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讲我们讨论易经的第三十五卦——火地晋卦。 晋: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 象曰:明出地上,晋;君子以自昭明德。 初六:晋如,摧如,贞吉。罔孚,裕无咎。 六二:晋如,愁如,贞吉。受兹介福,于其王母。 六三:众允,悔亡。 九四:晋如,硕鼠,贞厉。 六五:悔亡,失得勿恤,往吉无不利。 上九:晋其角,维用伐邑,厉吉无咎,贞吝。 1. 释卦名《杂卦传》中说,“大壮则止,遁则退也”,这是对的。我们在前面讲过,遁卦之要义在于及时身退,而大壮卦六爻皆以知止为核心。事物的发展,否定之否定,其趋势总是向着自身的对立面,所以不能够总是退总是止,退、止到一定程度,物极则反,就要考虑前进了,所以接下来便是晋卦。晋者,进也,晋卦即前进之卦。 晋卦上离下坤,离为日,坤为地,这是太阳出现在大地之上的象征,所以晋卦是光明灿烂的。需要注意的是,太阳在地上与太阳在天上这两种状态是不同的,火天大有卦是太阳在天上,乃是如日中天,是正午之卦;而火地晋卦的形象则是太阳在地上,是刚出现在地平面之上的意思,因此是早晨之卦。 早上太阳刚出现在地面之上,接下来便会随着时间逐渐升高,最终在正午时分到达天上,因此晋卦便有了前进、升高之义。如今说职位的升高为“晋升”,其本义即来自晋卦的太阳之升。 晋卦因其有朝阳初升之象,所以寓意着光明与希望,是非常有朝气,吉祥灿烂的一卦。新生的事物好比是少年人,总有锋棱,晋卦同样如此,它的前进是含着锐意的,有着自身的新鲜与刺激。 当然,易经的取象非常灵活,实际的占算中,亦不必拘泥于太阳升出地面这一形象。比如可以把上卦之离看作火,下卦之坤看作地,345爻成坎为荆棘,234爻成艮为手,于是这就是人们在大地上点燃篝火之象。又可以取离为舟,坤为大渊,坎为荆为桨,艮为手,这便有了人划船渡河之义。 例子还可以取出更多,总之易经不可以为典要,需要我们在占卦解卦的时候在对易象有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结合现实情况,充分发挥想象力,以期作出合理的解读。 2. 晋卦卦辞晋: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 晋卦的这句卦辞是易经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读来只觉得热情洋溢,充满着喜气。 然而,这句卦辞是非常难解的,历来争议众多。我过去查阅过很多资料,看过古今各种各样的释读,然而实在没有让我全然信服的。既然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那“小子何敢让焉”,就只好自己来咯。 首先介绍以顾颉刚为代表的古史辨派的观点,他们认为这里的“康侯”即周武王的同母弟,卫康叔封,他是周文王的第九子。武王伐纣成功后,他的封地在康国(今河南禹州西北),因此被称为康叔或康叔封。武王不久去世,成王即位,这时发生了“三监之乱”,康叔封于是跟随周公东征,立有功劳,就被改封在殷商故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建立卫国,成为卫国的始祖,于是史称卫康叔封。 因此,在这里“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即是说卫康叔立有大功,一天之内受到周王的三次接见,赏赐马匹众多。