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桧翻案是历史必然?是什么力量让秦桧翻身做主成为可能?

 supermbt 2019-11-12

[原创首发]:抹不去的矛盾,论南宋主战派与主和派之争,以及秦桧的原罪是什么?

秦桧是人是鬼,自宋就有争议,朱熹、胡适等认为秦桧于宋有大功。岳庙前跪着秦桧夫妇铜像,宋朝时油条叫油炸桧,广东人发音为油炸鬼,百姓用这个方式表达对秦桧的痛恨。

秦桧已经钉上历史的耻辱柱,这是任何人都翻案不了的,但是秦桧是不是金人内奸?他真正的罪名是什么?岳飞为何死于其手?至今仍众说纷纭。

提到岳飞与秦桧,就离不开故事最重要的人物:南宋开国皇帝高宗赵构。只有先了解赵构,才能真正明白在南宋战火纷争中,从同舟共济到君臣离心的转变。

作为皇帝来说,宋高宗和崇祯都是乱世为君,同样经历内忧外患,而崇祯继位条件比高宗好很多:国家完整、中央集权、人才济济。为何崇祯成为亡国之君,高宗开创南宋百年基业?

先战后和的南宋生存下来,延续了一百多年;绝不和谈的大明亡天下。但是后人称赞崇祯有气节;高宗是苟且偷生。

靖康之乱后,康王赵构逃到江南,在众臣推举下即位,是为宋高宗。此时二帝与重臣北掳、强敌环视、财赋断绝、天下破碎、人心惶惶。

年轻的高宗奋发图强、收拢人心、重拾破山河,天下为之振作。他启用青年才俊,提拔了一大批年轻将领,并打破宋朝体制,给予将领统兵权、募兵权。

高宗任用贤达名仕,重振经济,以南宋一隅之地,养出世界上最昂贵的重甲步兵。宋军没有军事统帅,高宗亲自参与戎机,协调、指挥各路宋军,是抗金、北伐真正统帅。

这与大明崇祯皇帝朱由检形成鲜明对比,崇祯杀、撤、治罪首辅、尚书无数;国家经济崩溃,兵不如匪;钩名钓誉、不敢负责,扔下半壁江山不管,上吊于煤山。

辽经百年汉化,号称镔铁之国,经济、科技、财富不弱于宋。而金完全继承了辽的一切,军事上创新了全世界最强的铁浮屠、拐子马;经济上占据中原及北方,比南宋更富裕。

在这种情况下,高宗坚持打了十年宋金战争,期间主导六次北伐。国家越战越强,财富愈战愈多,而后人不知高宗创业之艰辛,对高宗横加指责:

1、高宗惧怕北伐迎回二圣后帝位不保,因此阻扰北伐。

事实上,二圣到北方没几年就死了,不存在威胁高宗帝位。古人对死后尸骨还乡看的极重,迎回二圣意为迎回其尸骨,是国家与军队激励士气的口号而已。

历史上新君即位,老皇帝能复辟的,闻所未闻。就算二圣能活着回来,满朝文武难道要推翻提拔、重用自己的高宗,去跟着昏庸无能的徽宗、钦宗干?

