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变讲堂为练堂

 三驾马车1966 2019-11-14

变讲堂为练堂

听课随想

1.

大学生的学习情形很特殊,他们可以一天只听一次大课,被导师狂灌半本书,然后自己有充足的自主时间再去自学消化、自主训练、自主掌握。但是,大学毕业的学生站到中小学课堂上做老师的时候,却绝不能复制大学里那种原本就很不正常、很不科学的教学模式,一个最简单的原因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每天的学习时间都被各个学科瓜分完了,他们哪来的课后自主学习时间呢!课堂上不组织学生训练的话,那就只能逼着学生牺牲休息和锻炼时间自主学习了。

2.

最应该是唇枪舌剑、锋芒毕露、思维碰撞、激情飞扬的文科课堂,却几乎全面地呈现出死气沉沉、萎靡不振、万马齐喑、枯燥乏味的状态。教学还没有开始,教学就已经结束了。文科教学主要成了对教材的串讲,成了机械地记忆干巴巴的各类知识、各种结论的无聊的活动了。

3.

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有什么不同?爱岗敬业,各司其职应该如何理解?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是什么?—我们的高中政治课上在很严肃地界定、辨析这些被神圣化了的问题,在更严肃地准确记忆、表述被神圣化了的答案。这样的课程设置能培养出未来的思想大师么?

4.

一呼一应式的满堂灌,对性格外向而又听话的学生尤其是女生来说相对有益。

老师边讲边口头禅式地问:是不是?这一小部分学生跟着应答:是。

老师边讲边口头禅式地问:对不对?这一小部分学生跟着应答:对。

老师边讲边口头禅式地问:明白不?这一小部分学生跟着应答:明白。

于是,老师感觉挺好。

那些不愿应答或不屑应答的学生,久而久之有些也就真的变成了差生,而老师就理直气壮地批评道:不专心听讲。

5.

如果教师一定要有口头禅的话,最宜形成这样的口头禅:为什么呢?

教师可以也应该把为什么作为自己的口头禅,时时发问,以问带讲,更以问代讲。高水平的口头禅更可以也应该在为什么之后停顿几秒钟,或让学生口头回答,或让学生内心思考,然后再推进教学。

其实,启发式教学的本质无非如此。

6.

不少教师常有这样的不良习惯:一个难题,明明已经有学生做出了正确的口头回答或是板演解答,但老师自己偏要把学生的回答再复述一遍。

为什么老师要这样做呢?为什么不能让学生自己再复述一遍或是让其他的学生复述一遍呢?甚至,是否真的需要再复述这一遍呢?

很多时候,教师之所以这样复述,未必是要讲给学生听,而是下意识地为了讲给自己听,因为只有这样,教师自己才能进入到教学内容中去。由此类推,在“满堂灌式的课堂上有太多的学生在太多的时候思维游离于教学进程之外了。

7.

教师要避免课堂教学时间碎片化,即每三两分钟就变换了教学内容,这会让学生眼花缭乱,心浮气躁。教师要善于以5分钟为单位来设计教学进程,一节课由若干个5分钟、10分钟、15分钟这样的片段组成,这才有利于学生相对专一地完成某个特定的学习内容。

8.

早上课几分钟也行,晚下课几分钟也可,多讲几分钟无所谓,少练几分钟没关系,凡这种自己也没有时间意识的教师,不可能打造出高效课堂。

9.

越是优秀的学生越需要自主支配的时间,越会自主支配时间的学生也越优秀。自主学习不只是一种优良的学习习惯,本质上就是一种生存的重要能力。

10.

教师普遍有这样的心态:看到有人来听课,就刻意地要多讲一些,表演一番,卖弄一通;否则,于心不安,觉得对不起观众。

其实,教室里真正的演员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听课者要看的也是教师这个导演如何组织全体学生精彩演出,而不是盯着教师一人在讲台上忙乎。

越是听课越少讲。教师不妨有一点这样的教学自觉。

11.

或曰课堂应以学生为中心,因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或曰课堂不应以学生为中心,因为那样的话教学就成了放羊。或曰课堂应以教师为中心,因为教师才能有效主导教学;或曰课堂不应以教师为中心,因为那样的话教师就成了课堂的主宰。或曰学生和教师都是中心,双方都很重要,是谓双中心;或曰学生和教师都非中心,课堂训练才是中心,师生双边活动都要围绕训练展开。

都有理。一线教师到底听谁的?校长强硬的话,就听校长的;校长不强硬的话,就各听各的。教学改革的困难性就在这里。

12.

可以说,整个基础教育阶段各个学科内容都与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常常被教师演绎成了抽象的概念游戏,教学没了趣味,和学生的生活不发生关系,和学生本人更无关系。这就是无趣、无味、无生活情景的课,就是毁掉学生兴趣的课。

13.

中国各类考试的命题者常常在绞尽脑汁地挖陷阱、设圈套、摆迷魂阵,试题的功能常常是在培养学生如何识骗、破诈、斗心眼,而不是引导学生真诚地去解决真实的生活问题。这如何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健全人格的培养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