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岩古镇,贵州四大古镇之一,位于贵州省贵阳市南郊,建于明洪武十年(1378年),原为军事要塞 。古镇内设计精巧、工艺精湛的明清古建筑交错密布,寺庙、楼阁画栋雕梁、飞角重檐相间。镇人文荟萃,有历史名人周渔璜、清末状元赵以炯(贵州历史上第一个文状元)。2005年9月青岩古镇景区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为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2013年在顶峰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旅游规划项目中被誉为中国最具魅力小镇之一。 游览图和路线。西门进,南门出。
乘203路到达西门停车场。下车后,向东走向西门。
清岩特色食品:卤猪脚,又名状元蹄。状元蹄的来历,状元蹄自青岩镇出了贵州历史上第一个文状元赵以炯(清末)就是明证。状元蹄就此名声远播,赵以炯曾经多次进京赶考屡试不中,一次家人为了预祝他金榜的中特意用猪蹄煨炖,以犒劳他读书的辛苦,小火长期煨炖,熟烂之猪蹄非常爽口,吃过猪蹄后赵以炯心情大好,告别家人出发进京赶考,没成想一举中的,金榜题名,十字披红,快马报捷。后来清岩地区的秀才进京赶考,必须吃状元蹄以此讨个吉利,成为约定俗成规矩,现在的状元蹄就是因赵以炯爱吃的卤猪蹄而名这“蹄”与“题”同音,金榜题名嘛!状元蹄外形红艳艳、香喷喷、软糯糯,筷子一挑还颤巍巍的呢,它的外观很是诱人,制此卤猪脚,需选散养饲养一岁左右的猪之蹄,取十余种名贵中药入味,经文火温煨,精心卤制,吃时再辅以青岩特产的双花醋调制蘸汁,入口肥而不腻,糯香滋润,酸辣味美。
西门。
直行是西明清街。
左转进入西下院街。有天主教堂、半亩方塘和状元居。
天主教1781年就已传入贵阳,咸丰元年(1851年)由法国传教士白斯德望传入青岩。到今天为止,青岩古镇上共存在过三座天主教堂。咸丰六年(1856年),主持贵州省天主教教务的童文献在青岩姚家关修建贵州天主教第一所大修院,取名“圣伯多禄大修院”,圣伯多禄任院长。这就是青岩历史上的第一座天主教堂。 第二座天主教堂就是照片中这座位于青岩古镇西门的天主堂,这座天主堂是因“圣伯多禄大修院”在青岩教案中被烧毁后,同治四年(1865年)清政府在此划地修建而成。但因年久失修,这座天主教堂已成危房,已未在此处进行宗教活动,据说将修复。 第三座天主教堂就是在这座位于西门的天主堂院内,刚建好的新天主教堂。 青岩教案始末: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时任青岩团务总理赵国澍在贵州巡抚何冠英、提督田兴恕的支持下,发起了《北京条约》签定后中国发生的第一教案——青岩教案。他率兵斩杀了天主教修士张文澜、陈昌品、罗廷荫和女佣王玛尔大四人,并查抄了大修院内的经书、祭品,捣毁了大修院。清政府在外国联合势力的压迫下,不得不妥协。青岩教案3年多之后,也就是同治三年(1864年),除何冠英、赵国澍等已故不予追究外,将田兴恕发配新疆。赵国澍这一举动,不仅震动青岩,惊动朝廷,还震惊了世界。一个小小的青岩团务总理,竟有如此壮举,还是值得后人敬仰的。
半亩方塘,原为青岩天主教堂前一小荷塘,2014年改造为休闲景观。意出朱熹《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唐门饮茶酒居。
紫日雅苑。
黄老伯玫瑰糖。据史料记载,黄家玫瑰糖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黄家熬制玫瑰糖应该从康熙十六年(1677年)算起,到了黄老伯这应该算是第十代传人了。纯手工制糖。淡淡的玫瑰香、软软的口感、甜而不奢、香而悠远
