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植物皂荚中皂荚多糖的研究进展

 GXF360 2019-11-10

1 皂荚植物的研究

皂荚(属)( Gteditsia Ann )系豆科,苏木亚科(或云实亚科)(Caesalpinioideae),约有12 种,分布于亚洲、美洲、热带非洲。中国原产有8 种,引进1 种。常见的有中国皂荚(G.sinensis Lam.)、绒毛皂荚 (G.vestita)、皂荚 (G.melanacantha) 、野皂荚(G.heterophylla) 、日本皂荚(G.japonica)[1]

20 世纪90 年代,人类长期对皂荚无限制的利用,皂荚资源开始急剧变少,使得整个皂荚资源群体都要处于一个濒危的状态,我们要积极做好保存现有资源栽培新资源工作,为皂荚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有力保障,也为后续对皂荚资源的不断深入和进一步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旅游化发展研究——以三峡库区水土保持生态区为例 …………………………………… 刘军林,陈国生 1·041

2 皂荚的化学成分

2.1 糖和苷类

皂荚种子中主要是半乳聚糖、半乳甘露糖和阿拉伯树胶酸构成多糖组分[2]。Okada 等研究人员经过实验分离得到的皂荚皂苷C 在皂荚中,其中含有少见的单萜酸和8 个单糖。Zhang 等研究人员经过一系列实验从皂荚的荚果中分离鉴定出11 个皂苷化合物。

上述数据提示DAAs治疗CHC疗效确切,对于DAAs治疗失败患者可使用SOF/VEL/VOX进行挽救治疗,然而基因3型、肝硬化程度重及存在NS5A RAS再治疗的应答率相对较低。

2.2 萜类化合物

五环三萜及其糖苷类化合物为主要的萜类化合物存在于皂荚中,含量范围在17%-20%。Konoshima 等经过实验分离得到皂荚元刺囊酸在皂荚中。

2.3 酚酸类化合物

Zhou 等研究人员经过实验分离到咖啡酸、没食子酸乙酯、3-O- 甲基鞣花酸-4'-O-α-L- 鼠李糖苷、3-O- 甲基鞣花酸-4'-(5''乙酰基)-α-L- 阿拉伯糖苷等酚酸类化合物从皂荚刺的乙酸乙酯部分,其中新化合物为3-O- 甲基鞣花酸-4'-(5'' 乙酰基)-α-L- 阿拉伯糖苷。

2.4 甾体类化合物

Lim 等研究人员经过实验分离到β- 谷甾醇、豆甾醇、stigmastane-3,6-dione 和stigmast-4-ene-3,6-dione 等4 个 甾 体化合物从皂荚刺中[8]。梁静谊等研究人员通过研究皂荚化学组成,得知其中含有15.37%的皂苷,含有16.90%的纤维素,含有39.84%的综纤维素,含有23.92%的酸溶木质素,含有2.73%的酸不溶木质素,含有9.65%的果胶酸钙,含有8.15%的粗蛋白质。

3 皂荚的生物活性研究

3.1 抗菌活性

皂荚枝叶用水浸提,加入水的量为皂荚枝叶的十倍量,其浸液在一定程度上能抑制某些病菌的夏孢子的发芽生长[4]。用一定方法对皂荚棘刺进行提取,对所得的皂荚棘刺提取物进行抗菌活性实验。

3.2 杀虫活性

有研究人员针对皂荚刺对马尾松毛虫的抑制作用进行了一系列的深入研究,研究表明用乙醇提取后的皂荚刺能够有效抑制马尾松毛虫一龄幼虫进食,也能抑制马尾松四龄幼虫的进食,但是只是抑制作用还不具有毒性。

3.3 杀鼠活性

用乙醇提取皂荚的荚果后,皂荚的提取物可以杀死小白鼠,并且对小白鼠的毒杀作用效果较好。而且皂荚提取物对口腔的适应性要比其他植物的提取物口感要好,进食后也不会出现二次中毒的现象,这将成为皂荚植物在未来新型灭鼠剂方面发展的有利证据和坚实的基础。这也更激励了研究人员对皂荚植物进一步深入研究做好铺垫。

3.4 抗病毒活性

李万华等研究人员经过一系列实验研究分离得到了5 个白桦脂酸型三萜,这5 个白桦脂酸型三萜都有的抗HIV 活性,并且抗HIV 活性的效果也很显著,皂荚刺中分离得到的5 个白桦脂酸型三萜中alphitolic acid、zizyberanalic acid 和白桦脂酸的抗HIV 活性相对较强。

3.5 免疫调节作用

曹雪峰等研究人员经过一系列的实验发现皂荚中皂荚刺总黄酮对肿瘤坏死因子起到抑制作用,而且这种抑制作用很明显,并随着总黄酮浓度的逐渐增加这种抑制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3.6 对心肌缺血的影响

皂荚的提取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小鼠心肌的耗氧量,这种对小鼠心肌耗氧量减小的作用也十分显著。皂荚皂苷能一定程度上能防治大鼠急性心肌缺血,且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防治作用较好。

