飞琴悟课·诗意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反馈,既有整体的评价“很会读书”,又有具有针对性的具体阐述。这样的评价,不仅发言的学生会感受到老师由衷的赞美,其他学生也能从中得到方法论的指导:从出现次数、人物形象、主旨等方面可以确定小说的主人公。 师:三卷本的小说《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遥,写的一对兄弟,孙少平、孙少安。他们的故乡,在最最中国的地方,黄河岸边。那一片黄土高原,那一片皇天后土,那一片炎黄栖息的地方。他写的不仅仅是孙少平、孙少安,是千千万万个孙少平、孙少安,甚至是我们这个民族。还有不同的理解吗?这位同学,请你来讲。(老师深情地看着学生) 【郑枫悟课·诗意引领】一片黄土高原,一片炎黄栖息的地方,一份厚重的历史文化之感。语文教学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是语文课堂之根基。一菲老师在教学中做到了语文与文化的充分结合。以独具特色的诗意语言让学生体会到黄土高原上厚重的历史文化,“先声夺人”成功的将学生带入到小说之中来,带入到课堂分析之中来。 【张艳艳悟课·诗意进入】一菲老师对第一个学生的回答的处理极其重要,站在学生的立场扬其优点,更重要的是能立足文本背后的东西。有理性评价:数据评价,出现次数。审美情趣文化内涵评价亦有:自己的温度,生命的体验,审美判断。这为更多的学生纷纷加入打开了大门。不排除会有冷场,一菲老师一定会搭建梯子,让学生找到门槛,踏入文本深处。 生2:我认为孙少安是主角。(自信地回答) 师:可以,请说出你的理由? 生2:因为我觉得,孙少安和孙少平比,孙少安的人生更具波折。因为孙少平是在哥哥孙少安和父亲的供养下,读完了高中。然后才发现自己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才去追求自己的理想。但是孙少安成绩是很好的,只是迫于家庭压力,不得已辍学回去务工,然后供养自己的弟弟妹妹读书。我觉得这点,还有后面的孙少安是一直在追求自己的理想。但是孙少安在生活上,一直是很波折的。他开了砖厂,然后挣钱,但最后倒闭了。然后生活好不容易平稳的时候,一直陪伴自己的妻子秀莲却死了。从另外的层面来说,孙少安追求的不仅是物质,他最后的时候为双水村办了学校,这也可以体现出他精神的一个升华。所以我觉得孙少安才是主角。(学生自信激情地回答) 师:回答得很好,不一样的理解。她认为孙少安的人生更像那片土地,承受着,担荷着,苦难着,为他人的理想,为了弟弟的理想,为了整个家族的理想,他付出的是土地般的厚重。在《易经》当中有乾卦和坤卦。乾卦的卦辞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卦的卦辞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另一种发现。少安,是让我们读起来要含着眼泪呼唤的名字。因为他付出的太多太多了,以爱的名义,如此厚重的生命。很好,哪位同学还有自己的观点吗?(微笑着进一步引导) 【付超悟课·诗意解读】孙少安在自己的家庭和政治的“双重压力”下顽强抗争,负重前行,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一菲老师的精彩点评中提到了这一点,难能可贵!不过,一菲老师借助《易经》提升了孙少安的可贵形象,他除了不屈服于命运外,品行中的“仁”、“恕”也是书中表现的重点。这会有效地引导学生再次去阅读原著:无论家庭多么“烂包”,他从未显露出对家庭的厌恶和嫌弃,他对全家老少所表现出来的责任感令人起敬!尤为可贵的是:他能将对家庭之爱扩展到对全村村民的爱,这是超出农民狭隘门户观念的。我们相信:经过一菲老师的点拨,孙少安的形象会铭刻在学生心中的! 【郑枫悟课·诗意感悟】一直以来,总感觉《易经》高深莫测,似乎难以深入到语文课堂教学之中。而在一菲老师的教学中,一切高深莫测的知识变得“游刃有余”起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卦辞所蕴含的精神,也是小说中主人公孙少安的精神品质。在一菲老师的课上,这都是诗意的存在,一切结合的是如此的诗意、恰到好处;达到了一种至高的教学境界。 师:好,请你来谈。 生3:我认为孙少平是主人公。因为孙少平在第一部当中,他的性格是经历了一个变化,他的价值观是经历过成长的。孙少安则看不出这些变化,他只是一个平凡的为生活奋斗的人。 师:一个人在文学作品中是否能担当主人公的称号,要看他命运的变化是否丰富、是否多元、是否多维,体现生命灵魂的内在的风景。这位男孩子真会读书。每位同学都谈得那么好,还有补充吗?(微笑着进一步引导) 生4:我还是觉得孙少安才是主人公。孙少平,他精神层面确实很高。但就是他的精神层面太过高了,我才觉得他这个人是非常理想化的。在现实中是很难有这样的人。不管贫困也好,被歧视也好,被红梅抛弃也好;他都不会去歧视对方。而孙少安,我觉得他真正的像那个时代的农民。他虽然经历过波折,但最后靠自己的努力发家致富。所以我觉得孙少安是一个更立体的角色。而孙少平可能是一个趋于平面的角色。所以我觉得孙少安才是一个更符合平凡的世界这一标准的主人公。(学生自信地回答) 师:非常好,这位同学侃侃而谈,充满了逻辑性。使我想起了法国的大作家罗曼·罗兰的一句话。他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就是当他看透了生活的本质的时候,依然热爱生活的人。”所以这位男同学说把第一主人公的席位让给少安,他是那样的扎实。还有一个文艺理论的概念,可见阅读面之广。他说少平是一个平面的人物,而不是立体的人物,这是他的想法。好,好像刚才还有一位孩子要说一说,是吗?好,请你来最后谈一谈。(老师微笑着望着学生) 【张艳艳悟课·诗意文化】作为教者,或者作为身为教师的听者,臆测学生会答出主人公是在精神层面不断追求突破的孙少平,因其身份和学生更贴近。