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德”?

 渐华 2019-11-10

谢邀。

德,可以从儒道释、修行与世俗、中西方等多个角度讨论。

我主要从道家与修行人角度简单讨论下。

德者,得也。得者,有会于心,有招在手。老子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是无招胜有招,出手必中。下德,有招有式,一不小心就易流于抱残守缺,刻舟求剑。

大自然或说宇宙,本身具足了客观规律、修行法则、红尘游戏三个功能,三者合一,一即三,三即一。

普通话说,所谓德,就是讲原则,就是有操守,按自己的良知(即悟性心得)和客观规律办事。

道而后德。其实,德的内容广泛,于道之下,无所不包,无所不备。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一是名相(即概念),二是对立,三是测量(或转化),万物是可以认识、可以确定的事物。

当人类没有发明名相时,天地万物无法区分,犹如混沌。故说,无名天地之始。

盘古开天地,伏羲一画开天,开的是名相概念之天地!🌹🌹🌹

发明名相后,就如同母亲有能力给孩子起名了。故说,有名万物之母。此即道生一。

有了名相,最重要的是如何设定名相的语境,就像数学的二维区间一样,要有两个相反的方向、两个端点,于是相对的概念出现了,有了善恶、美丑、高下、乾坤、男女等。此即一生二。

有了区间的两个端点,就可以对处于区间中间的事物进行测量了,中间的事物其实就是两个端点的转化。此即二生三。

以此类推,万物都有了与其内涵相对应的名字。此即三生万物。

一二三万物,合起来都叫做德,这是广义的德。若没有这个德,万物就没有清晰的边界,世界就是混沌不可认识的,也就没有了人类的文明。故,万物(包括人类尤其是人类)尊道而贵德!

狭义的德,是人们在名相相对而生和对事物进行测量的基础上,对自然之道不同程度的个人的认识、感悟、心得和要执意坚守的原则。

而至高的德,是大修行人(圣人、佛陀等)于自然之道得无所得,随缘应化,随机应变,无招胜有招。属于修行人的心法,在此不展开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