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包如发老祖旧祠堂的旧事

 太平时光 2019-11-15

我们的先祖如发公,儒林中瀚来到廉州做官,做什么官,现在难以考证。据博物馆的馆长说,清朝年间一场火烛烧毁了当时的图书资料。但是【廉,州府志】清朝年间有四修或六修之说,民国曾经有【合浦县志】,这些县志、府志的乡贤篇章有无记载我们先祖如发公的官场史料,有待于裔孙后人立志去考证了。

如发公到廉州后在牛角村居住,应该是现在的牛角街。此街位于真君街即东坡步行街的西面,是一截不贯通的胡同,即是廉州中山路原来大东门城楼(已于七十年代拆除)的南侧,与现在的廉州第一幼儿园(称“一幼”)毗邻。一幼原来的大门在“水洞口”街30号,门口向西,幼儿园的后背东面是将军塘,贯通师范学校的长塘。十多年前填了将军塘,变成了现在的真君街即东坡步行街-----商业街。现在一幼的大门改在东边,即对着真君街,而我们的如发公祠堂,就座落在一幼的院子内靠南边。

解放后军队接管了如发公祠堂地院,在这个地院里还有其他姓氏祠堂。

解放后,部队占据了祠堂变成军队修理厂。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的增加,祠堂地院又演变成镇属的幼儿园。象廉州县城的一幼、二幼都是建立在祠堂地院之上的。我们的如发公宗祠所在的地院,变成了百家姓的幼儿园之后,已是拆建三轮回,再也无法寻找当年宗祠的痕迹。

经历过如发公祠堂变迁的老人也无法再寻觅。几年前听为数不多的知情老人说,如发公祠堂有一定规模,青砖红木结构,几条支撑石柱都刻着对联,虽然宗祠荡然无存,但宗祠内的诗句、对联却深深烙在这些老人的心里。这些诗句还清楚地记载我们包氏这一支人出自上党郡。

在此,我把诗句、对联分享给各位宗亲。【上希太学,党重文林】石刻在学舍门首,【学宗至圣,舍聚群英】石刻在大厅门前(注,此四句是家全老人提供,仅有第三句与大屋头家谱有出入。即"学尊圣贤"与"学宗至圣")

(注2022.5.26与俊德、孝忠找到85岁的若琇老人,了解老祠大门对联一事,若琇老人说:祠堂是三进,大门紧临水洞囗街,门头上的牌匾是大理石雕刻的"上党学堂"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每年用金水填描一次年年如此。两边对联年年更新,内容不同。由若锈的爷爷包宪羲,字学轩,清朝末年秀才,学堂教书先生书写),【学海山田听雨泽,轩梗水洞避风潮】。前面四字诗,是藏头诗,如果每句的第一个字连在一起,即是【上党学舍】。以上诗句的学识、奥秘,、意境有望宗亲各抒己见,共同探讨。

根据曾经在老祠堂居住过老前辈若琇老人说,现在水洞囗30号的廉州第一幼儿园地院,有我们包氏祠堂,面临4米左右宽的水洞囗小街。临街有高大的门楼,在门楼内还可向外摆小摊卖东西。门头牌匾是固定的,材料是用大理石这一类的材质石料,刻有四个金光闪闪【上党学堂】的大字,采取每年用金水描新装裱一次,年年如此。两边的对联也由若锈的爷爷包宪羲,字学轩,清朝末年秀才,学堂教书先生书写更换张贴。他的毛笔大字小字特别靓,还编有包氏族谱,是纱纸抄编的。还有庞氏、花氏编有外姓人的族谱。2022.6.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