但一菲老师对学生关于价值观的评价,关于乾卦坤卦,作家对生活评论的文化观,文艺理论的概念,恰切而精准,深情而厚重,吸引学生思索而得,继而悉数踏进。 【付超悟课·诗意延伸】一菲老师令人叹服:旁征博引,信手拈来!课堂行进环节中,锦上添花般来了一句罗曼·罗兰的话,令人拍案叫绝!不但使师生的阅读在人类的生命中得到了验证,获得了回响,也将书中的内容与人类真实的生命体验相互印证、相互沟通。由此可见:一菲老师提醒我们:阅读不仅仅是眼睛的事业,也是人内心深处的事业,更是人生命的事业。 【陈飞琴悟课·诗意深入】高质量的评价,应该是“出于学生而又高于学生”,一菲老师抓住了学生发言中潜在的“逻辑性”,也抓住了学生提到但没有着重展开的“平面人物”“立体人物”。这样的点评既有温度,又有深度。 生5:(学生思考着回答)我的想法跟刚才那位同学有一点相似,我也认为孙少安才是真正的主人公。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这部小说有两条线,一条是孙少平,一条是孙少安。孙少安是作为在那样一个平凡的世界中,一个非常平凡、一个非常符合当时社会景况的一个角色。然后孙少平可以理解为,是在那样的情况下作者对自己理想中的自己的一个构造。 师:非常好,大家请看,这位同学在阅读的时候关注的是百万文字小说的结构,双线结构。他认为有主线和副线。于是少安就成了他心中的第一主人公。都有道理,横看成岭,侧看成峰。这部小说精心构造了这样一个聚焦点,孩子们理解到了,关注到了。孙少平、孙少安最后两个字,构成了一个词叫平安。愿岁月静好,愿天下苍生平安。我们是一个讲究“中”“和”的民族。我们最高的,最低的,也是最大的人生的理想,必是——平安。好,是这样的。至于谁是第一主人公,既重要又没那么重要,在以下的学习环节当中,我们再逐步加深理解。 二、梳理小说的几种主要结构。试着画出《平凡的世界》小说的结构。 师:同学们说,《平凡的世界》整整三部沉甸甸厚重的平凡世界,百万字的平凡世界。为中国,为1976年,到1985年或1986年,整整十年。为这十年中的中国人,中国青年人作传。宏大的中国的,但是他需要一个整体的构思,便是小说的结构。这是我们在读整本书,读大部头作品首先应该关注的。所以在这大千文脉当中,我们应该梳理出他的文理,他的结构。看文理的品相是多么的精美,是怎样的细针密线,又是怎样的宏大构思。经常说中国的古典小说《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最高峰。细针密线的编织,如锦如缎,如云如霞。孩子们,这是一个怎样的结构?说到小说,比如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是怎样的结构?看黑板,一起读。 【付超悟课·诗意创造】《平凡的世界》共3部,6卷,180多万字,人物近百人。作品的时间跨度从1975年初到1985年,它全景式地反映了这十年间我国城乡社会生活的巨大历史性变迁。如此庞大的工程,如果没有巧妙的结构设置,后果不堪设想。所以,一菲老师的高明处就在这里,在课堂上适时抛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究。因为所有内化而深入的阅读,都会给学生以生命的亮度,也让生命最终成为苍茫与浩大的黑暗里永恒的、令人仰望的星光成为可能! 生齐:环状结构。(师生共同朗读) 师:林冲十回书,武松十回书或五回书,相对独立却又环环相连,这是水浒传。因为这是说书人的底本,人物的故事相对独立。有一百单八将,共赴水泊梁山。青春,生命,壮怀激烈的盛宴。这是《水浒传》。那托翁的《安娜·卡列尼娜》呢?双线结构。城市的结构,安娜和渥伦斯基。乡村的结构,基蒂和列文。两条线就这样交织着,交织着……还有一部书,是一个土耳其的作家写的,这部小说的名字是《我的名字叫红》,写一个画家被杀的死亡事件。同学们看黑板,如何编制这个故事。作家是这么写的。甲叙述一遍这个故事,乙从自己的角度再叙述一遍这个故事。丁叙述一遍,甚至死者也跑出来叙述一遍自己如何被杀,甚至那条狗也来叙说,甚至那棵树也来讲这个故事。特别特殊的结构,也特别好玩。因为艺术达到一定境界,叫游于“艺”。“游”便是一种自由的境界,我们称之为“好玩”。还有一位作家,他来自拉美。他的名字叫做博尔赫斯,他的小说永远是迷宫式的结构。要读懂他的小说的结构,需要烧脑。同学们想不想读这位阿根廷作家的小说?同学们课下去读。好了,回到《平凡的世界》。讲台上有黑板,双线结构,少平少安,你根据小说的内容为它画双线结构的结构图,好不好?总而言之两条线索,城镇的孙少平,乡村的孙少安。十年的跨度,千年的沧桑。因为他写的是祖祖辈辈居住在这里,脸朝黄土背朝天的中国的农民。(老师满怀深情地讲解)好,同学们试着画一下结构图。同学们画线就行,文字部分你们口语表达就可以。 (学生安静地画结构图,数分钟后老师请学生上黑板画。) 【郑枫悟课·诗意归纳】“整本书阅读”,一菲老师以其深厚的内功,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做出了自己的诠释。从让学生画《平凡的世界》小说结构拓展到《红楼梦》、《水浒传》、《安娜·卡列尼娜》、《我的名字叫红》的小说结构。可见,一菲老师教学“内功之深”。这四部小说贯穿古今中外,结构上各不相同、独具特色,可以让学生从具有代表性的小说作品中理清小说的几种主要结构。选材上看似于不经意间,却展现着教者的丰厚底蕴。且在教学中,老师以诗意之心带领学生诗意的走进文本深处,相信这样也会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课后对其他几部小说进行深入阅读。 【张艳艳悟课·诗意深处】课堂第二个关于结构的进入真是巧妙啊。推理“少平少安谁是主人公”的过程走入佳处,一个学生综合了两个主人公的两条运行线,一菲老师给予肯定的同时,顺水推舟,或者说是铺桥架椽,用“少平”“少安”——结合体“平安”,即为民族心理,是“最高的,最低的,也是最大的人生的理想”,鼓励学生的“横看成岭,侧看成峰”,引学生泅向结构深处。