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祠春晖:广州白云区龙岗村祠堂群

 风吟楼 2019-11-14

广州市白云区钟落潭镇龙岗村,曾氏于明初创村,迄今已发展为七千余人的大村落。在龙岗村的西面比邻排列着四座曾氏祠堂,现在既是村中祭祀、婚宴等礼俗举行的场所,也是村中的图书室与老年人活动中心。祠堂保存完好,颇成规模,“古祠春晖”也被评选为“白云十景”之一。

曾氏大宗祠为村中规模最大的祠堂。祠堂匾额为该村裔孙曾繁荫手书,上款为民国甲申(1944年)仲冬,应是民国时期祠堂重修的时间。第二进为4柱3间3楼牌坊,正面坊额题刻“奉议大夫”,上方有“恩荣”2字,牌坊后面题刻“唯一流芳”。牌坊整体保存完好,显得尤为精美。祠堂堂号“追远堂”,取自《论语》曾子所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祠堂正厅有曾子的塑像。


大宗祠内收集有几方村中的碑刻、旗杆夹及匾额。旗杆夹为“光绪十九年癸己恩科,中式第二十三名举人曾文鸿立”,为该村举人曾文鸿所立,旁边有一残匾“中和里”,落款为“文鸿敬书”,显然也是他的书法。两方碑刻分别为曾氏宗族为保护族内风水及景观所立的示禁碑。

曾氏宗祠规模与大宗祠相近,现在作为村中的图书室。

应阳曾公祠门额同样为曾繁荫手书,上款为民国甲子(1924年)孟春吉立。

曾惠公祠现为村中老人活动室,匾额没有上款署时间,落款为“顺德何百敏敬书”。

祠堂广场所立旗杆夹较为特别,其文字为“宣统三年辛亥,两广方言高等学堂最优等毕业举人曾繁荫立”,此处涉及到清末废除科举后的选官制度:

科举废止后,学堂选官制度为清廷选官之正途,光绪三十年实行癸卯学制,颁行《学堂选举鼓励章程》,该学制规定高等教育机构分三级,通儒院、大学分科、高等学堂。与高等学堂平级的学堂还设大学预科、高等实业学堂、实业教员讲习所、优级师范馆等。由学堂考试合格的毕业生,给予相应的功名。其中高等学堂毕业生中等以上作为举人。[1]

两广方言高等学堂由两广总督岑春煊创办,负责外国国语教学,曾繁荫作为学堂最优等毕业生,故授予举人功名。不过曾繁荫毕业的时间已是宣统三年,不久清王朝便结束统治。

在应阳曾公祠地面放有另一面旗杆夹显示着他后来的行迹,旗杆夹上书“民国四年第四届县知事试验及第,分发四川即用知事,曾繁荫敬立”。在辛亥革命后文官制度紊乱的情况下,北洋政府通过建立知事试验制度来规范县知事的任用资格,其中分为试验及格录取和保荐免试审查两种录取方式。[2]可以看出曾繁荫在民国后,通过了县知事的考试,被派往四川任职。两方旗杆夹,分别反映了清末和民国不同的选官形式。

由于身处郊外,龙岗村并未像市区村落一样建成密密麻麻的握手楼,依旧保留着有传统村落的痕迹。

已经荒废的龙岗体育中心,依旧贴着姚明的宣传海报,颇让人怀念。

[1] 张靖:晚晴选官制度变革研究;

[2] 魏光奇:北洋政府时期的县知事任用制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