四川会馆
正房里现在展览的是青岩的交通运输历史。
青岩古镇上大宅大部分还是遵从四合院的布局,无论坐哪儿朝哪儿,都有正房、厢房和倒座房。很特别的是这个倒座房常常被盖成楼,我们刚才进来看见的疑似军事要塞,其实是本会馆的倒座房。这些倒座房多数有相同的功用,站在正房前面一回头,就看见这个倒座房的功用是戏楼。 走到街上看见一座半扇屋。西洋拱门拱窗,屋顶只有一面坡,从外观看是教堂。
张公馆原为张尚钦兄弟的住宅(张尚钦为蒋介石先生待从室参谋),民国年间建筑,属青岩镇典型民居,外墙为巨石。
状元府是贵州第一个文状元赵以炯的故居,坐落在状元街1号。府第大院门前有一副简单的对联:“琴鹤谱志,论语专家”,显示了主人一生的志愿。府第坐南朝北,为二进四合院,均一正两厢。建筑风格是歇山式,占地面积为七百多平方米。现存前殿、正殿、两厢和朝门。朝门内墙上有许多不同的“寿”字残迹,据说是赵以炯曾曾祖父赵理伦百岁时所留。建筑以木质结构为主,气派而不张扬,宁静怡淡,一派书香风范。
现代状元榜。
左转,进入北明清街。 龙泉寺始建明万历年间,于清康熙五十七年重修,它是青岩古城中最大的寺庙,占地3500余平米,是三进四合大院,内有大殿、配殿、戏楼、厢房等数十间,都是穿斗式悬山顶砖木结构,恢弘壮观。配殿、戏楼、侧山门厢房还保存完整的木雕艺术珍品,内容都是中国传统的二十四孝故事及封神演义中的经典故事。现寺内建筑已作古镇藏石馆的展厅之用。 龙泉寺的南门,匾额为“龙泉寺石菀“,两侧对联:天然奇石多姿多彩世间宝,地化古生各种各样贵州龙。
一进院落。
展厅里有多处贵州龙化石展出。“贵州龙”,属海生爬行动物鳍龙类,于20世纪50年代在中国贵州发现,“贵州龙”也由此而名。它是龙家族祖先,产自中生代三叠纪中期,距今约2.3亿年。“贵州龙”的骨骼完整,体态自然,有的还与其它生物共存,珍稀难得。当今世界只有在个别地区的特殊岩层才有产出。“贵州龙”是藏中珍品、龙中极品,有极高的观赏与收藏价值。因为我在贵州博物馆见过真品贵州龙,因此,特地问工作人员,这些藏品是真品吗?告知为复制品。
二进院落,正厅是淅江大学西迁办学旧址。
菊花石
大殿里展出的矿物晶体,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
对面是寺院北门入口处,“龙泉寺”的戏楼就搭在此。戏楼上有保存完整的木雕艺术珍品,内容都是中国传统的二十四孝故事及封神演义中的经典故事。戏楼东西两侧分别建有二层楼,供观戏用。
在东西两侧厢房的底层有藏石展出,沿途还有镶在玻璃镜框里的古化石供游人观赏。
寺院北门。
龙泉寺说明
出来就是青岩古镇北门。 北城门外有三个牌坊,出北门。 过石桥。
东侧一组雕塑,吹笙伴舞。
吴张氏节孝坊,节孝坊呈四柱三间三楼四阿顶式,高约9.5米、宽约9.2米,坐西向东;四根四方立柱置于长方形石柱础之上,前后均有云鼓护柱;石牌坊三门均有赞誉称扬、惋惜悼念吴张氏的阴刻楷书楹联。中二柱南面楹联曰:“处士张联轸未嫁之女,克俭克勤;幼童吴应明未配之妻,惟贞惟孝。”中间正楼长横匾下方有深浮雕“双凤护珠”,精细空雕,线条细腻,栩栩如生,展翅欲飞。因为张明霞一生所用发簪唯吴家所聘送的一对玉凤簪。
中二柱北面楹联曰:“小小岩浆滴露泉,弱质以贞显;微微盖土论佛德,坚节还寿高。”中间正楼的坊顶,是一朵才将开放的莲花,纯洁无比,艳美清雅,象征着坊主十五岁“守寡”,八十余年守身如玉,贞操绝伦,经历独异,令人捶胸喟叹、景仰铭记。