如此,学生思维已被拨开,只待花开。 师:多么精美,多么漂亮。好的孩子们,如果你们还有最近的特殊的,可以自己去黑板上画。好的,我们先请结构图的这位作者来进行简短的说明。 生6:我这么画的原因,主要是我觉得孙少平孙少安,他们其中虽然有主要主人公,和次要主人公的区别。但总的来说,小说是围绕他们两个人来展开的。而他们两个人之间也是互相的有交叉,也有各自的生活。所以说,像这样的焦点就是他们所交叉的部分,然后旁边那些延伸出去的部分就是他们各自的内心生活经历以及不同的思想吧。(学生详细地回答) 师:嗯,非常好。平安,互文的修辞格。主人上马客在船。秦时明月汉时关。还有,烟笼寒水月笼沙。(师生齐说)东西植梧桐,左右种松柏。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好了,互文的修辞格,不再讲了。那么“安”与“平”又何尝不是如此?于是,有着各自人生的跌宕,又有着生命的交汇。非常漂亮,哪位同学还能说说自己的创意图?好,这位同学,好复杂的、好精彩绝伦的创意图。使我想起最最远古时代的陶器上的花纹。那云样的纹,那的水样的纹。那样的古朴,那样的悠远,那样的中国,那样的骄傲。哪位同学是作者,请你来解释一下。 生7:其实我画出来的结构图和刚才那个同学是一样的,我加了一个时代背景。因为这部长篇小说时间跨度很大,当时中国社会在不断的变革着。当时的一些社会事件对主人公的影响是很大的,比如文革时期对少平少安的影响。(学生思考着回答) 师:非常好。小说有三要素。大家一起说,人物、环境、情节。(师生齐说)如果离开了社会环境,人他不是孤立存在的。任何一个典型的形象不可能超越他的国度,那个时代,不会的。安娜属于彼得堡,孙少平和孙少安属于那片黄土地。那一个特殊时代的中国,那十年突飞猛进的变化,社会的裂变,才有了这一个人物。真会读书,关注环境,好孩子。 【付超悟课·诗意点拨】对于小说中的环境来说,社会与自然的文化空间非常重要。不同地域文化和不同民族文化,对文学的环境意识影响很大。比如充满神奇怪异色彩的楚文化对楚辞浪漫主义的熏陶,苍凉边塞对盛唐“边塞诗”慷慨悲壮之诗风的催化,“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北方游牧地区对北朝民歌的滋养,这类例子比比皆是。一菲老师在课堂中适当举例,令人醍醐灌顶。就中外小说中的文化环境问题,一菲老师启发学生从《平凡的世界》的文本的创作中思考。 师:(指着另一图)这个图形真特殊,我说他有着强烈的中国元素。那份对称的美,中国人讲究中轴对称。自由女神像不讲究,埃菲尔铁塔更不讲究,特立独行。中国的建筑群,那样的和谐,那样的美好,那样的中轴对称;如故宫。中国的小说家,土生土长的路遥,中国人民的作家路遥,人民的作家路遥,他的小说当中竟是如此的对称与美好。这一幅图的作者是谁?请稍作解释?(老师深情地讲解,学生于老师的叙述之中感受那份美好) 生8:这幅图是我画的。我认为孙少平,孙少安两条线其实是各自分离的。因为孙少平追求爱情是以精神为基础的。而孙少安更多的则是物质上的。他们最初的起点都是一样的,都是农民。然后孙少安选择了留在农村,开办了砖厂,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孙少平却不愿意留在农村,选择去城镇里打工,自己养活自己。然后他们最终的结局都是平凡的。这也是这部书给我们带来的精神上的一个领悟,要平凡。(学生边思考边回答) 师:好,说得真好。殊途而同归,少安是现实的我们。少平是梦想的另一个我们。然后他说到了小说的名字,其实一个人追求平凡就好了,平凡当中有那么多的动人的美丽。其实就是这样的,非常美丽的结构。(指着另一图)这位同学能想到这样的一个结构,真是令我膜拜。像什么?像竖起的两个芭蕉扇,又带着天线。好美的结构,你肯定是读懂了。有请作者。(老师幽默地讲解) 【郑枫悟课·诗意生成】董老师依据教学实况,将学生的回答适时的加以提炼和深化,再引入到文本上来。语言诗意唯美之间又不缺乏幽默感,让学生自己有所思考,简单阅读开始有了厚度。课堂如此衔接让人叫绝,值得我们学习。 生9:我是这样想的。因为孙少平和孙少安有各自的故事线。他们又生活在一起,他们的故事交织在一起。理想和现实的碰撞。他们又有自己不同的人生,他们平凡而又不平凡。 师:好,我似乎也懂得了。看是否说得对。人,即使是平凡的世界的人们,也需要绽放出属于自己生命的姿态。也许他就是一棵树和另一棵树的故事。叶与叶相处在云里,让我们互相致意。但是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我们有各自的生命和土地,爱情与幸福。多美的一种解释。有人说,建筑是流动的音乐,诗与文学总有音乐之声、图画之美。(指着另一图)这种图形在我来回看的时候,是同学们采用的最多的一种。来,有请这位作者。 生10:其实我还没有画完,然后我本来想的是以孙少平和孙少安为主线,还有其他一些人的故事。比如说田润叶和田晓霞的故事,这样交织在一起,就是这样。 师:你的这幅图使我想起《三国演义》这部小说的开篇的一句话:“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师生齐)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这是艺术的规律。天下大势、政治、经济、文学、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分了、和了,和了、分了。分分与和和,多么美好的裂变。(再指另一图)看,这两个图形,好独特!中国人很少用三角形,喜欢用四方型,最好是正方形。那份稳定,但是他用的是特立独行的三角形。使我想起西方的建筑,哥特式建筑。哪位同学,简单地解释一下。