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敦煌遗书:让我们获得了书法审美极大满足

 墨品书法网 2021-06-04

文/一者

敦煌遗书,人类巨幅遗产。

那些以书法的形式记录了那些历史时期的原生态,我们若从书法的视角,审视和检索那些敦煌遗书的时候,首先我们获得了书法审美极大满足。同时,我们从文字书法记录中,回看了1000多年前生活在偏僻河西的先民们生活的真实画面,与今天的我们竟有如此多的相同和相通之处,不禁使我们产生了好奇感和无限的感想。

敦煌遗书:让我们获得了书法审美极大满足

中国文字从一个符号化,再以横竖撇捺的基本笔画书法,记录了绵绵不绝的历史画卷,今天得以还原那个历史的天空,这是人类史上独一无二的奇迹!

甲骨文中有许多文字如“井”“田”“车”,已经与现代汉字相同,原来我们与数千年前的古人如此靠近,通过书法形式的文字与古人面对面,是文字、书法承担起了记录历史的使命,是书法汉字穿越了时空,是书法文字起到文化传承功效,它所记录的中世纪敦煌人奇特的生活和命运,不管进入多么遥远的历史时空,只要有文字的引领,我们就能拥有牵系心灵的精神家园,因此我们敬畏文字的神奇,敬畏书法的奥妙!

敦煌遗书:让我们获得了书法审美极大满足

比如,在发黄的甚至残破的敦煌遗书中,我们看到了用毛笔抄写的歪歪扭扭的《乘法口诀》,看着敦煌写卷上抄写的“九九歌”,于是我们耳畔回响起充满童稚的背诵的声音。在敦煌遇书《开蒙要训一卷》,有这样一则有趣的后记:

“丁卯年五月廿八日酉时,北方三处频频现电光,至廿九日天明则息不现也,已而不知何事。记知,后定数日为准则也。”

可以想象,那天晚上,一位私熟先生刚刚为学生们备完《开蒙要训》一课,忽见窗外频频闪现的电光划破北方的夜空,先生心中惊悸,不知哪里到底发生了什么,是雷电交加中的倾盆大雨,抑或是火灾与战争,于是就记下来,我们看着这些,那可历史的天空也是无比精彩。

敦煌遗书:让我们获得了书法审美极大满足

敦煌遗书存量庞大、内容繁杂,是七百年敦煌社会的“百科全书”,今天我们可以从中看到200年前当时生活中可能出现的一切,这是记录的神奇,我们一起来品味几则故事。

第一则是敦煌节度使曹元忠亲自审理的一桩1000多年前的土地纠纷案。向官府递上诉状的是一个叫阿龙的寡妇,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还是小孩的索进君,原告阿龙的小叔子,被人抢到了南山,许多年杳无音讯。敦煌当地人所说的南山就是祁连雪山,聚集着吐谷浑、吐蕃、羌等少数民族。许多年后,长大了的索进君有一天回到了自己出生的地方,他献给了官府两匹好马,请求从索家兄弟家产中分得他的那份。寡妇阿龙的丈夫和儿子去世多年,她家的耕地因此荒芜,官府就错把这片土地分给了小叔子索进君,使他成了这块土地的户主,而寡妇阿龙的生活因此发生了改变。

敦煌遗书:让我们获得了书法审美极大满足

索进君真正喜欢的还是祁连雪山上自由自在的生活,所以,他分到土 地后,便租佃给了他的远方侄子索佛奴,然后一走了之。等到阿龙状告此事的肘时候,索俄奴已死,只留下了佃租凭正,成了搬双父亲手中唯一的证据。

节度使曹元忠终审判决:将已判给小叔子的土地,重新划出一块给寡妇阿龙,让如的生活有个依托,案件就比了结。

这就是一千多年前寡妇阿龙生活的敦煌社会。类似的诉案同样会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克罗齐说过,在历史研究中

“过去的事实只要和现在生活的一种兴趣打成一片,它就不是针对一种过去的兴趣,而是针对种现在的兴趣。”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空前繁荣,思想空前活跃,妇女空前解放的时代。敦煌文献里记录了一桩婆媳吵架的真实故事,耐人寻味。出现于北朝的“女人社”一中国最早的妇女组织—一到了隋唐五代时期变得非常盛行。它是由女性自愿结成的民间团体,社员入社需交纳一定的会费,活动费用人人均摊,类似于今天的AA制。她们既从事佛教活动,也从事互助友爱活动,其中最重要的是丧葬互助、社人婚嫁、立庄造舍等等的操办和襄助。

敦煌遗书:让我们获得了书法审美极大满足

“昨日饮多醉甚,过度粗疏,言辞不都醒觉。朝来见诸人说,方知其由,无地容身,惭愧尤积,本罪深入。......”

从内容上不难理解,是一位喝多酒的人醉后谢书。

敦煌遗书中原原本本记录的故事是这样“女人社”里有这样一位女性,和婆婆关系相处很紧张,婆婆批评她,她怄气睡在炕上不起来。婆婆说饿你三天看你起来不起来。她想,这个日子真的过不下去了,于是就提出了离婚。而婆婆早就不想要她这样的媳妇了,既然你提出离婚,房子里的东西都送给你,再送你一床被子。在“男尊女卑”的社会里,在一千多年前的封建社会,女子有这样的举动实属不易。

敦煌遗书:让我们获得了书法审美极大满足

敦煌文献中还发现许多散佚已久的极其珍贵的历史资料。譬如生活于唐末的一位诗词兼善的作家韦庄的长篇叙事诗《秦妇吟》,当年并未收人他的《浣花集》,在敦煌文献中发现了最原始的写本,这首失传了一千多年的叙事长诗得意重见天日,这是文学史上一大幸事。

幸有敦煌遗书中28种写本,才使得我们见到了初唐白话诗僧王梵志的诗歌,是敦煌遗书让许多诗歌失而复得。

是文字和书法还原了真实的古代世界。


点击图片看链接文章了解详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