王张氏节孝坊。中间正楼长横匾下方有“二龙戏珠”石雕,乃浮雕之中巧妙地加入透雕,线条流畅,腾空欲飞,颇有气势。而上方长横梁上有五礅倒置梯形垫脊石,中间一个与众不同,正面镂雕回身龙鰲,尾缠头接,活灵活现,中嵌“圣旨”二字,背面则是“钦赐”二字。两边各有两个垫脊石,正背面分别浮雕“男士为人针灸”图,“淑女为人针灸”图,“割股和药”图,“老少换妻”图,象征女坊主舍己养亲、治病救人崇高品质和她的主要经历。中间正楼坊顶,节孝坊最高部位,其呈庑殿式楼顶,正中乃两叶一蕊兰花石雕,清雅纯洁,象征着女坊主以二十四岁花样年华孀居守贞,整整三十九年,清心寡欲,拒绝蛊惑,割股痊亲,奉姑育子,针灸济世,针黹养家。嘉言懿行,垂昭后世。
返回北门,沿北明清街直行。
此地无银三百两。
左转向东到青岩文化广场。
东门
寿佛寺位于镇的阁上山九号,总占地约八百平方米。1829年清道光年间,湖南商人在青岩古镇中心区修建寿佛寺以供奉无量佛,历经时代的洗礼后,寺中大佛荡然无存,只留下一座空寺;寿佛寺后成为自湖南、湖北来黔经商者的聚会场所,遂更名为“两湖会馆”,现为寿佛旅店。 沿东街返回,左转进入横街。
一家极有情调的书店,“百無一用”坐落在青岩古镇东门文昌阁旁,独栋老屋、青色屋瓦、木质窗框,阳光下的“百無一用”孤独宁静、古色古香。百無一用书店的老房子曾是电影《寻枪》中姜文的家。走到这里,仿佛误入千里之外的世外桃源,浮躁的心得以安放。岁月更替,墙壁已经有些泛旧,屋角的青苔与门口的落叶守护着这片清静之地。
书店虽然整体的空间不大,但很有味道。书店共有两层,分为前区和后区。前区的两层都是以书籍和工艺品为主。 后区两层是茶水、咖啡饮品区。可以挑选一本想看的书,来到饮品区,点上一杯喜欢的饮料,度过悠闲、散漫的一天。
文昌阁建于明万历年间,悬山顶砖木结构,二进四合院,坐南朝北,占地面积八百多平方米。整个建筑群由斋房、过厅、前殿、厢房、阁楼组成。前殿供奉孔子及其七十二贤士像。二进院水星楼内供奉的是文昌帝君像。旁边是一个莲花池,院内保存有巨石凿成的石缸两口,缸上浮雕着人物、花草等图案。阁楼内的木雕、石雕均有吉祥图案,如“二龙抱宝”、“双凤朝阳”等。《贵阳府志》称,文昌阁“花竹掩映,为青岩胜境”。文昌阁是旧时读书人常去读书、聚会、祭拜文昌帝君的地方。 门外左侧是字葬塔。塔前有书籍形状的石碑。石碑记载了这个砖塔的由来。七十多年前,青岩镇有位叫裴二公的人,天天背着纸篓沿着古镇的小巷,一边吆喝着“敬惜字纸,敬惜字纸……”一边收拾字纸。裴二公告诉人们:“不要用脚踩写有字迹的字张,不能用头枕书籍,不能用字纸当便纸,否则会瞎眼,因为那是糟蹋圣贤”。青岩人将书写过的纸张放在门前,由裴二公收去。太阳西落之时,裴二公将收集来的纸张放到“字葬塔”内的铁锅中焚烧。裴二公的行动体现了那个年代的人们对文化的一种敬重和情感。2007年青岩镇重建了字葬塔。
文昌阁占地面积800多平方米。建于明万历年间,乾隆年间重修,砖木结构,依山而建,为攒角重楼八角式。是旧时读书人常去读书、聚会、祭拜文昌帝君的地方。
前殿有孔子及七十二弟子事迹壁画。
沿此长长的石阶拾级而上,便可到筑在高高台基上的青岩书院。
青岩书院原是青岩班姓土司的衙门。据说清代乾隆年间,班氏土司以家庙被烧毁为由,将班氏先祖供像供奉于青岩众绅捐资修建的文昌阁,且久占不还。清嘉庆六年(1801年),皇帝下旨全国春秋两季祭祀文昌帝君,早对班氏土司将班氏祖先与文昌帝君并列的作法很是不满的众绅,要求班土司搬出祖泥,以便青岩百姓祭祀文昌帝。班土司以青岩城是班氏先祖所建,祖泥有资格供奉于城池中心点,不搬。这一占又是20多年。清道光四年(1824年),青岩李、赵、张几大姓联名上诉时任土司班廷献,官司直打到朝廷,皇帝以班廷献将祖泥与文昌帝君并列供奉犯下“大为不敬之罪”,须尽快搬出文昌阁。因班家衙门处于古城中心,几姓人家就把赢得的衙门一部分开办成书院。谁料该书院竟成青岩乃至贵州的辉煌。
从立于室内的这块图板上看到诸多签名,真是名家云集。
书院北面两侧厢房。