(深情地望着学生) 【付超悟课·诗意建构】整本书阅读,就是在相对集中的时间里,以完整的一本书为阅读单位,以更接近生活阅读的学习情境组织阅读活动,完成学习要求,从而扩大阅读量,提升阅读能力,从而学会自主阅读。在当今形势下,整本书阅读的确需要从理念和实践等各方面进行探索。一菲老师非常有创意地在课堂中穿插进结构图,不失为一种高明的创意!这种能在教学上勇于实践,大胆尝试的创举值得点赞! 【陈飞琴悟课·诗意融贯】何谓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一菲老师为学生们也为我们做了很好的阐释。从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到课内的现代朦胧诗,甚至到几何图形,甚至到建筑,一菲老师信手拈来,侃侃而谈,不仅让学生见识了一菲老师的深厚素养,也将学生的思维带到了一个更广阔的的领域:艺术或者说文化从来是共通的,不以形式为阻隔,打破藩篱,我们将耳目一新。 生11:这部小说主要是由孙少平,孙少安两条主线来发展的。围绕着孙少平和孙少安,还有田润叶、田晓霞以及贺秀莲这些人。而作者通过这些人物来对孙少平、孙少安这两位主人公的故事进行补全。从而更加具体地来体现出他们的性格与精神。来达成塑造少平少安这两个身处同一个时代、代表着不同形象的人的目的。 师:这位同学声音有磁性,像一个资深的评论家。有着少年的老成,有一颗沉甸甸的心灵和一个硕大的思想的头颅。你的这幅图可以让人有那么多的想象,田晓霞,田润叶,使我想起了西腊神话的爱神之箭,丘比特之箭,金箭。射中了那份伤与痛,却没有爱情的完美。为什么不可以是尖锐锐利的三角形?漂亮,点赞。(再指一图)好的,这幅图更是特立独行,她是用红笔画的。她画了三个,然后用一根线撑起来。没想到是个女孩子,有这么深邃的思想,好的请你来说。(老师欣赏性地点评) 【张艳艳悟课·诗意学养】充分给予学生时间,用简洁的思维导图形式,动手动脑姿态各异,美观大方图简意深。博广的内容借助思维导图,这是逻辑理性训练,又是感性知性的透视。在完成主人公证明的相关后,又解读了更为深广的社会生活,交叉而又各自独行,或者并行而进。一菲老师的引导和评价让人叹为观止:远古的陶器纹,中外建筑的造型,橡树和木棉,三国论天下,何止感性可至?分明是百科全书“菲式字典”,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分明是理性逻辑推进,感性意境审美,从学生越来越精彩的表现就可以看到师生碰撞而以师者诱导为主,学生手画和语解相得益彰,呈现活灵生态。 生12:这条横线代表的就是平凡的世界这一主线。就是这一大的背景之下,然后三个叉,我不知道是不是就只有我总结出了三个矛盾点。孙少平和孙少安都是由黄土所铸就而成的。他们最初的印象和性格都来自于黄土。但是,他们又有着许多矛盾点。我总结出了三个,比如说他们在爱情上的矛盾点,然后还有对于土地的那种情结。孙少安是一种传统的又富于创新的,热爱土地,又不愿意离乡的农民。孙少平则是一个离乡的追梦人。这也是他们思想上的矛盾点。所以我是用叉来表示的,就是这样的。(学生微笑,自信,叙述自己的观点。) 师:非常好!没有矛盾,怎么能写出人物心灵的深度、厚度、宽度、广度?那份爱的交撞,那份对土地的情感,那份对自己未来的理想与现实的二难选择。我更愿意理解这三个叉。“三”,极言其多也。人生又何止是三种痛苦?好,非常好,我们继续研读。关于画结构的问题,我们就到这里。小说三要素当中,最重要的中心的一个问题就是,塑造人物形象。任何一部世界级的名著,它永远是塑造了不可多得的人物形象。成为了小说当中最独具风景的所在。如忧郁的丹麦王子哈姆雷特,比如说吝啬者的形象葛朗台,比如说川端康成笔下永远的雪国永远的少女的形象,比如说大观园里的诗魂林黛玉,比如说热恋如火的善良的一袭红装的巴黎街头的爱斯米拉达。主要人物是少平少安。没错的,一部百万文字的长篇小说,他有一个庞大的人物群。这些人对少平少安的意义,我指的是文学性上的意义,不外乎是正衬、反衬,团花簇锦、层峦叠嶂。写出人物的多面、多元、立体、多维。读小说我们要理清人物关系。好的,先看少平,孩子们的书读得特别好。来话筒传下去,我问你答。少平的初恋是一个叫什么名字的女孩子?(老师饱含深情地讲解,展示PPT) 【陈飞琴悟课·诗意引读】如何让学生多读书?这样的整本书阅读固然好,但限于时间,阅读数量有限;给一份书单,过于冷冰冰,学生兴趣不大。一菲老师的课,用诗意的语言将一部部文学作品带到学生面前,她没有“刻意”去推介这些作品,却起到了最好的推介效果,无形之中引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生13:是一个叫郝红梅的女孩子。 师:他们共同的特点有两点,一是每天中午吃饭的时候……(生:)他们都是最后才去。是什么原因?(老师充满深情地提问) 生13:因为他们家都很贫穷。他们吃的都是黑面馍馍。 师:这是黑面馍馍的细节,还有一个细节使他们的心灵更加贴近了? 生13:可以一起读书。 师:那个女孩子,冬妮娅式的女孩子,他永远的爱。她的名字叫什么? 生13:田晓霞。 师:你能不能简单地说田小霞给你最强烈的印象是什么? 生13:热情,开朗。 师:她是一个地委书记的女儿,却是那样的热情开朗,那样的无私。她的结局是怎样的? 生13:在洪水中,为了救一个小孩,最后牺牲了。 师:她被洪水无情地淹没了。美,就这样毁灭了。她更像一个少平的青春梦、爱情梦,永远的憧憬与向往。永远的苦痛。用张爱玲的话来说是“心头的朱砂痣”,“永远的白月光”。(老师意味深长地讲述) 【付超悟课·诗意熏染】一菲老师意味深长的讲述,拉近了学生与经典的距离。这种深情,这种顿悟水到渠成地引领学生在韵律与节奏中走进经典,爱上经典。也许,语文教育的真谛就在于唤醒和激励,一菲老师用深厚的学养点燃了学生诵读经典的热情! 师:少平有一个朋友从小跟他一起长大,在这里我们理解了什么是友谊,什么是真正的朋友。这个人物叫什么名字? 生14:叫金波。 师:叫金波,好的,好极了,这个就不延伸了。请坐。继续看少安,少安的妻子叫什么名字? 生15:贺秀莲。 师:她是怎么成为他妻子的,是因为爱情吗?