2、斩杀岳飞是金兀术提出的议和条件,高宗只好除去岳飞。

这点更为可笑,南宋能征善战之将并非岳飞,还有吴玠、刘錡、韩世忠等一大批,事实上南宋武将都是主战派,金兀术能除掉岳飞,也不能代表除去后顾之忧。

其次金兀术如果提如此要求,也太看低高宗智商了。即使在宋金议和后,高宗并没有放松警惕,反而对前线将领说金人狡诈多变,需加强防范。



宋自立国开始就强敌环视、战乱不断,西夏崛起后,宋彻底失去战马来源,独以步兵鏖战骑兵三百年。宋金战争,宋高宗呕心沥血,打的极为艰难,国家经济几乎到崩溃边缘。

朝是天下的共主、天子之国的意思,秦朝、汉朝、唐朝威武霸气。尴尬的宋没有自称宋朝,宋朝是后人加上去的。而辽金自称是华夏正统、自称为朝。

宋立国后,四周有北汉、辽、夏、金、齐、吐蕃、大理、蒙古,战争连绵不绝。宋军多年鏖战,是全世界唯一靠步兵对抗骑兵的国家,历时三百年。

高宗即位不久,金人十万铁骑分五路南渡,金兀术直扑临安抓捕高宗,号称“搜山检海”。好在南宋有强大水军,即封住扬州金人补给,又在黄天荡困住金兀术。

金兀术靠汉奸献计,最终逃出黄天荡并大败韩世忠,得以北还。不久金兵欲从川陕入宋,大败17万宋军于富平,最后却在和尚原被吴氏兄弟所败。

宋金战争,就这么在川陕、两淮一线拉锯。金人倚仗人马俱甲、如同坦克的重甲骑兵铁浮屠、拐子马;宋军则以步人甲加射程最远的神臂弓拒敌。

南宋禁军是全世界体格最强健的士兵。宋高宗亲自命名步兵铠甲为步人甲,共1825片铁甲片组成。高宗规定铠甲限重29.8公斤、长枪手甲重36公斤,禁军单兵负重为40到50公斤。

同时禁军野战武器为神臂弓,射程达300余步,远超金人弓箭射程。野战时宋军列为方阵,外围为长枪手、斧头兵,内阵全为神臂弓手,占比高达90%,这才能克制金人铁骑。

但是战争打的就是钱粮,宋军的装备极其昂贵,是世界上最贵的重甲步兵(铁甲叶与弓箭制造十分昂贵),几十万大军的后勤、军饷压的宋高宗喘不过气来。

以五万规模岳家军为例:安徽一个县每月分摊到的饷银、铁甲叶片、神臂弓箭杆就需倾全县之力,尤其是饷银,上月未齐,当月又缴,人称“疲民最甚”。

史学界有种说法:南宋百姓之所以不愿支持北伐,因为北方太穷,不愿被拖累,这种论调也一定程度说明因战争造成对民间的搜刮。而高宗之所以能打下去,因为他有高效的文官团队。


南宋武将几乎都是主战派,而文官几乎都是主和派。主战之争自宋金开战就有,都没有对错之分。

在宋金战争中,如果没有高宗和文官集团齐心合力,为军队提供优厚待遇和完整保障,这仗是打不下去的。要知道高宗自己居住的“宫殿”,仅是十几间普通平房而已。

宋不像大明一样,什么事情都上纲上线,搞的皇帝想和谈跟作贼一般。南宋战、和都是为江山社稷考虑,可以拿到朝堂上争个面红耳赤,所以不存在和谈就是坏人、奸臣。

况且金人的目的是灭宋,宋人的目的是收复故土,双方打打谈谈,中间有过几次议和,还可以反悔继续打。就连秦桧也曾说金人没有诚信,力主北伐。

但是金人依然是当时最强大的军队,宋金战争中金人的损失很小,南宋所谓的黄天荡大捷,金兀术实际损失兵力为800余人。步兵对抗骑兵,意味着宋军永远也打不了歼灭战。

除了《宋史》之外,没有一部史书认为北伐能胜。事实上,在六次北伐作战中,宋军对伪齐保持着绝对军事优势,但是金人援军一旦南下,宋军必败。

而高宗和文官集团在漫长战争中逐步消耗着激情和耐心。同时,拥有募兵权、统兵权的将领们跋扈之心日益增长,使得高宗日益警惕另外一个危险出现:那就是武将造反。

宋高宗在主和、主战之争中,逐步倾向于主和派,源于他的帝王心思:日益坐大的将权和武将跋扈。

高宗解除太祖黄桥兵变的禁忌,将募兵权、统兵权都交给武将,这是南宋对抗金人的军事基础,同时使得武将地位扶摇直上,其后果就是军队非武将本人谁也指挥不了。

而文官集团地位下降,完全改变北宋重文轻武的体制,造成文武集团对立。所以表面看是主战派和主和派之争,实际是文官和武将集团争权的斗争。

南宋武将强势到什么程度?岳飞两次扔下部队回老家,明知谁也指挥不了岳家军,让高宗难堪;岳飞、吴玠等公然藐视枢密院军令,多次公开抗命;韩世忠怂恿部将抢夺西湖边文官办公场所,并殴打文官。