平台上的水星楼、建于明万历年间,乾隆年间重修,砖木结构,依山而建,为攒角重楼八角式。供奉文昌帝君-------中国民间和道教尊奉的掌管士人功名禄位之神。是旧时读书人常去读书、聚会、祭拜文昌帝君的地方。
“运文开天”匾额的佛龛里供奉着下文昌帝君,一左一右站立着两位童子。 佛龛背后是通往二层的楼梯,两厢分别是《中国科举制度》的简介图文,还有青岩名人的白描画像与生平。
位于水星楼东侧的莲花池。
孔子独自在下棋。
后院与赵公专祠联通。赵公专祠始建于清同治年间,为青岩团务总理赵国澍与农民起义军作战阵亡后,按清廷谕示修建之专祠。占地1600平方米,建筑面积920平方米,由山门、通道、过厅、两厢房及大殿组成。赵国澍倡练民团、组织地方士绅修补青岩城垣等,在同治二年(1863年)进攻灯花教何得胜部阵亡。清廷追封其为太常寺卿、赏骑都尉、准世袭,降旨建赵公专祠。2003年为贵阳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青岩古镇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时,对赵公专祠进行维修,并在此设立《青岩军事文化与古镇变迁展》。 为叙述方便,从赵公专祠山门按展览顺序介绍。
山门
双狮戏绣球。 祥云之下,母狮与小狮子嬉戏图。 在山门左右两旁写有“金汤”、“柱石”。“金汤”象征攻不破的青岩城,固若金汤。“金汤”之下是龙凤呈祥图。
“柱石”表征青岩以文化兴镇,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柱石”之下则为象征长寿和权力(禄)的仙鹤梅花鹿图。 进入山门,验票后直行,墙壁上有一大型浮雕《青岩百户所》。
走到尽头,有一座人物骑马雕像,赵国澍。
《青岩军事文化与古镇变迁展》
过厅,穿斗式歇山顶砖木结构。两棵老树像是守家护院的门神。
过厅门上挂“德及梓里”匾。有联云:畏地畏天畏百姓,多仁多德多贤良。
过厅上回望。
过厅背面上有“一乡称善”匾。对联:三畏达才成德喜佳儿。联中暗喻赵国澍的字畏三,及其三畏-畏地畏天畏百姓。 第一展厅,原西厢房。青山挂月摘三桂,绿酒悬灯诵五经。
原大殿为第二展厅,穿斗式硬山顶砖木结构建筑。大殿门上悬“功著枌榆”匾额,内联是篆书:义毓二贤长邵书礼,名传千秋永耀家邑。外联:大仁大义召遣国澍成故典,唯教唯经铸得陈门显辉煌。
第三展厅。一门清廉人敬仰,世界法典口皆碑。
第四展厅。门上悬“正本清源”匾额,内联:山川含清渊磅礴之气,人物有倜傥风流之情。外联:一案惊天传史话,千秋正本待今评。
第五展厅,原东厢房。对联:率数百健儿保卫家乡取义成仁,本十三经藉传教子女承先启后德留芳。
从赵公专祠出来,到十字街。
导游牌
导游牌后面有一个小广场。有人在表演傩戏。贵阳《傩戏》,被称为《戏剧活化石》,历史悠久。《傩戏》的彩绘脸谱,有极高的文艺价值。《傩戏》的面具,在民间被称为傩神。参加演戏的人,必须戴上''’傩神''’这个面具。演出的主题宗旨,是''’傩神''’保佑贫苦百姓的幸福生话。脸譜面的彩绘,接收并融汇了中国儒,佛,道的宗教意识和民俗。每个表演者,都要身穿戏袍,口中念或唱着戏词,手脚并用进行表演。 向西进入西街,到万寿宫。万寿宫是一座道观,位于西街3号,毗邻慈云寺,清康熙年间建,嘉庆三年(1798年)重修。原来这里是江西会馆,后来才改为道观。整座宫院由正殿、配殿、两厢、戏楼和生活区组成,坐东向西,占地面积一千多平方米。现貌为2000年政府拨款重建。
万寿宫是江西会馆,在古代,有江西人聚住的地方,就有万寿宫。万寿宫是为纪念江西的地方保护神——俗称“福主”的许真君而建的。 许真君,原名许逊,字敬元。生于南昌县长定乡益塘坡。他天资聪颖,五岁入学,十岁知经书大意,后立志为学,精通百家,尤好道家修炼之术。曾任蜀郡旌阳县令。他居官清廉,政声极佳,深受百姓爱戴。许逊死后,为了纪念他,当地乡邻和族孙在其故居立起了“许仙祠”,南北朝时改名“游帷观”,宋真宗赐名并亲笔提“玉隆万寿宫”。以后,江西人在外地建立了许多“万寿宫”,数量不下几百座,万寿宫也自然成为外地江西同乡的“江西会馆”。 两侧的狮子。