(生答)不是的。(师问)因为什么? 生15:他其实前面和田润叶有一段感情。当时迫于世俗和一个时代的背景,他们不可能在一起。然后田润叶有在李向前父母和他二爸二妈面前受到压力,他们不能结合在一起。然后少安特别难过,听了父亲的建议,去了山西把秀莲接了回来。(学生思索着回答) 师:说得很好,他们后来有爱情吗? 生15:有。 师:先结婚后恋爱,是中国世世代代多少人的婚姻模式。好的,少安也有心中的朱砂痣、永远的白月光。人生估计都是如此吧。谁没有过青春?谁没有过恋爱?陕北的那片黄土地,轩辕之地,我们炎黄子孙世世代代生长的地方。平凡的,厚重的,如黄土地一般的农民孙少安。他有自己的爱情。他曾经的恋人是谁? 生15:他曾经的恋人是田润叶。 师:为什么不可以把婚姻和爱情统一一下? 生15:因为被迫于当时的历史背景。他们由于阶级的差距和贫富的差距,迫使他们不能在一起。 师:阶层、贫富。爱情是美好的,有时候又是这样的脆弱,这样的令人难以忘怀。好,我让你选一个他的同乡,当然有很多双水村的人们,你随便说个名字就可以。 生16:我能选一个不是双水村,是隔壁村的人可以吗?王满银,他姐姐的丈夫。 师:你在考察我的智商!非常好,就是这样,读得非常细,这么多的定语能够关注到。厉害,很好!还可以补充一个?(师提示)很好,双水村,第一强人叫什么? 生齐:田福堂。(学生齐声回答) 师:书是读得很细的,不错。好,你再补充一个人,随便的,没关系。这样,来,你起立,这样看得清楚!老师提示你来答:少平的二爸,也就是我们叫叔叔的人,他是? 生17:孙玉亭。 师:对的。这一个特别特别的细节,我考察同学们了,读得细不细了。因为细节特别有意思。好,他的着装上一个最重要的细节写的什么? 生17:破鞋。 师:好,你坐,写他的什么?同学们答得很好,写他的什么? 生17:他有一双就是原来的领导给他的破鞋。(生笑) 师:鞋破得不行了。一个细节,他的鞋一定要用什么?用绳子绑着。他天天革命,天天喊革命,是吧,天天革命,就不好好地劳动。这个细节做得真好。你读得也非常非常好。这就是人们,这么多的人对主人公来说它的作用不外乎是正衬或者?(老师带着疑问望向学生) 生齐:反衬。(学生齐声回答) 师:就是这样。最优的人物群。有人说,“晴为黛影”,“袭为钗影”,袭人是宝钗的影子。还有那么多的人,双峰对峙,二水分流,花团簇锦。好了啊,关于人物,同学们也都厘清了,再看,所有的小说,在宏大的构思之下,必须有血有肉。好的一本书,要有筋有骨,有血有肉。何为血肉?小说的细节。鸿篇巨制也要有细节,如希腊神话。比如说,希腊神话中的战神,人间战神,不是天上的战神,不是阿瑞斯,也不是雅典娜。人间战神在特洛伊十年之战当中的人间战神。同学们的阅读面非常好,大一点声! 生齐:阿喀琉斯。(学生声音洪亮地齐声回答) 师:帅呆了!阿喀琉斯,阿喀琉斯是一个战神,像中国的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阿喀琉斯,要有细节之美!阿喀琉斯只有一个弱点,他的弱点是什么?(生齐答:脚跟。师继续)脚踝是他的弱点,于是被射中脚踝而死,这叫细节。细节之美,安娜有多美?吉蒂,作为十七八岁的少年,特别爱美,青春袭人。她想参加舞会,她翻遍了自己所有的衣橱,选了一件淡紫色的裙衫,衬着她青春的骄傲,出场了。但是当她看到安娜的时候,她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美,大美。因为安娜一袭黑裙,衬出她象牙色的皮肤,所有的高贵,这是细节。 【付超悟课·诗意升华】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不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一菲老师本人满腹诗书、出口成诵、挥洒自如、诗意盎然!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菲老师由内而外散发的才华和气质,润物无声地影响着、震撼着、吸引着课堂上的学生和听课的老师们,这是个人的魅力,也是中外优秀文化的魅力! 三、寻找《平凡的世界》最动人的细节 师:好了,下面,我们寻找平凡世界,在阅读过程当中最动人的,最精彩的,你认为的这样的细节。好的,开始。可以举手。好的,这位同学你先来谈。 生18:我印象最深的也是最感动的一个情节是孙少安和田润叶最后在双水村里面,两个人坐在田埂上听见《信天游》,那句“哥哥,你慢点走”,这首《信天游》在后面反复三次被提到,就是田润叶和孙少安的感情经历,就是爱而不得的悲凉。(学生带感情地回答) 师:多会读书啊,很多孩子在读小说的时候会把环境描写全都去掉。读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所有关于巴黎街头的环境描写全略掉,总是要追问,后来呢,后来呢,卡西莫多怎样了?爱斯米达尔怎么样了?我们一路追求着,追寻着情节却忘了细节,忘记了路边的风景。慢慢地走啊,欣赏啊,这是读整本书的一个关键词,是吧?《信天游》反复出现三次,像古老的诗经一咏三叹,那样的黄土高坡,那样的高亢的绕梁三日不去的《信天游》,信天游更多的表达的是男女恋情的爱恨情仇,永生永世,永不磨灭。这个细节好!哪位同学还可以接着说?(老师旁征博引,热情地讲解) 【郑枫悟课·诗意研读】小说中细节描写的意义极大,在人物形象刻画、故事情节连接和丰富小说内涵上极其重要。一菲老师于教学中尤擅抓住主要的细节描写展开教学,从细微之处着手加以精准的提问,从而把握住文本的主线和课堂的走向。其教学艺术让人叹为观止。这也使我顿悟:在教学中要抓住关键、学会提问、要因文制境的走入文本深处。 【张艳艳悟课·诗意剑胆】良好的课堂气氛中,一学生被关于双水村田埂上《信天游》的细节所吸引,这样的诗心慧眼被一菲老师发现了。老师洞若观火,“引带”并“开掘”出更多的发现,“怎么进”到“进什么”,潦原了群星。宏篇巨制里,发现诗歌炼字般的“扑”字,感触沧桑孤独,雪烟为伴的老人。