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诛吕行动”中出现那么多有实力的王侯,可为何非得等吕雉死后才动手?

 坚持最后5分钟 2019-11-09

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第一,吕后是帝国实际掌权者,她活着谁敢动手?

吕后绝对是政坛铁娘子,她活着时,大臣们自保犹恐不及,谈何动手倒吕呢?

在刘邦生前,吕后的势力就已经不可动摇了。处死韩信、彭越的关键人物就是吕后,她可以称得上是英雄的克星。

刘邦晚年宠幸戚夫人,想立其子如意为太子。为此,吕后动员了所有的力量,甚至把隐退已久的张良请出来献策,让名满天下的“商山四皓”四位长者辅佐太子刘盈。刘邦见吕后的势力真太庞大了,自己也无法对付,遂放弃更立太子的想法。刘邦死后,吕后垂帘听政,成为帝国实际统治者,她毒死赵王如意,以最残忍的手段对付情敌戚夫人,朝中大臣谁也没敢吭声。大汉帝国的开国功臣们,对吕后的害怕,要远超对刘邦的害怕。

第二,吕后虽然残忍,但在治国上还是有一套本领

大臣们对吕后的态度还是比较复杂的,又害怕同时也是有些佩服的。

在刘邦死后的十五年(公元前195年-前180年),吕后临朝听政,开启了“吕后时代”。作为统治者的吕后,既是残忍的,也是能干的。大汉帝国这艘超级巨舰仍然平稳地航行,这与吕后的领导力是分不开的。

刘邦去世前,吕后曾请示他说:“您百岁之后,萧何要是去世,谁能接替他呢?”刘邦回答道:“曹参可以。”吕后再问:“曹参之后呢?”刘邦又答道:“王陵可以。不过,王陵忠厚老实,陈平则精明过人,可补他的缺点。陈平聪明有余,却不够厚重,难以独当重任。周勃厚重,虽不善言辞,不过能肩负起安定社稷重任的,可担任太尉一职。”吕后又问:“周勃之后呢?”刘邦道:“以后的事,就不是你我所能知的。”

刘邦对诸臣的评判,可谓恰如其分,可见他在识人用人上的高超本领。吕后虽然不如刘邦,但她能严遵刘邦的遗嘱,这是她的明智之处。

公元前193年,相国萧何去世,吕后依刘邦之遗言,以曹参出任丞相。由是,曹参开始了他无为而治的宰相生涯。曹参当宰相后,却没有什么大动作,什么事都跟萧何在世时一样。汉惠帝有点怪罪,责备他无所作为,有负朝廷重望。曹参却认为:“高帝与萧何平定天下,制定法令,如今陛下垂拱而治,我谨遵萧何制定的法令,避免有过失,这样做不就行了吗?”

这就是“萧规曹随”的来历,实际上也是无为而治的黄老之术。曹参的做法,就是要各项制度平稳地执行,避免频频更换政令,以扰天下。

吕后对曹参的做法是赞赏的。曹参死后,吕后又依刘邦的遗嘱,任命王陵为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周勃出任太尉。从某种程度上说,吕后也是在实施一种无为政治。吕后时代是一个和平的时代,经历多年战争后,帝国的首要任务是让天下黎民得以休生养息。这一点,吕后基本做到了。这个时代,对于百姓来说,算是个好时代。后来,司马迁高度评价吕后的功劳:“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第三,“反吕”反的不是吕后,而是吕氏外戚

为什么倒吕行动是在吕后去世后,而非生前呢?因为“反吕”反的不是吕后,而是吕氏外戚。

吕后妒忌心特别强,对于刘邦曾宠幸的女人以及她们的儿子,有一种油然而生的敌意。谁靠得住呢?吕后想到自己的家族,与其让刘氏子孙来得到天下,不如让吕家来坐取天下。

吕氏外戚集团开始以火箭般的速度蹿起。

临朝称制后,吕后任命外戚吕台、吕产出任南军与北军的指挥官。南、北两军是捍卫皇室的主要军事力量,南军职责为守卫宫廷,北军职责为守卫京城,这是两支王牌军,重要性可见一斑。这是外戚集团崛起的开始。

公元前187年,吕后打算进一步扩张外戚集团的势力,分封吕姓子弟为王,然而这个做法,有违汉高帝刘邦的的遗令。刘邦在扫灭诸王后,曾经与诸大臣刑白马作誓:“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如今刘邦手下的一班大臣多数还健在,吕后不得不小心翼翼地征求右丞相王陵的意见。忠厚老实的王陵原则性强,断然拒绝吕后的提议,反驳道:“吕氏封王,违背当年先帝与诸臣的约定。”

吕后听后非常不高兴,转而征求左丞相陈平、太尉周勃的意见。陈平与周勃两人深知吕后为人阴险毒辣,若公然反对,不仅他们自身难保,也难以保全刘氏皇族的命运。两人权衡利弊后,决定以退为进,保全实力,便虚以委蛇,曲意阿承道:“高帝平定天下,分封刘氏子弟;如今太后称制,分封吕氏子弟,有何不可?”

陈平与周勃的表态令吕后喜出望外,王陵却埋怨二人拍马屁。陈平与周勃对王陵说:“要说在朝廷上抗争,我们不如您,可是说到安定社稷、保全刘氏皇族,您就不如我们。”王陵无话可说。很快,直言不讳的王陵被架空,吕后给了他一个太傅的虚职,剥夺宰相的实权,由陈平接任右丞相。

吕后开始分封吕氏诸王。她先封吕台为吕王,吕台死后,又分封吕产为梁王,吕禄为赵王,吕通为燕王。吕氏其他子弟鸡犬升天,外戚势力气焰嚣张,大有盖过刘氏皇族之势。

第四,“诛吕行动”并非有众多实力王侯参与

公元前180年,吕后终于走到人生的终点。临死前,她让赵王吕禄担任上将军,统辖北军,梁王吕产统辖南军,并嘱咐他们一定要控制军队,守卫皇宫,以免大臣们作乱。

在封建社会,君臣观念还是比较强的,吕氏外戚架空刘氏皇室,吕后预料会引发激烈的斗争,这个预见是没错的。对此,吕后是有准备的,把国家最重要的兵权、相权都交给吕氏兄弟。如果吕氏兄弟有点能耐的话,不致于倒台,可是他们偏偏遇上的是陈平、周勃这样见惯大风大浪的开国元勋。

“诛吕行动”其实是非常侥幸成功的,当时参与倒吕的诸侯并不多,主要是齐王刘襄。在朝廷上,靠的主要是周勃,周勃名为太尉,并无实际兵权。京城内两大武装南军与北军全部掌握在吕禄、吕产手中,周勃并无胜算。

周勃能夺取兵权,实是吕禄太愚蠢。周勃持皇帝符节,假传圣旨,要求接管北军。吕禄稀里糊涂就把兵权交出去了,以致于让周勃的冒险计划得以成功。得到将印后的周勃,马上召集军队,发令全军:“为吕氏者右袒,为刘氏者左袒。”士兵们估计也不在乎什么吕氏还是刘氏,关键看头儿的态度。既然周勃要为刘氏集团拼命,士兵们也争先恐后露出左臂,以示效忠。这样,周勃凭借自己的机敏与果敢,控制了北军这一重要的军事力量。

凭借这支北军,周勃最终消灭吕产的部队,氏集团在一天之内,从极盛走向毁灭。

我们对“诛吕行动”做个复盘,实际上并非反吕的力量有多强大。在这次政变中,多数诸侯王是袖手旁观的,多数朝臣也只是吃瓜群众罢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