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人讲“举头三尺有神明”,下半句更经典,学学老祖宗的处世智慧

 鉴识历史文化 2020-07-30

古人讲“举头三尺有神明”,下半句更经典,学学老祖宗的处世智慧

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的生活也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一些不符合现代社会的事物也随着时代的前进而被淘汰。但是有些东西,是永远都不可能被淘汰的,反而会越来越受重视,不断的被后人们传承和弘扬,那就是文化,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

而在我国众多的璀璨的文化瑰宝中,道德是尤其被人们重视的,在我们生活中,有着许许多多的道德标准,规范着我们的一言一行,让我们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做有道德的事情。

古人讲“举头三尺有神明”,下半句更经典,学学老祖宗的处世智慧

为了警示后人们不要做出违背道德的事情,我们的先辈还总结了许许多多有关道德的俗语,其中都是包含了深层意思的。

其中一句是这样说的"举头三尺有神明"。这句话看似是在告诉人们,神明离我们很近,实际上是告诫人们不要做亏心事,就算别人没有看到,可神明却是看得清清楚楚的。所以,当一个人准备做坏事的时候,如果想起这句话,肯定马上就会心虚了,从而心生怯意,不敢再继续下去。

这就可以看出,有时候一些简单的俗语,是可以对一个人的行为选择产生巨大的影响的,我们可不要小瞧了这些文字。

古人讲“举头三尺有神明”,下半句更经典,学学老祖宗的处世智慧

举一个例子,在东汉这个时期,有一个叫做杨震的人,在他刚从刺史转为太守的时候,曾有人在拜访他的时候,以十个金条作为礼物,很明显,他是想贿赂这位新上任的官员。面对这么大的利益诱惑,一般人肯定会动摇,但是这位叫杨震的人却没有。

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这份"大礼",并且批评了这位送礼的人,最后这位送礼的人被说得十分羞愧,也就将这份礼物收回去了,不敢再提。而杨震的这种严于律己、不为利益所动的精神十分让我们敬佩,这也非常符合这句俗语对道德规范的要求,值得我们学习。

古人讲“举头三尺有神明”,下半句更经典,学学老祖宗的处世智慧

大家是不是以为这句俗语就已经说完了?当然没有,这不过是俗语的前半句,其实这俗语的后半句更为经典,更加贴近我们的现实生活,那就是:"不畏人知畏己知",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说当一个人想要做不好的事情的时候,他可能不用担心被外人知道,而是一想起"举头三尺有神明"这句话,心中就会产生怯意,怕被祖先知道,想到这里,也就不敢继续做坏事了。

可是这句俗语并不是对每个人都有效果的,对于品德高尚的人来说,遵守先辈们宣扬的道德法则,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严于律己,做一个有品德的人。因此,道德规范对这些人的约束会显得更为明显,因为这种品质越好的人,对自己的要求也会越高,会更加遵守礼法。

古人讲“举头三尺有神明”,下半句更经典,学学老祖宗的处世智慧

而对于那些品质恶劣,毫无底线的人来说,自身的利益才是最重要的,其他的任何东西都是可有可无的,尤其是道德底线,在他们眼里一分不值。因此,就算我们每天给他们说神明会时时刻刻看着他的,千万不要做坏事,也是没有用的,因为他们认为品德是虚无的,给人带来不了任何利益的,不必理会。

由此一来,道德根本无法规范这些没有底线的人的行为作风,只能用冷酷的法律来约束他们,震慑他们。孔子曾经说过"君子,慎独",就是说品德高尚的君子,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更加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古人讲“举头三尺有神明”,下半句更经典,学学老祖宗的处世智慧

就连品德高尚的君子,也不能完全肯定自己的言行就一定是符合道德标准的,更不用说其他的品质一般的人们了。于是,我们更加要铭记先辈们总结的俗语和名言了,时刻提醒自己,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不要一时疏忽或冲动,做出违背良心的事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