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只知道红豆薏米粥?祛湿还可以吃这些

 松静空空 2019-11-10
随着中医养生之道的传播,大家已经熟知红豆薏米粥有祛水利湿的功效,当体内湿气大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它。《本草纲目》中记载赤小豆(红豆):“其性下行,通乎小肠,能入阴分,治有形之病。故行津液、利小便,消胀除肿。”薏苡仁是常用的利水渗湿药,可以起到健脾祛湿、利水消肿、清热排脓、舒筋除痹的作用,帮助痰湿体质的人减肥去脂、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红豆薏米粥不仅口感好,而且效果非常好,但是一款粥总吃也会腻,今天就介绍几款同样具有祛湿效果的搭配供大家选择。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喜燥恶湿,为人体气血生化之源。《素问·痹论》中有“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之说,因喜食冷饮,贪吃生冷瓜果等寒凉之物,会损伤脾胃以致脾虚,或损伤人体阳气,脾阳不健,湿浊内生,生湿热或寒湿致运化失司,化生湿气。湿气具有重浊、黏滞、趋下的特性。我们可以通过看晨起舌苔厚腻,大便粘马桶,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黏,口黏腻或甜;或四肢浮肿,按之凹陷,小便不利或浑浊;或头身重困,关节疼痛重着、肌肤麻木不仁;或妇女白带过多等方面来判断体内是否湿气过剩。治宜化痰祛湿。因此痰湿质的人在饮食上要注意以清淡为主,控制肥肉及甜、黏、油腻、生冷辛辣食物的摄入。

山药冬瓜粥

原料:山药100克,冬瓜150克,粳米200克

制作方法:

(1)冬瓜、山药去皮、洗净、切厚片;葱、姜洗净,切末;

(2)锅内放油烧热,放入葱丝、姜末略爆,加入清水煮沸;

(3)放入山药、冬瓜,中火煮至熟透;

(4)粳米淘洗干净,倒入锅中,文火慢煮30分钟;

(5)加入盐、葱末等调味,盛入碗中即可。

食疗功效:山药味甘、性平,归肺、脾、肾经。滋补性强,既补气,又益阴;乃平补肺脾肾之佳品。《本草纲目》中说山药有“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强阳、益肾气、健脾胃、止泄痢”等功效。冬瓜味甘淡,性微寒,归肺、大小肠、膀胱经。《本草备要》中对其记载:“寒泻热,甘益脾,利二便、水肿,止消渴,散热毒、痈肿”。两者相辅起到健脾,益气,利湿之效。

茯苓麦冬粥

原料:茯苓15克,麦冬15克,小米100克。

制作方法:

(1)茯苓和麦冬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煎煮成浓汁,去渣留汁备用;

(2)小米洗净,倒入锅中,加适量清水,武火煮沸后倒入药汁,改文火继续煮30分钟即可。可做主食,每日两次服用。

食疗功效:麦冬味甘、微苦,性微寒,归胃、肺、心经。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的作用。《本草新编》中记载:“麦门冬,泻肺中之伏火,清胃中之热邪,补心气之劳伤,止血家之呕吐,益精强阴,解烦止渴,美颜色,悦肌肤,退虚热,解肺燥”。茯苓性平味甘、淡,归心、肺、脾、肾经。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用药心法》中记载:“茯苓,淡能利窍,甘以助阳,除湿之圣药也。味甘平补阳,益脾逐水,生津导气”。这道药膳对于脾虚湿热兼有心阴不足,心胸烦热,惊悸失眠,口干舌燥等症状有很好的改善。

三豆苡苓粥

原料:赤小豆50克,薏苡仁50克,白扁豆20克,茯苓15克,生山楂20克,粳米100克

制作方法:

(1)赤小豆、薏苡仁、白扁豆、茯苓、生山楂锅中浸泡30分钟;

(2)粳米洗净,倒入浸泡食材的锅中,加适量清水,武火煮沸10分钟后改文火20分钟即可。成粥,趁热食用。

食疗功效:茯苓为利水消肿之要药,也可用于脾虚诸证,与薏苡仁配伍有利水渗湿、健脾安神的作用;赤小豆能利湿消肿、清热退黄、解毒排脓。白扁豆性微温味甘,归脾、胃经,有补脾化湿之功效。山楂具有消食化积的功效。这道药膳对于痰湿体质兼有心神不安,纳差等症状有较好作用。脾胃虚弱,胃酸过多之人禁食。

文章来源:高铸烨大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