即这在顾颉刚等人看来,是与大壮、旅卦中“丧羊于易”、“丧牛于易”的经文一样,亦是对于上古历史的一个记载,而与卦象没有什么关系。 顾颉刚的这种观点现在受到很多人支持,人们亦据此来考证易经卦爻辞的写作年代,推翻了“周文王作卦辞”这一传统观点,因此认为易经的创制完成最早不会早于周成王时期。 与我们在大壮卦讨论“丧羊于易”时所讲的相同,顾颉刚等人的问题就在于论断多于实证,他并没有确凿证据能够来证明这里晋卦卦辞中所讲的“康侯”就是卫康叔,而是直接下了论断,认定康侯是卫康叔,这怎么可以呢!这种观点可以作为一种参考,但在没有确实的证据之前,我是怀疑的,建立在这个论断基础上的考证,亦都是有待商榷的。 而且按照易经卦爻辞的惯例,此处如果只是单纯的记载史实,则殊为不伦不类,亦与认为“丧羊于易”是王亥的故事同,没有多大的意思。 然后再说传统观点,传统观点认为“康侯”非实指,它只是对于卦象的一种描述,我对此是认可的。所不认可的是前辈易学家们对于卦象的阐释,即取象问题。 (1) 虞翻的观点:观四之五。晋,进也。坤为康。康,安也;初动体屯,震为侯,故曰“康侯”。震为马,坤为用,故“用锡马”。艮为多,坤为众,故“繁庶”。离日在上,故“昼日”。三阴在下,故“三接”矣。 我的解易很类似虞翻的爻变思想,他是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最大的区别是在具体的爻位变化上,虞翻是采取相邻爻位的迁移,而我则直接引入了“前身卦”的概念。 在这里,虞翻就认为火地晋卦乃是由风地观卦变化而来的,“观四之五”即是说观卦的六四爻上行一位到五爻处,九五爻下降一位到四爻处,即得到了晋卦。而我则认为晋卦不是由观卦变化而来的,它的前身卦应是山雷颐卦,另外我与虞翻在具体的取象上亦有不同,这些在后面将有详述。 总之我虽然不认可虞翻的具体观点,但他的思想是非常有参考价值的。 (2) 朱熹的观点:晋,进也。康侯,安国之侯也。锡马蕃庶,昼日三接,言多受大赐而显被亲礼也。盖其为卦,上离下坤,有日出地上之象,顺而丽乎大明之德,又其变自观而来,为六四之柔进而至于五,占者有是三者则亦当有是宠也。 朱熹基本继承了虞翻的说法,只是在虞翻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番道德说教。 (3) 苏轼的观点:晋以“离”为君,“坤”为臣。坤之为物,广大博厚,非特臣尔,乃诸侯也。故曰“康侯”,君是以安诸侯也。夫坤顺而离明,以顺而进,趋于明,无有逆而不受者,故曰“锡马”。马所以进也,赐之马而使蕃之,许其进之甚也。一日三接,喜其来之至也。 苏轼解易的思路比较清奇,他是直接以上下卦分君臣,晋卦上为离,所以为君;下为坤,所以为臣。至于具体的取象,他则略过不讲,说理过于说象,这亦是宋代易学的一个普遍特点。 (4) 来之德的观点:康侯,安国之侯也。锡者,赐与也。蕃庶,见其恩之者隆。三接,见其礼之者频。坤错乾,马之象。中爻艮综震,震为蕃,蕃之象。庶者,众也,坤为众,庶之象。蕃庶者,言所锡之马众多也。昼日,离之象。离居三,三之象。艮为手,相接之象。日者,君也。坤者,臣也。坤为“邑国”,日在地上,照临其邑国之侯,有宠而锡马三接之象。易止有是象,无是事,如“栋桡”、“金车”、“玉铉”之类皆是也。诸儒不知象,乃以《周官·校人》“大行人”实之,失象旨矣。 我的解易,“前身卦”说是受到虞翻爻变说的启发,而每字必求其解的思想则是继承自来之德。