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辛弃疾
盟鸥
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先生杖履无事,一日走千回。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白鹤在何处?尝试与偕来。
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窥鱼笑汝痴计,不解举吾杯。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人世几欢哀?东岸绿荫少,杨柳更须栽。
这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九年(1182),作者被投降派弹劾落职闲居带湖之初。词题“盟鸥”,指与鸥鸟约盟为友,永在水国云乡一起栖隐之意,但实际所写并非闲适情趣。
上阕以首句中“甚爱”二字统摄。
“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这首词开头二句是说,带湖是我最爱的地方啊,放眼千丈开阔的湖水,宛如打开翠绿色的镜匣一样,一片晶莹清澈。
盛赞带湖景色之胜,说明“甚爱”的原因,原来这里太美了。
“先生杖履无事,一日走千回。”三、四句是说,我闲居无事,手扶竹杖,脚穿麻鞋,徜徉湖畔,一日里竟然有千百次绕湖徘徊。
这是用夸张的写法来说明“甚爱”的程度。
“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这三句是说,鸥鸟啊,你和我缔结盟好之后,就应该常来常往,不要再想猜疑。
这里写因爱湖之“甚”,而及湖中之鸟,自然产生与其结盟之想——这是用的拟人手法。这里“莫相”之相,虽然关系双方,但实际上只表示词人绝无害鸟之心,望鸥鹭尽情栖游,常来作伴。
“白鹤在何处?尝试与偕来。”上阕末二句是说,还有那白鹤在什么地方呢?请你也邀请它一起来。
这二句写对眼前鸥鹭的嘱托,由爱所见之鸥鹭。而兼及未见之白鹤。其爱更进一层。
“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过片三句是说,鸥鸟立于水边苍苔之上,时而拨动浮萍,时而排开绿藻。
过片紧承上阕遐想。作者一片赤诚,然而鸥鸟对词人的美意不理不睬。其意何在?
“窥鱼笑汝痴计,不解举吾杯。”这二句是说,原来是在偷窥鱼儿,伺机而捕。可笑你只知盯住游鱼多么痴呆,却不懂我此时举杯的情怀。
原来鸥鹭与词人同居而异梦。在词人看来,这是一种“痴计”,一份傻心思而已。对此,他当然只能付之一笑了。看来鸥鸟也并非词人知己,并不懂得词人离开官场之后的情怀。盟友纵在身旁,孤寂之心依旧,无人能释分毫。可见词人举杯,哪里能为永结盟好祝贺,只能浇胸中块垒罢了。
“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人世几欢哀?”这三句是说,昔日这里是破败的池沼荒芜的山丘,今夜已是月色皎洁,清风徐来。人世间几度欢乐,几度悲哀?
他从自己新居的变化中,似乎悟出了社会沧桑和个人沉浮的哲理。今日朝廷命官,明日山乡野老,除此之外,岂有他哉!
“东岸绿阴少,杨柳更须栽。”末二句是说,河东绿荫尚嫌稀少,还须把杨柳多多来栽种。
词人似乎已经把红尘看破,变得一发旷达开朗,因而对隐居之所带湖也更加喜爱了。看来他的爱并非出于一时,而要作久居长栖之计了。
这首词表面是写优游之趣,闲适之情,实际上是在忧虑国事,叹息自己的远大志向不能实现。
附录《水调歌头》辛弃疾
盟鸥
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先生杖履无事,一日走千回。凡我同盟鸥鸟,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白鹤在何处,尝试与偕来。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窥鱼笑汝痴计,不解举吾杯。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人世几欢哀?东岸绿荫少,杨柳更须栽。
注释
⑴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等。相传隋炀帝开汴河自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 “歌头”就是大曲中的开头部分。双调九十五字,平韵,宋代也有用仄声韵和平仄混用的。 ⑵盟鸥:是活用《列子·黄帝》狎鸥鸟不惊的典故,指与鸥鸟约盟为友,永在水国云乡一起栖隐之意。《左传·僖公九年》:齐侯盟诸侯于葵丘曰:“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李白诗:“明朝拂衣去(归隐去),永与白鸥盟。” ⑶带湖:在信州(今江西上饶)北灵山下。 ⑷翠奁:翠绿色的镜匣。这里用来形容带湖水面碧绿如镜。 ⑸先生:作者自称。杖屦(jù):手持拐杖,脚穿麻鞋。屦,用麻、葛做成的鞋。 ⑹“凡我”三句:表示与鸥鹭结盟,要互相信任,不要猜疑。鹭,鹭鸶,一种水鸟。 ⑺偕来:一起来。 ⑻“破青萍”三句:描写鸥鹭在水中窥鱼欲捕的情态。 ⑼痴计:心计痴拙。 ⑽“不解”句:不理解我举杯自饮的情怀。 ⑾“废沼”三句:意思是过去荒凉的废池荒丘,如今变得景色优美。以带湖今昔的变化,感叹人世沧桑,欢乐和痛苦总是相继变化的。畴昔,以往,过去。宋苏轼《后赤壁赋》:“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名家点评 明卓人月《古今词统》:文胜质则史,此妙在文中带质。 清李调元《雨村词话》:辛稼轩词肝胆激烈,有奇气。腹有诗书,足以运之,故喜用《四书》成语,如自己出。如“今日既盟之后”、“贤哉回也”、“先觉者贤乎”等句,为词家另一派。 清陈廷焯《云韶集》:此词一味质朴,真不可及。胜读鲍明远《芜城赋》。结二句,愈直朴,愈有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