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欧盟主席告诉我,他们就是在做秦始皇做过的事

 板桥胡同37号 2019-11-12

有人认为,随着美国的“退群”,孤立主义再次在全世界范围内抬头,会不会让未来的国与国关系重新陷入“黑暗森林”法则之下?

今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中信改革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王湘穗老师就来和我们聊聊这个问题。

王老师认为,现代的国家关系要想回到黑暗森林这种情况,不太现实,也并不见得是好事。未来会是一种什么情况,我们要从历史上来看。

中国其实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熟悉了这种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后来秦始皇的出现则彻底改变了中国的历史,直到今日中国人还在追求“天下”的概念。所以随着中国参与国际政治的程度深入,一定会逐渐带入新的政治理念。

简单总结就是,你们这斗来斗去的,我们早就玩过了,不好使,听我的,还是早点加入人类命运共同体吧!

王老师本期节目内容全文整理如下:

首先觉得都是在黑暗森林这在地球上是做不到的,因为比如三体的时候,它有一个浩瀚无垠的宇宙,你可以躲在一个什么角落里不被发现,信息也不会出去。

那么在目前的全球这种范围内,某种程度上真是人类正在迈向共同体。所以说要想回到黑暗森林这种情况,不太现实,也并不见得是好事。

但是未来会是一种什么情况,我觉得要从历史上来看。现代的国家关系,国际关系,应该从法律上来讲,是脱胎于威斯特伐利亚合约体系的。这个是1648年欧洲这些国家在独立于王权,包括神权的时候,建立起了一个现代的国家体系,它是以驻寨民为主的。

但是欧洲那时候大概30多个国家签了这种协议,到现在也30多个,是在欧洲的麻袋皮下装的一堆土豆,因此它一定要注意力量的均衡,而且也建立了军事体系,同时它还喜欢结盟国。

因为一个土豆跟另外一个土豆差不多,我把两土豆加在一块,我比你分量大,我就可以压倒你。那么这个土豆一想你结盟土豆,我也能够结盟土豆,变成合纵连横。

这一个情况在我们春秋战国时期的时候就出现过,这恐怕是以国家为主体的这种对抗的时候非常容易出现的一种组织方式。

但是中国作为一个非常大的文明级别的这种大国家,因为你要是了解一点中国在操控体系中间的作为的话,你就会发现实际上中国作为一个大国,还是很仁慈,而且还能够做很多的这个事儿。

比如说会给其他国家提供一些经济援助,直接给钱,会给绫罗绸缎。而他们就是带一些土特产来,在那种情况下,中国她有一套自己的国际行为方式。

那么中国现在成为一个当代世界的大国之后,我觉得中国会把以往的一些政治文化的基因,带到国际政治社会中间去。它可能会更加重视大小国家平等,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达而达人,就会把一些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东西带到今天来。

我们有一个哲学家赵汀阳写了一本《天下体系》论述中国的这种天下体系可能对未来国际世界的影响。因此由于中国的加入,包括一些其他大国的加入,就多文明的加入,就跳出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以来的首先是一种主权国家。

但是由于这些年西方政治毕竟是主导的国际政治的,因此他们原有的一些政治传统它会进一步影响,也不会像亨廷顿说的文明冲突,因为多文明还都能成功。

以前认为基督教文明、新教文明是成功的,可以现代化的,其他文明不行。实际上从日本四小龙,包括中国,已经证明儒家文化,儒家文明也可以。那么我相信其他的一些文明也会陆陆续续证明自己,也要找到文明相处的。

还要避免什么呢?美国国务院官员所说的人种的冲突。因为中国在文化整合融合的过程中,实际上有大量的不同民族结构的,实际上她是有很好的这种经验的。

我觉得中国会把这些很丰富的政治基因,带到国际政治治理中间去,会使国际政治出现一些新的情况,而不仅仅像欧洲的政治文明国家主权国家争夺的这种情况。

我们必须要指出的一点,西方国家这种主权国家之间的斗争,它并不是一种非常高级的斗争。康德讲,如果按照欧洲的这种主权国家互相打仗,欧洲将变为坟茔之地。为什么会出现欧盟、欧共体?他们就是看到这一点,必须要进行整合。

以至于欧盟主席曾经跟我讲过,说我们在做你们2000年前秦始皇做的事,一定地幅内要进行政治整合,可以降低这种治理成本,提高这种经济效率,但是这种整合是非常不容易的。

我觉得中国会把这一些部分的经验给带入到国际政治中间去。就像中国领导人最早提出,因为以前有些学者提出什么意识人类共同体或者共同体意识都会有一些,但是正式把它作为一个国际政治的理念提出来的,应该说是中国领导人最早提出来。

我觉得这种理念和中国儒家文化天下为公等等这些理念是有一脉相承的,这恐怕是世界如果说现在是黑暗森林的话,以后可能可以给我们带来一点光明的前景。(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