4 皂荚多糖的药用价值

4.1 调节免疫功能

大量研究实验表明,许多多糖可显著提高机体巨噬细胞的吞噬指数,并可刺激抗体的产生,从而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

1.学生对学习认识上的偏差。对发现知识、了解知识、掌握和运用知识的难度估计不足或认识不深,以为轻而易举,结果一旦遇到困难便知难而退。缺乏对学习难度充分认识的心理准备,由此滋生厌学情绪。

4.2 抑制肿瘤

大量研究实验表明,一些多糖对癌细胞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具有抗肿瘤活性。

点评 在研究了探究一的基础上,探究二加大了探究力度,问题进一步开放,难度进一步加大.教者在引导学生分析的过程中,对在探究一中所形成的经验进行调用、辨析,产生新的认知,使培养能力这个看似“务虚”的目标真正得到了“落实”.同时,教者通过最后一个问题的设置让学生对各种不同图形之间的关系产生“顿悟”,有了“九九归一”的感觉.

4.3 延缓衰老

实验表明,金针菇多糖、银耳多糖等可显著降低机体心肌组织的脂褐素的含量,增加脑和肝脏组织的SOD 酶的活力,从而起到延缓机体衰老的作用。

1. 遗传因素:PSD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连锁多态性区域(5-hydroxytryptamine transporter-linked polymorphic region,5-HTTLPR)、5-羟色胺受体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基因型的多肽性对PSD的发生有重要影响。一项276例脑卒中队列研究显示:5-羟色胺受体2A抗体(5-HTR2A)的1438 A/A基因型与主要PSD相关,而5-HTTLPR的s/s和BDNF met/met基因型与PSD密切相关[5]。

4.4 抗疲劳

实验表明,某些多糖具有降低机体乳酸脱氢酶活性的作用,可使肝糖原含量显著增加而提高机体的运动能力,并使机体在运动后各项指标迅速恢复正常,因此具有抗疲劳作用。

4.5 植物多糖降血糖

实验表明,一些植物的活性多糖具有降血糖活,降血脂的作用。

4.6 抗辐射

实验表明,电子电器越来越普遍化,人们接触和受到的辐射越来越多,某些植物多糖具有抗辐射用。

4.7 抗菌抗病毒

实验表明,很多多糖对细菌和病毒均有抑制作用。

加长型股骨近端髓内钉与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股骨转子下粉碎性骨折的效果……………………… 林国兵 沈锋 李远东 等(1)22

5 皂荚多糖的提取方法

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植物多糖提取方法有热水提取法和碱提法酶提取法,微波法,超声提取法。

5.1 水浸提法

多糖物质的提取最先应用的办法就是水提法。但是水提法提取后会把多糖中其它的许多杂质一起提取出来,这样对之后多糖的有效成分的分离,纯化过程造成很大的阻碍,所以现在水提法已经很少使用了。

5.2 多糖碱浸提法

通过碱提取法获得的提取物中的成分相对复杂,并且在提取过程中产生的小分子不易去除,并且容易水解部分多糖,破坏活性多糖结构并降低多糖产量。

预裂孔:线装药密度:加强段 263g/m、正常段 130g/m,底部装药量 1.8kg,单孔装药量 3.4kg。

5.3 多糖酶解提取法

酶法提取植物多糖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效率高,提取速度快,工艺简单,省时等优点。 缺点是酶的价格相对较高,使用条件相对苛刻。

5.4 多糖微波辅助法

微波是指具有很强穿透力的无线电磁波,这个无线电磁波的频率很高,大约在300~300000MHz 之间。微波萃取是指微波可以加热所使用原材料,加热完成后,就可以对所要提取的原料中的有效成分进行筛选的萃取技术。具备挑选性优良、减少能源消耗、设备简单、适应面广等优点。对微波萃取效率的影响主要来源于所使用溶剂的极性大小,溶剂极性大小的不同使有效成分的得率不同。

5.5 多糖超声波提取法

超声波是使用一种频率大于20000Hz 的弹性纵波传递能量的原理,将放入超声波处理器中的药材在超声波产生的剧烈的水力空化作用和振动作用下使药材内的细胞被破坏,从而使其进入溶剂的速度更快,有效成分的提取率更高。和经常使用的传统提取总蒽醌的方法比较,超声波能够快速提取,消耗时间少、效果明显,而且最主要的是超声波提取法并不受高温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一贞,韩崇选,张宏利,程明.两种皂荚提取物的杀鼠活性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7,22(1):106-108.

[2]龙玲,耿果霞,李青旺.皂荚刺抑制小鼠宫颈癌U14 的生长及对增殖细胞核抗原和p53 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医杂志,2006,31(2):150-153.

[3]范科华,刘永强,凌婧.等皂角提取物对心肌缺血犬心肌梗死的保护作[J].中国西药学杂志,2006,25(2):339-34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