两侧的八仙。下方是戏曲砖雕。上方是骑仙鹤的太上老君。
灰雕是原建筑的遗物。中间五块,两侧各三块,共11块。人物头颅悉数被砍掉。内容为鸿门宴、十面埋伏、四面楚歌等。
进山门后的大红木照壁。一个大“缘”字。
原来这是座戏楼;供人们出入山门的路口就在戏台下,晨钟暮鼓也置放在戏台下的出入口。
院落全貌。
著名的戏台“悟道楼”。戏台画栋雕梁、飞角重檐,台边雕刻的人物有120多人,栩栩如生,动感灵活。 对联:“台上演出多少人间学问事,曲中凝成万千道德修身经”
戏楼上的木雕精美绝伦。在戏楼右侧的木质横梁上浮雕着一组人物图案,内容为“鸿门宴”、“十面埋伏”、“四面楚歌”等故事的主人公,图案栩栩如生。
戏台的八角彩绘藻井。
对面的正殿,称“高明殿”。
所供奉的许真君许逊。
西厢为道家的慈航道人,佛家的慈航大士殿堂。
南北配殿 观内的宣传图文资料。 慈云寺曾是贵州会馆始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道光十二年(1832)重修。占地约42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900平方米。
寺内有两进院落:一进院坐西向东,由山门、戏楼、钟鼓楼、大殿组成;二进院坐南向北,由灵官殿、两厢、观音殿组成,整个建筑构架至今保存完好。过山门进寺内,得穿过戏楼进入一进院落,迎面是大殿,两侧有钟鼓楼。现在是贵州民族文化艺术院。
戏台是穿斗式硬山顶砖木结构建筑,以四柱三间的风格来修建。
在戏台上方有八角形的凹槽被称为“藻井”,主要起到扩音的作用。戏台中央由龙凤组成的“福”字浮雕。
戏台下方还雕有三国时期的战争故事:煮酒论英雄、张飞独断当阳等。
屋顶的装饰。
寺内建筑都用作展厅。
背街,虽然名为街,其实是条以石头砌筑的小巷,两侧是石板叠成的斑驳石墙,青苔斑驳,墙头藤蔓垂挂,脚下石板黑亮,行走其中,莫名有种穿越时空之感,沧桑、古朴、静谧,仿佛触碰到了古镇的脉搏。电影《寻枪》中两次出现这条小巷的长镜头。
背街两侧的石头墙是很有特点的,以条石、块石、团石和不规则石块用糯米浆、桐油、石灰粘合砌筑,石材的运用和砌筑方法多变,砌筑方法多变,石巷的细部纹理十分丰富。
周恩来的父亲、邓颖超的母亲、李克农等人及其家属均在青岩秘密居住过。 在背街东端有座丁氏民宅,周恩来父亲曾在这儿居住。1939年八路军贵阳交通站,接待了一批经桂林转移到贵阳的抗日革命家属,周恩来父亲周贻能就被安排在青岩这座丁氏民宅居住。抗战中年近七旬的周父,在青岩居住期间,常用一些医学小单方,帮助群众缓解病痛并赠药相助。这位身穿阴丹布衫、外加黑色马褂、头戴“瓜皮小帽”的老人,给青岩人留下了极深印象。“皖南事变”前夕,八路军交通站处于反革命势力包围之中,1941年,居住在青岩的革命家属陆续离开转移重庆,周老先生在重庆病故葬于重庆八路军办事处公墓。
李克农等人及其家属曾住地。
寻枪别苑,拍摄《寻枪》时的主要取景地之一,现在是一个休闲的茶餐厅。
背街的另一端是财神庙。
回到南街。经艺缘阁、黔淘印象、花语手工鲜花饼、老银楼。沿迎祥寺路到迎祥寺。迎祥寺始建于明天启元年(1621年),清道光五年(1825年)重修,并补造了两厢、韦驮殿、牌坊及围墙,至道光三十年才完工。后来地方豪绅集资又在迎祥寺前旁建一小阁,供奉道教斗姆神。迎祥寺还被冠以“黔山祖庙”,据有关资料所载,贵阳黔灵山弘福寺的开山鼻祖赤松和尚就是在迎祥寺落脚的。康熙三十九年,在京供职的周渔璜正探亲在家,赤松和尚就请其为自己写的《黔灵山志》作序,“黔山祖庙”由此而名。现为市级文保单位。