老师有剑胆,酿出“琴心”的学生,一节课如此,足矣。因为看到细节,所以眼里有光;因为懂得细节,所以慈悲有为。因为师生互为知音,所以“为我一挥手”,不觉莽变苍。 生19:在书里有这样一段话。他怀着一颗热腾腾的心扑回村子来,准备交给她心爱的人结果却连他的面也没见到,那么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这一个“扑”字写出了田润叶为了见到这个孙少安焦急的内心,那么这里我们知道它实际上是在李向前夫妇包括他的二爸二妈让他和李向前结合的时候,他为了和孙少安表达对他的爱意回到双水村的这样一段话。从这里,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田润叶的内心是深深地爱着孙少安的,所以说这里用一个“扑”字,我们可以很清楚地读出田润叶内心的那种对孙少安的爱和她当时处于两难境界的一个焦急。但是她在最后由于孙少安知道自己和田润叶不可能成为夫妻,所以他有意而为之的回避了田润叶对他的表达爱的一个机会。那么从这一段我们可以很深刻地看到当时田润叶内心的一种悲伤,一种爱而得不到回答的一种难过的情感。(学生带着自己的思考回答) 师:好,非常好。读长篇小说能读到一个动词,这是需要怎样的诗心慧眼。一个动词“扑”,让他捕捉到了,剑胆而琴心的孩子前程远大。哪位同学继续说,好,你来说一下。 生20:我找到的是可能比较小的一个情节,在第二部的616页,我想读一小段。 师:好的。 生20:“殡葬全部结束后,他蹲在这个小土包旁边,又抽起了旱烟,雪花悄无声息地降落着,天地间一片寂静。他的双肩和毡绒棉帽很快白了。他痴呆呆地望着对面白皑皑的雪山和不远处的一大片建筑物,一缕白烟从嘴里喷出来,在头顶上的雪花间缭绕。徐国强老汉突然感到这个世界空落落的;许多昨天还记忆犹新的事情,好像一下子变得很遥远了。这时候,他并不敢感到生命短促,反而觉得他活得太长久。”我觉得,这里写的情节是徐国强老汉,陪了他很久的黑猫去世了,然后就是这一段情节描写的他在雪里静静地看着很贵重的东西一点点失去,我觉得对我感触很大。(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好的。其实她想表达的是一个老人的沧桑。这个人和田晓霞是什么关系?田晓霞叫他什么?叫他“姥爷”。你们也叫“姥爷”或“外公”吗?写出沧桑、孤独、寂寞,那雪、那烟、那老人,非常简单,简笔画,像什么?中国的水墨山水。荡涤了五颜六色,仅有白、黑、灰。却那样有意境,那样的象征。路遥,中国的作家,中国的作家。同学们读书读得非常好。继续,以后同学们在读书过程当中要关注以上这些元素,这是小说的开头,我想请一个同学来读一下,可以吗?谁来读? 生21:“他扭头瞧了瞧:雨雪迷蒙的大坝里空无一人。他很快蹲下来,慌得如同偷窃一般,用勺子把盆底上混合着雨水的剩菜汤往自己的碗里舀。铁勺刮盆底的嘶啦声象炸弹的爆炸声一样令人惊心。血涌上了他黄瘦的脸。一滴很大的檐水落在盆底,溅了他一脸菜汤。他闭住眼,紧接着,就见了两颗泪珠慢慢地从脸颊上滑落了下来。”(学生有感情地朗读PPT) 师:少平一出场就是这个样子的。在一个县城的中学里,所有的同学取走了自己的白面馍馍和黄面馍馍,只剩下两个黑面的馍馍,那是少平的午餐,他没有下饭的汤与水。一个男孩子的自尊心,一个少年的自尊心,就这样在路遥的笔端这样流淌着,这样顿挫着。我们上大学的时候,同学们,是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末,在我们哈师大的图书馆里,有两本书要比别的书要厚得多,一是《简·爱》,二是《平凡的世界》。为什么厚得多?被无数的可以唤醒的心灵和少平一样贫困自强而自尊的同学们,像《简·爱》一样贫穷而自尊的女孩子,是的,在上帝面前我们是平等的,不要以为我长得丑,长得瘦小,不,在上帝面前我们是平等的。这两本书,就是青春的泪,但是,是厚厚的。经典是穿越时代的。三十年过去了,孩子们在这里读《平凡的世界》,我们的心灵和少安少平仍然是共振的。这是本节课当中,我最大的欣喜。当然,这是经典的永恒的魅力。猜猜看,这都写什么了,这样的环境描写之后的情节应该是怎样的一个故事呢?来,读一下。 【付超悟课·诗意导向】整本书阅读的关键,其实就是我们语文教师自己,一菲老师做到了:兴趣引领,方法指导。我想,新教育中有一句话“行动,才有收获;坚持,创造奇迹!”也恰好印证了这一课堂上的精彩时刻。我相信学生们行动起开并坚持不懈地阅读,定会让一菲老师撒下的“整本书阅读”阅读的种子生根发芽,不断向上生长。我们有理由相信岁月,相信种子;我们更有理由相信行动,相信坚持! 生22:(有感情地读朗读PPT)时间过得既漫长又飞快,转眼间就到了夏天。这是黄土高原一年里再好不过的日子了。远远近近的山峦,纵横交错的沟壑和川道,绿色已经开始渐渐浓重起来。玉米、高粱、谷子、向日葵……大部分的高杆作物都已经长了大半截。豆类作物在纷纷开花:雪白的黄豆花,金黄的蔓(wàn)豆花,粉红的菜豆花……在绿叶丛中开得耀眼夺目。 师:这金黄的蔓(wàn)豆花。动词,蔓(màn)延;名词,蔓(wàn)豆花。这个环境描写不是属于少安的,是属于少平的,接下来应该有个怎样的故事?具体的故事肯定是只有读了才知道,但是我们会猜一猜。好,你认为应该写一个好的故事呢还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呢?“再好不过的日子” 生23:我认为应该应该不会写一个特别好的故事。 师:不是特别好的故事,理由是什么? 生23:因为我觉得它需要一个转折,来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师:你认为有可能是反衬的,当然可以,啊,读了很多的小说,有了这样一种阅读体验和审美体验,很了不起!但是在这儿是正衬,写的就是孙少平与郝红梅的初恋,在这里是苦涩的也是甜蜜的,所以,这位同学她通过对字面意义的这种揣摩,她感受到不是单纯的快乐,很了不起,这叫“语感”。语感不是天生的,语感是后天阅读的积累,是个会读书的孩子。