来之德抛开虞翻的爻变说,自创错卦综卦释卦之门,运用错卦综卦结合卦象,对易经的字句进行了详细阐述,这是易学史上的壮举。在此处,他即把“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的每个字都用卦象进行解读了。 但我认为来之德失之于滥用错综,取象太繁,多所附会,在逻辑上不连贯,只是为了取象而取象。虽然他的很多具体释读我都不认可,但我从中诚然受到了很多启示。 (5) 尚秉和的观点:离出地居五,南面向明而治,故曰晋。晋,进也。四诸侯。康,美也,大也。康侯略如大侯,为诸侯之美称。坎为马,坤亦为马。坎马众,坤亦为众。故曰“用锡马蕃庶”。艮为手故曰“锡”。锡,予也。言康侯恭顺,来宾于王,锡赍众多。《杂卦》:“晋昼也。”艮为手,数三,离为昼,故曰“昼日三接”。侯果曰:“《大行人职》曰,诸公三飨三问三劳,诸侯三飨再问再劳,子男三飨一问一劳,即天子三接诸侯之礼也。”昼日三接,即一昼三觌也。 来之德是滥用错综之法,尚秉和则是滥用取象之法,二者皆没有太强的逻辑标准。尚秉和的取象依据是焦延寿的《易林》,其间多所刻板的附会,所以显得非常混乱,几无规律可循。不过《周易尚氏学》依然是易学名著,里面亦不乏精彩的论述。 上述五家的观点,可以算作两千年来易学史最具代表性的了,虽说易注三千,对于“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的阐释亦不出此五家窠臼。 下面是我的观点,自认为比前辈们的释读更为合适: 晋卦的前身卦为山雷颐卦,颐卦初九爻去往上卦四爻处,六四爻来至下卦初爻初,即得火地晋卦。 康侯:康者,安也,所谓安康。颐卦上卦为艮为安,下卦为震为王侯。所以“康侯”实际上就是对于山雷颐卦上下卦结构的一个描述。 用锡马蕃庶:“康侯”二字是对颐卦上下卦整体的描述,“锡马蕃庶”则是对颐卦具体结构细节的表达。锡者,赐也,颐卦上艮为手为赐;震为龙马,颐卦下震为马;蕃者多也,庶者众也,坤为多为众,颐卦中间234爻成坤,345爻亦是坤,一坤称多,一坤称众,二坤相连,故有蕃庶之谓。因此,所谓“锡马蕃庶”者,是对颐卦上艮下震中间二坤这一具体结构的形容。 昼日三接:对于“三”字,上面的介绍中,来之德认为离卦数三,尚秉和认为艮卦数三,此皆是附会之谈,皆不若虞翻直谓来自晋卦下坤三阴相连好。“三”字在易经中出现频率很高,我们在之前的讲解中,惯用乾卦三阳相连、坤卦三阴相连来释读,此即合于虞翻的思想。比如“有不速之客三人来”、“邑人三百户”、“终朝三褫之”、“王三赐命”、“王用三驱”、“三岁不兴”等,皆是在此范畴。 颐卦下卦为坤,坤为三阴相连,初九爻去往上卦四爻处会经过此三爻,故谓之三。 古来论者皆以离为昼为日,这不算错,但没有说到要害处。昼与日虽然同归离象,但在此处是有区别的,不可一笔带过,而应该仔细分辨。 昼是指整个白天,而离日在晋卦却仅仅代表早上初升的太阳,二者是不同的。 我的观点,“昼”字乃是指颐卦,我们在讲颐卦的时候说过,颐卦上下二阳,中间四阴,其大象为离。离为日,颐卦大象为离,是一个整体的离日,因此可以象征整个白昼。“日”字才是指晋卦的上卦离,是指朝阳。 因此,“昼日三接”是说颐卦为昼,白昼结束即是黑夜,颐卦初九爻自坤地之下上行,经三阴爻而至于第四爻处,成上卦离日,此好比经过黑夜后,太阳又重新从地平线上升起了。“昼日三接”通俗来讲就是一天结束之后又迎来了新的一天,它是对于晋卦由颐卦变化而来的一个形容。 于是“康侯用锡马蕃庶”乃是对颐卦的介绍,“昼日三接”则讲了颐卦是怎样变换成晋卦的,这非常符合易经卦辞的惯例。 