香炉上一支高香特别引人注目,小阁匾额上书“苦海无边”。
绕到小阁后面就是大雄宝殿了,大雄宝殿,内供奉释迦牟尼佛。
过大雄宝殿继续前行,来到一院,大悲殿,大悲殿筑在高高的台阶上,两侧及对面都有建筑。
大盘香。
在大悲殿两侧的建筑作祖堂、法物流通之用。大悲殿的对面,匾额“回头是岸”
药师殿。
在大悲殿两侧的建筑作祖堂、法物流通之用。大悲殿的对面,匾额“回头是岸” 原路返回南街,继续向南。葛根糖、基督教堂、洪银匠、唐?阁、邓母亲、赵百里百岁坊 基督教堂。建于民国十三年,是传入青岩最晚的宗教。当时,由于传入的时间较晚一直没有固定的场所均靠租房传教,所以教徒最少。直到,1987年政府逐渐拨款注资,才有了今天我们看见的基督教堂。
邓颖超的母亲住过地方。
怀颖银庄。也是邓颖超母亲曾住地。
赵理伦百岁坊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34年),是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是云贵两省自科举以来"以状元及第而夺魁天下"的第一人赵以炯的曾祖父赵理伦过百岁寿辰建立的。牌坊高9.5米、宽9米,呈四柱三间三楼四阿顶式。采用本地石材青岩“白绵石”所建,看上去虽历久仍洁白如新。
牌坊的北面镌刻“七叶衍祥”四字,“七叶衍祥”就是“亲见七代人的寿星,充满吉祥”的意思。乾隆一生亲见祖父(康熙)、父亲(雍正)、子、孙、曾孙、玄孙,可以称之为亲见七代,五世同堂。
牌坊的南面镌刻“昇平人瑞”四字,“昇平人瑞”就是“太平盛世,人寿吉祥”的意思。
上端有五个石墩,居中的一个在“龙鳌图”中嵌有“圣旨”立匾。
作为百岁坊的4根立柱的抱鼓石不是“抱鼓”,而是石狮雄狮戏宝、雌狮护仔,它们交相呼应、相映成趣,极富有生气而且8尊石狮不是常见的蹲式,均尾朝上头朝下,活像狮子下山来,这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书画大师刘海粟先生对“赵理伦百寿坊”的八只石狮子倍加赞叹,誉之为“石雕杰作”。
雄狮戏宝。
雌狮护仔。 南城门。穿过城门洞后来到城外,好好观赏南城门。南城门又称“定广门”,是青岩军事古镇的象征。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班麟贵之子班应寿子承父职(土司),增建定广门,清嘉庆三年(1798)武举人袁大鹏重修,城楼为三开间重檐歇山顶式木结构,屋顶为青灰色瓦面,泥塑脊饰,定广门城墙墙体上设有垛口、炮台,城墙雄伟壮观、气势恢弘,是古时贵阳南面最重要的军事防线,有“筑南门户之称”。城楼为三开间重檐歇山顶式木结构,屋顶为青灰色瓦面,泥塑脊饰。城墙墙体上设有垛口、炮台,露出的两个黑黝黝炮口警惕地注视着前方。
西侧右登城墙。
周王氏媳刘氏节孝坊位于定广门外的塘上街,建于清同治八年(1869年),牌坊格局与百寿坊一样,四柱三间。牌坊旌表的人物是周朝忠之妻王氏和儿媳刘氏。王氏含茹苦拉扯儿子,儿媳刘氏嫁到王家后,丈夫后来也去世了,婆媳俩靠做手工活维持生计,刘氏还尽孝将婆婆伺候到耄耋之年,且为周家尽心抚养子孙,传为佳话。节和孝萃于一门,博得皇帝一喜,嘉奖婆媳两世,被赞为“为黔疆扶正气”。在横梁上方雕有精致的"双龙抢宝",匾额上方梁柱有浮雕"荷花图",图上方雕有五龙图、中间有"圣旨"两字。中间门联:八十载心血频枯,绕膝含饴为我遗孤坚白璧;一再传冰霜共饱,和丸画狄于人大节著青城。
游览至此结束。最后,附上古镇一些随拍。
真正的斗鸡!
多年不见的鸡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