赵构对于武将跋扈是相当宽容的,甚至诸将不愿意听枢密院的,就亲自写信给前线将领(非下旨),探讨军情和部署,南宋抗金就是在这么个奇怪的状态下进行。

让赵构如梦初醒的是淮西兵变:高宗收了淮西军刘光世兵权后,淮西军抗拒新任将领、集体作乱,六万大军投降伪齐。淮西兵变表明军队私有化、将领跋扈已经非常严重了。

从唐末的藩镇割据,到五代十国的武将夺位,迫使赵构警惕武将造反的可能。自己初登皇位时的刘苗兵变,差点被叛军所杀。这些都说明武将造反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只要处于战争状态,武将坐大的局面改变不了,所以高宗逐渐倾向和谈:结束战争,才能收回武将权力。

终于金兀术打累了,真心诚意的想和谈。十年宋金战争,极大消耗了金国国力,而宋国越打越强,不想打了。两国很快签订了绍兴议和,南宋甚至拿到了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疆域比战争时还要略大。

绍兴议和后,高宗发现金人是真心想和,终于长舒一口气:现在可以收回武将兵权了。

宋金议和后,高宗在秦桧为首的文官集团支持下,开始治理将权过重的问题。当然高宗知道武将集团战功彪炳,不能乱搞;其次把大将们都干掉了,万一金兀术反悔,再次开战怎么办?

高宗第一招是收武将统兵权,让各路大将离开军队,回朝廷上班,都担任枢密院副使(国防副部长);第二招是干掉个把不听话的将领,杀鸡儆猴。

赵构要杀的“鸡”是谁?是韩世忠。韩世忠以剿灭刘苗兵变居功自傲,最为跋扈,“官愤”也最大。高宗想拿韩世忠治罪,以告诫诸将。

这时候高宗最信任的将领还是岳飞,准备把韩世忠部交与岳飞统领。但秦桧知道后,使了诡计让张俊劝说高宗,高宗才打消这个念头。

但韩世忠不是大老粗,知道是秦桧搞得鬼,于是他直奔皇宫,直接找到高宗请罪,痛哭流涕、表示忠顺。顿时获得赵构的原谅:本来就是吓唬吓唬诸将,目的达到就行。

吴玠闻讯后才明白赵构是要动真格收兵权了,立即上表称愿意交出兵权,请朝廷派人接防。岳飞也离开军营,闷闷不乐的去枢密院点卯上任了。

以秦桧为首的文官集团放弃北伐,协助皇帝夺回了兵权。秦桧成了统率文武百官、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重臣。

秦桧这个人素有才干,除了文学造诣深厚、书法独步天下,在徽宗朝、张邦昌伪朝、金朝都受待见、评价很高,一回到南宋朝居然官拜宰相,没有两把刷子是不行的。

有人说秦桧是金人派回来的奸细,且不说秦桧位高权重、以宰相之尊做人马仔这个疑点,就说宋金战争期间,南宋承担耗费巨大的战争开支,经济没有打崩溃了,宰相没有功劳?