由于时间关系,就不再说了。这样的故事,田福军,晓霞的爸爸,你想读一下是吗,谢谢。 生24(读PPT):田福军赶忙走出会议室,来到隔壁电话间。当他听完吴斌的电话后,话筒从手里滑落下来,“当啷”一声掉到了桌子上。他像死人一般僵在了电话间。外面的雨在哗哗地下着,下着……。(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平凡的世界》 师:一部小说,其中一节的结尾。田福军,晓霞的爸爸,当时是地委书记,接下来就有下一章。大家看,一节的小说,一章的小说到此结束了,这是中国式的小说的结尾,非常像中国式的诗歌,问君能有几多愁? 生齐: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学生齐声回答) 师:这样的深创巨痛,后主的深创巨痛用什么来写,一个画面,一个景物,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生齐)惟见长江天际流。”归有光怀念他的妻子,“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这就是思念,这就是环境描写的作用。晓霞为了救一个孩子,被洪水卷走了,一个父亲的悲伤,怎么写,山河都载不动的悲伤,怎么写,孩子们,如是写,就这样写。就是不写之写,就是侧面之写。 【张艳艳悟课·诗意悲悯】定点细节,一菲老师的“给予平台”效果,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一学生感触的是因黑猫去世的老人对世间的孤独感,起初使人惊异继而赞叹不已,可见学生思考发展程度之深,而一菲老师帮其敏锐捕捉到荡涤了五颜六色后的中国水墨画里的“白、黑、灰”,对学生该是多么大的影响!师者定点,贫困自尊的少平的求学之路的窘态,时间易换到夏天的生机勃勃的伏笔,突闻身为省报记者的女儿离世的地委书记的绝望一幕。情节、环境、高潮迭起,这就是一菲老师,从来都是诗意和悲悯,是山河载不动的深广和逍遥。吾爱一菲师,诗意天下闻。 【陈飞琴悟课·诗意细节】以点带面,以读促思,一菲老师选择的这些语段,它们的共同点是都展现了感人的细节,不同点是有人物描写的细节,也有环境描写的细节,既有正面烘托的环境细节,也有侧面反衬的环境细节,引导学生不仅要关注细节,还要关注不同方面的细节,可以说一菲老师的课也处处体现细节之美。 四、扩展与延伸,阅读是生命、灵魂与文本的共鸣。 师:刚刚,第十届的茅盾文学奖也有了这样的结果,梁晓声的《人世间》获奖了,这是他的颁奖词:“在《人世间》中,梁晓声讲述了一代人在伟大历史进程中的奋斗、成长和相濡以沫的温情,塑造了有情有义、坚韧担当、善良正直的中国人形象群体,具有时代的、生活的和心灵的史诗品质。他坚持和光大现实主义传统,重申理想主义价值,气象正大而情感深沉,显示了审美与历史的统一、艺术性与人民性的统一。”默读就可以了。《平凡的世界》也获过奖的,路遥也肯定说过颁奖词的,但是,那是别人写的,不是我们授予路遥的,同学们试着给路遥《平凡的世界》写个颁奖词吧。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诗歌从来不以篇幅长短论,《易水歌》只有两句,《大风歌》只有三句,照样流传千古。 师:时间短的时候,同学们要学会有一种方式叫速记,有一种方式叫速写。你可以写几个关键词,然后把它连缀成句。 (学生写颁奖词,数分钟) 师:这位男同学,你先开始。 【郑枫悟课·诗意拓展】课堂活动如何设计关乎着教学效果,也考验着教者的教学智慧。在这一活动环节的设计中,一菲老师独具匠心,不仅设计了让学生写颁奖词的活动,更是与最新的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人世间》结合起来。写颁奖词,这一活动看似简单,实则是在考验着学生对整本书的阅读理解与掌握情况,考验着学生的创作能力。而与《人世间》结合起来,使课堂教学兼具时效性,也一定程度上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投入到创作活动中来。于情景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创作能力,这就是最理想的教学效果。 生25:平凡却不平庸,伟大而又深沉,你从大千世界而来,透过凡尘看人间百态,世间万物生于平凡,却又归于平凡。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展现苦与乐,痛与哀,在人性里诠释平凡的真谛。凡,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它为人类留下的巨大宝藏将熠熠生辉,源远流长。(学生深情地叙述) 师:此处可以有掌声。虽然我很反对上课有掌声,但是现在我倡议。他解读平凡,挖掘它的哲思。用许多对立的词,写出了一份矛盾与焦灼,那份深度的心灵的风景。非常漂亮!哪位同学可以继续读一下你的颁奖词,你授予路遥的颁奖词。(老师激情洋溢地讲解) 生26:有这样一本书,它告诉我们,要不懈地追求生活,要理智清晰的面对生活,才不枉在世间活了一场,这就是《平凡的世界》。路遥在这本书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二十世纪中后期人们为了追求改变命运而奋斗的故事,这样一本书将《平凡的世界》这一大画面通过小人物展现出来,这是一个人的平凡,也是世间千万个人的平凡,这样的作品无论在当下还是后世,都影响深远。 师:谢谢。她用这样的句式,“有这样一本书……”,开头非常吸引人,不错。 生27:在中国的黄土地上,那一片一片的田、城市,还有那深重的苦难中,有一对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兄弟,他们走向了不同的人生,却又归于平凡,以至于终结了他们苦难的一生,这就是《平凡的世界》。