大家现在将我的观点和前人的观点放在一起比较,在比较中就知道孰优孰劣了。之所以用这样大的力气来解释这一句话,是为了给跟着我学易经的几位朋友以信心。不谦虚地说,咱们的这个易经讲稿就是很好,跟那些古来易学大家亦可以平等的坐在一起聊聊天,不必妄自菲薄的。 耶稣对彼得说:“你这小信的人哪,为什么疑惑呢?”不用疑惑的,我们这儿的讨论,就是最专业的。大家学完了这个讲稿,将来见到了那些学易的同仁,不管是台湾来的香港来的,是住在深山老林里的还是站在大学讲堂上的,不管这个高人还是那个大师,都不用怵他,只一搭话,其底细就能摸出来了。近日听人说我的文章虚伪,我还蛮伤心,如果从第一讲开始看到这里的朋友,应该对我的水平有所了解了,实在是老老实实的讲述,并没有云山雾绕故弄玄虚,为什么疑惑呢? 好了,晋卦的这个爻辞至此就解完了,我们继续象辞的讨论。 3. 晋卦象辞象曰:明出地上,晋;君子以自昭明德。 晋卦上离下坤,离为日为明,坤为地,故其有“明出地上”之象。 自昭:昭、照古通,此当为“自照”,这是对于颐卦而言的。颐卦上艮下震,上下二阳,中间四阴,上下呈镜面对称。阴为水,阳为物,此好比上九与初九在水面上的对映,初九是上九的倒影,此之谓“自照”。 明德:此是对晋卦而言的。晋卦上离为明,下坤为德,合起来即明德,光明之德性也。 自昭明德者,以明德向内自省也。《论语》“里仁”篇,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此处的“贤”即明德。《大学》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自昭则明,自昭明德即明明德,君子当以此“吾日三省吾身”。 4. 晋卦爻辞(1) 初六:晋如,摧如。贞吉,罔孚。裕,无咎。 晋如,摧如:摧当为崔,崔嵬之崔,喻其高也。晋卦是阳爻上行之卦,初六爻变则成阳,一阳初现于地中,要上行了,且下卦成震亦为行,故曰“晋如”,晋如者,前进之貌也。颐卦初九行而至于四爻处,是上行之状,234爻成艮为山,上卦为离为日,即太阳而在山上,乃太阳由地面而升高之象,在山为高,故谓之“崔”。马王堆帛书本易经中此处为“晋如,浚如”,浚当为峻,亦是山高之谓。 贞吉:贞吉者,贞固则吉,是贞固此进升之意也,当晋卦之时,不必狐疑,坚持前进,则必至于高。 罔孚:罔者,无也;孚者,信也。是说如果“不贞”(罔),则亦可以获信(孚)。初六爻不变,则以阴居刚,得上卦九四之应,此好比受到在上贵人之援引,谓之孚信。按,初六为履霜坚冰之爻,太阳之升非人力之可阻挡,所以无论个人贞与不贞,都会被大环境所推动着前进(积极向上,是个人努力前进;安静自守,亦有贵人来援引之前进)。 裕,无咎:裕者,宽裕,从容也。因为无论如何都会上升,所以虽然目下居于初爻,地位低下,但亦不用焦急,事态在一步步的向着好的方面发展,从容即可。 这一爻是非常吉祥的,占得此爻者,动辄得利,不动亦有利来。 (2) 六二:晋如,愁如,贞吉。受兹介福,于其王母。 晋如,愁如:六二爻变,则二爻成阳,此是阳爻较之初爻时在地中又上升了一位,故谓之“晋如”。六二爻变,则下卦成坎为险为忧,故曰“愁如”。以爻象论,六二变而成阳,则以阳履柔,其位不正,故有忧心之貌。 贞吉:在前进的过程中,肯定不会一帆风顺,会遇到一些艰难险阻,但前途是光明的,所以不要气馁,宜贞固此前进之意志,勉力前行,则终将得吉。 受兹介福,于其王母:六二爻变,则上卦为离,下卦为坎,离为介,坎为饮食为福,故曰“介福”,介福者,大福也。此是六二爻变而成未济卦的上下结构。 晋卦上离为日为王,下坤为母,故曰王母。