秦桧并非一味主和,而是以议和为主,整个宋金议和是漫长的打打停停过程。期间秦桧上奏称金人不讲信用,也曾力主北伐。


秦桧早年识大体、力主抗金。其后利欲熏心爱弄权术,并非只排斥武将,为登上相位,不惜用尽手段、结交朋党,陷害文臣。

自古大奸大恶之徒,都有经天纬地之才。李林甫口蜜腹剑,却能将安禄山制的服服帖帖;魏忠贤残害忠良,也使得努尔哈赤不敢轻举妄动。

秦桧才思敏捷、手段高超,情商极高,年轻时是个坚决的主战派,反对割地求和。徽宗曾任命秦桧为割地使张邦昌属官,秦桧因此三次辞官。

高宗与崇祯最大不同,第一是擅长用人:以他启用吴氏兄弟、岳飞、韩世忠、刘錡等年轻将领,个个是一时俊杰。

高宗第二是舍得花钱,不像崇祯放孙传庭出狱,只给两万两白银募兵;高宗在岳飞第4次北伐时,预算30多万,实际追加报销共计90多万两白银。

所以秦桧如果是金人奸细,要想蒙过高宗这一关可谓难于上青天。高宗如有一丝怀疑,至少不会将其任命宰相。

秦桧不是内奸的另一个证据,是担任右仆射后,劝说高宗左右仆射应分管军事、行政,高宗令左仆射周颐浩分管军事。按正常推理,秦桧如是内奸,应该主动指挥军事才符合常理。

另外金人的战略并非要和谈,而是要灭宋。秦桧如是内奸,就不应该和谈,而是破坏备战、将宋军逐批派到中原地带让金兵消灭才符合逻辑啊。

秦桧最大的问题,是权力欲极强,为了权力,不惜出卖恩人、多次造谣中伤、陷害忠良;且爱搞派系,跟着他的人都能鸡犬升天,对立的人一个个被他整死。

秦桧回归南宋后获宰相范宗尹力保,秦桧一回来就提出议和主张,草拟诏书,提出南北分治国策,受到高宗赞许,得以任礼部尚书。当时金人并没有求和的想法,而是要灭宋。

为了登上相位,秦桧以高宗马首是瞻,排挤恩人范宗尹,致使其被罢相。秦桧担任右仆射后,又命党羽散步谣言,致使左仆射周颐浩失去实际权力。

岳飞个人性格决定命运,但原本高宗最信任和依赖的也是岳飞,如果没有秦桧造谣中伤,岳飞不当死。

岳飞这个人具有强烈的爱国心、忠君爱民,精于练兵、统兵;爱憎分明,做事不考虑后果,用现在的话来说,能力、智商极高,但情商却很低。

岳飞是主战派的代表人物,事实上在南宋将领中,岳飞能力不是最杰出的。吴氏兄弟和刘錡对金人战胜比就高于岳飞,金兀术搜山检海南下渡江的突破口,就是岳飞的防区。

中国北方征服南方只有三条路,东路自徐州取合肥、两淮,这里有淮西军刘光世等;西路经川陕进汉中,这路有吴氏兄弟;中路自河南新野攻襄樊,这路有宋军主力岳飞、刘錡等。

史书记载,岳飞军多次北伐,大败伪齐,但只要金人主力骑兵南下,岳飞军多不能挡,多次被刘錡、韩世忠军所救。自古步兵无法全胜骑兵,无可奈何。

岳飞有多次得罪高宗的地方:两次因意见不合,扔下部队回老家;两次以统兵大将身份劝立太子(武将干涉皇帝家事历朝都是大忌),但高宗都没有怪罪。

当时金人放风说,要立徽宗在北方新生子为太子,岳飞恐怕高宗投鼠忌器,才出此下策。高宗用人自己有判断,不断提拔岳飞。岳家军(有募兵权)拥有步兵12万、骑兵3万。

高宗一般绝不干预岳飞军行动,对于每场战役,高宗以书信形式(非下旨)与岳飞讨论军情,最高一次战役高宗共写信12封,试问有几对君臣能做到这一点?