路遥用细腻的笔触写出了他们的平凡。 师:以上的颁奖词是即兴的发言,没有文稿的,非常漂亮。同样的一个世界,路遥说:这是《平凡的世界》;同样的一个世界,雨果会说:这是《悲惨的世界》;同样的一个世界,在你我的心中会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我们用一生去书写。其实读书、阅读,是生命、灵魂与文本的共鸣与交响,我听到了你们的声音,非常感谢!同学们,下课!同学们再见! 生齐:老师再见!(学生齐声) 【张艳艳悟课·诗意多姿】阅读和写作,缺一不可,“整本书阅读”关乎此的要求恐怕更高。颁奖词,考量学生的综合能力,涉及语文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等语文核心素养。在诗意灵动而又深广厚重的前置下,这里的写作其实成了一个生活场景,一个生命世界。生于平凡归于平凡,平凡不平庸,小人物大画面,从学生笔下流泻而出,一菲老师挖掘出了学生的哲思,对于这些年轻的孩子,后续影响不可估量。从试探寻找到发现创造,关于语言,关于思维,关于读书,关于生命,发掘学生的发现,鼓励学生的向度,保护学生的多姿,让所有人思而进。 【陈飞琴悟课·诗意进阶】一节有质量的导读课,必然是要能够让学生获得从这本书走向那本书、从一本书走向更多书的能力。一菲老师在课堂上不仅引导学生从小说的主人公、情节、人物关系等方面对小说内容进行整体把握,也引导学生对小说中环境描写与人物塑造中的细节进行深入品读,更引导学生在整本书阅读的基础之上思考小说想要表现的主旨以及作品的价值。这节导读课,通过这些精心设计的环节,让学生明白了一部长篇小说的整本书阅读应该读什么、怎么读。基于《平凡的世界》的阅读,又不止于《平凡的世界》的阅读,这便是最大的意义所在吧! 亲近教者 董一菲,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黑龙江省首批正高级教师,“诗意语文”的倡导者,全国中语首届十大学术领军人物。 “诗意语文”荣获黑龙江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荣获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并入选全国第四届教学成果公益博览会。 兼任全国多所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兼任“语文报杯”等多项全国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大赛评委。著有《寻找语文的诗意与远方》等六部专著。主编诗意语文工作室《跟教育名家学做教师》(入选2018年度影响教师100本书)等38部教育教学丛书。 悟课老师简介 张艳艳,任教于青岛西海岸新区实验高级中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法学学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青岛西海岸新区教育作家协会会员, “诗意语文·中考高考前沿”栏目负责人。曾多次获 “语文报杯”写作指导一等奖,《语文教学通讯》下水作文、教学论文一等奖, 山东教科所课件一等奖,发表论文于《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青岛市高中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优秀学员,山东省远程研修优秀学员,全国中学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论文三等奖,第一届“语文报杯”全国微课大赛三等奖,曾参与高考作文阅卷并在全市进行经验交流,参与编写初高中教辅资料,参与数项省市级课题,担任西苑出版社《诗心诗意观名师课堂》副主编。热爱古典文化也热爱东方舞;热爱作文教学;喜欢创新性、有情趣的课堂,芰荷为衣芙蓉为裳。 付超,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学士。中学高级教师,博雅名师,任教于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实验中学北校区,语文教研组长,教科室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会员,学部注册教师,诗意语文工作室“光影流年”栏目负责人,执行主编之一。曾获得过省市级多种荣誉称号,多次执教国家级市县级公开课并参加演讲比赛且获奖。撰写的文章或诗歌及指导的学生作品多次发表在各级报刊杂志和公众号上,有作品收录到《大国传世诗人》《中国当代实力作家散文集》等多部诗文集!主持或参与多项全国市县级课题及多部教育艺术类文集的编写,多次受邀进行公益讲座。个人专著《我从远方赶来,恰好你也在》。2018年被评为山东省德州市高层次人才。愿语文课堂丰富多彩,有着诗意的语言,温馨的情感! 陈飞琴,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曾获上海市松江区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板书二等奖,浙大附中青年教师解题大赛二等奖,文章曾发表于《中文自修》杂志。追求用理性架构课堂,用感性感染课堂,对古典诗歌、议论文写作教学比较有兴趣。 郑枫,90后,湖北荆州人,牡丹江师范学院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爱读诗,爱写诗,向往诗意的生活。愿做诗意语文的践行者。 本期责编:胡艳 执行主编:付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