此是用以描述六二爻未变之前的晋卦的上下结构。 于是“受兹介福,于其王母”,用易经的语言翻译过来就是未济卦乃是由晋卦的六二爻动变化而来。 以爻象论,六二爻变,则成阳,与卦六五爻为正应,六五爻以阴而居于君王之位,亦有“王母”之象。爻变后的二位阳爻受到六五之援应,此即受福于王母之谓。 占得此爻者,虽所行遇到了困难波折,但宜坚持下去,必将获吉,而且会得在上贵人之扶助。 (3) 六三:众允,悔亡。 允者,信也。晋之下卦为坤为众,六三爻变,则下卦成艮为山。山则高出地面,乃众所仰望,三爻为地方诸侯之位,今变而为阳,是在下之大众所信赖归附者也,故谓之允。 悔亡者,先悔而后无(亡),三爻居坤地之上,变在三爻,是太阳将从地面生起之象,“悔”即所谓黎明前之黑暗也,虽然黑暗,但光明就在眼前,所以接下来黑暗就消失不见了,谓之“亡”。 占得此爻者,受到在下群众之信赖,虽然目下遇到了困难,亦不可轻言放弃,坚持一下,即见光明。 (4) 九四:晋如,硕鼠,贞厉。 晋如:阳爻升至九四,则上卦成离为日,是太阳初升之象,故谓之曰“晋如”。 硕鼠:《周易集解》、《子夏传》和今本皆作“硕鼠”,另有一些版本作鼫(shi)鼠,硕、鼫二字古音通,因而混淆。我的观点,硕鼠为是。 晋卦234爻成艮为鼠,阳大阴小,九四为阳爻,故谓之硕,硕者,大也。345爻成坎为穴,艮鼠而在坎穴之下,此即天亮日出后老鼠重又回到洞穴中的景象。 贞厉:贞固则厉,晋卦虽好,进而不已,则必将至于危厉。好比太阳有升则必有落,虽然现在是日出,但其日落亦在预料之中了。 九四爻变,则上卦之离日消失,是重归黑暗之象。345爻的坎穴不见,上卦成艮为鼠,此乃太阳不见,天黑后老鼠重又出洞穴活动之谓,象征黑暗的到来。 九四爻的贞厉是未来时而不是现在时,是诫占者宜功成而身退,不宜恋栈权位,进而不已。 以爻象论,九四以阳履柔,其位不正,居乎公卿,再进则须至乎九五,有危厉之患,故诫之以“贞厉”。 占得此爻者,宜知足知止,不宜贪得无厌。 (5) 六五:悔亡,失得勿恤,往吉,无不利。 悔亡:晋卦上离,离中虚为悔,六五爻变则成乾阳,阳则不悔(亡)。亦是先逢其难而后免之之象。 失得勿恤:晋之上卦为离,离中虚为失,六五爻变则上卦成乾阳为实,故有得象。恤者,心忧也,345爻成坎为忧恤,六五爻变则坎象消失不见,故曰“勿恤”,勿恤者,勿忧也。 失得勿恤是说先有所失而后将有所得,所以不用为暂时的损失而忧虑。此同于“悔亡”之旨。 往吉,无不利:往吉者,阳升九五,乃如日中天之象,所以言吉,目下所行无有不利。这句占辞是对即时而言的,天子得志,行而无悔。 占得此爻者,先有所失,后有所得,所行吉而如愿。 (6) 上九:晋其角,维用伐邑。厉,吉;无咎,贞吝。 晋其角:晋卦上离为甲,中空,上九爻居于卦之最上,故有角象。晋其角者,进而不已,至于其极也。 维用伐邑:晋卦上离为甲兵,345爻为坎为寇盗,上九爻变则上卦成震为征伐;下坤为邑,上而征下,故有伐邑之象。 厉,吉:天子帅师,征伐邑国之不服者,亦是应有之义,当此晋阳昌明之时而行此征讨,故所征必奏凯,虽厉而吉。 无咎:于盛明之时,王用出征,以讨不服,何咎之有? 贞吝:兵者,凶事,圣人不得已而用之,而非喜好用兵。贞吝者,贞固则吝,征讨邑国,不可以为常法,若是喜好征讨,则于王道有亏,谓之曰吝。 以卦理论,日上中天,则必将西行而落,是天然之吝道也。 占得此爻者,如有必要,可有所为,但宜适可而止,不可滥施己志。 晋卦至此就讨论结束了,谢谢大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