高峰时期,岳飞几乎掌握南宋三分之二的军队。高宗意犹未尽,淮西军刘光世免职后,高宗下令淮西军也归岳飞统领。如果说高宗不信任岳飞,不支持岳飞北伐,无论如何说不过去。

当秦桧和谈差不多的时候,这位老人家就出手了。前面说过宋金战争是打打谈谈,谈谈打打。终于双方都打累的时候,秦桧开始了他的筹划。

经过几次升迁和罢官的沉浮,秦桧复出后最终帮高宗完成了心愿:议和,而且条件按当时来说并不差。同时秦桧也获取了文官最高权力,但他并不满足,因为国家的核心还在武将集团手里。


秦桧并非金人内奸,而是为了权力、私欲,培植党羽、打击异己,不惜诬陷忠良的权相、奸臣。

南宋武将集团有没有问题?肯定有问题,但是国家危难之秋,武将都会坐大。高宗无时不刻想削弱将权,秦桧巧妙的利用这一点,把问题夸大,借机夺取权力。

宋金战争期间,国家唯一要务就是打仗,所以整个国家机器、文官集团都要为军队服务,这种局势下,将权重于相权、军事先于经济不可避免,国家实际权力在武将集团手里。

武将索要的兵员、装备、军饷、军费、物质,文官集团必须无条件满足,还要忍受责罚、刁难及军队扰民等问题。南宋军队军纪并不好,有大量北方编入的义军,史载名将辛弃疾所带部队“几近于匪”。

所以文武集团尖锐对立,文官集团急于求和的心态就是这样产生的。而秦桧就是在这个时期文官之首。

秦桧极度爱权、擅于结党营私,凡是跟着他的官员,都能一路升迁、鸡犬升天;与他作对的官员,都会被他整下台或赶出朝廷。他竭尽所能,对武将集团展开打击。


岳飞被害的罪名,并非莫须有,也不是谋反。罪名是两条:一是不尊重皇帝:“指斥乘舆”;二是淮西作战:“受庚牌不即出师者凡十三次”。

南宋初期学者王明清在《挥塵录余话》卷二写明岳飞死因:“明清壬子岁仕宁国,得王俊所首岳侯状于其家。次岁,明清入朝,始得诏狱全案观之,岳侯之坐死,乃以尝自言与太祖俱以三十岁为节度使,以为指斥乘舆(即指摘斥责皇帝,对皇帝不尊敬)。

第二条罪名:情理切害,及握兵之日,受庚牌不即出师者凡十三次,以为抗拒诏命。即淮西作战中,金兀术率大军与韩世忠对峙,宋军诸将前往救援,高宗急调岳飞军前往战场,一连十三道圣旨调不动岳飞。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高宗要杀岳飞,自然可以用任何理由。但十三道圣旨调不动岳飞军救援韩世忠,当时并没有治罪,说明高宗心里是窝着火的。

为什么后来秋后算账?因为岳飞去枢密院任职后,闷闷不乐,索性辞去职务,游山玩水去了。但岳飞旅居的地方,距离岳家军驻地非常近,高宗闻讯后大怒:这个岳飞,也太贪恋军权了!

就这样,高宗把岳飞案交与秦桧审理。而秦桧充分利用这次机会,搜刮证据、将岳飞父子打入大牢,迫害致死,彻底夺回武将集团手中的权力。

从此,武将地位江河日下,直到采石矶之战,前线武将能认个文官做爹,已经是无上光彩。中华先秦武士之风、汉唐骁勇之气荡然无存。再无“大丈夫生于乱世,当提三尺剑立不世之功”的豪情。

结束语:岳飞一案,参入过多的民间传说和猜测,使大多数人不了解真相。其中既没有莫须有、也没有十二道金牌、更没有惧怕二圣回归、秦桧是内奸等八卦。

岳飞案的历史真相是:高宗和文官集团为夺回军队权力,以秦桧组织力量、编造理由,以岳飞为突破口,打击整个南宋武将集团的一场恶心的权力斗争。

烟酒阁大学士文章,感谢点赞与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