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求是”是为人民服务的底线。梳理近年一些案例可以发现,少数党员领导干部站位比底线更靠下,不切实际“拍脑袋决策”“搞面子工程”,滋生出不少官僚主义、形式主义问题。 有的部门调研不实、规划失误“留尾巴”。某地推进棚改,项目拖了7年,还有八成居民没回迁;有地方进行水库维修加固尾水渠工程施工,工程设计触及林地采伐红线,变更设计再施工时又触及林地承包红线,两年下来仍未开工。 有的民生项目选址不当惹民怨。某地设立乡镇客运分站,4个中有3个处于闲置状态,物业、水电等费用需照缴,造成国家专项资金浪费;一省级儿童医院新址偏远,只通一趟公交车,运行时段是早6点到晚7点半,另外两条公交线就近下车需步行2.5公里,群众直喊求医“路漫漫”。 还有的地方工作作风浮夸令人忧。有地方医改推进没几天,就忙着说成效,部门“一把手”将白纸黑字拿在手、说出口,脸不变色、熟视无睹;某县“创文创卫”,财力不允许、标准够不着,但硬是“赶鸭子上架”跟着走。 面对“实事求是”,很多党员领导干部心态不一:有人把它看成一面“镜子”,敢于用它照出问题,及时加以改正;有人视其为方法,借助它不断思考,最终解决了难题;还有人扭过脸、背过身,“绕着实事求是走,离开实事求是干,实事求是靠边站”。 那些甘愿让实事求是在心中“蒙尘”的党员领导干部,都有一套自我麻痹的逻辑和说辞:被通报的是别人,不是自己;“大家都在错,我也可以错”……久而久之,促成“假大空”,给群众添了堵,给自己挖了坑。 党员领导干部是一个“风向标”,能影响“一方水土”。党员领导干部坚持实事求是,普通群众作风就实;党员领导干部自以为是、胡乱拍板,普通群众就跟风仿效、不讲担当;党员领导干部带着群众“补补课”,实事求是就能成为众人的硬本领、真功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