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肉庄藏 宋代 陶制“磨喝乐” 在宋代的陶瓷中,偶尔能见到一些孩童形象的陶瓷塑像,它们往往神情呆萌,憨态可掬,衣着讲究,就像隔壁领居家的熊小孩儿,只要不说话,还是挺可爱的。只是,我有些疑惑,这种看似没有实际用途的宋代版“泥娃娃”,在宋代是干嘛用的呢?难道仅仅是一个摆设件吗? 宋瓷里的萌娃娃 宋 影青素胎童子 《青白瓷精品鉴赏》 宋 影青素胎童子 大肉庄藏 金 持莲童子像 天津博物馆藏 金 红绿彩持莲童子像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宋代泥塑童戏像 镇江博物馆 这种孩童形象的陶瓷塑,在南北一些窑口均有生产,甚至会有其他材质制成的,它们在宋代有一个专有名词,叫做“磨喝乐”,也会被宋人称之为“泥孩儿”。它们并非纯粹的摆设,而是七夕节妇女们用于“乞巧”贡奉品之一,也有求子的寓意。 像记录宋代人文化生活的《东京梦华录》中就有记述: “七月七夕,潘楼街东宋门外瓦子、州西梁门外瓦子、北门外、南朱雀门外街及马行街内,皆卖磨喝乐,乃小塑土偶耳。悉以雕木彩装栏座,或用红纱碧笼,或饰以金珠牙翠,有一对直数千者,禁中及贵家与士庶为时物追陪。” 这段文字表明,在宋代,一到七夕节的那天,街市上就有许多“磨喝乐”售卖,就是这类泥塑、瓷塑的小人偶。其中有一些做的非常精致、奢华,会用木头雕刻围栏、底座,用红纱隔罩,或者是装饰金银珠宝点饰。无论是富贵之家,还是平民百姓都会备好此物。可见在宋代“磨喝乐”的流行程度非同一般。 《瑶台步月图》页,宋,绢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 故宫所藏的宋画《瑶台步月图》中,就有一名手拿托盘,托盘上放置“磨喝乐”人偶的场景。 这些个小人偶的功能算是搞明白了,不过这个名字却令人不解,“磨喝乐”是什么意思呢?其实,这个名字是带有基因密码的。 佛教中的护法神 “磨喝乐”,也作摩睺罗、魔合罗。目前对于其考证,最主流的一种说法,是源自于印度传来——“摩睺罗迦”(mahoraga)。“摩睺罗迦”虽然是磨喝乐的来源,但其形象却截然不同。这正是佛教经过一番中土化,在这片异国土壤生根、发芽、然后长出新枝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同时也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本土文化和世俗的需求,所诞生的一个可亲的形象。 我们在一些石窟、壁画中,看到的摩睺罗迦,往往是一个威严、甚至是有些凶狠的护法形象。因其“蟒神”的人物设定,它往往是人身蛇头,或者有蟒蛇缠绕的形象出现。 明代 摩睺罗伽像 彩塑 北京海淀大慧寺 四川巴中水宁寺第八号龛 摩崖石刻 盛唐;右侧壁阿难、紧那罗、菩萨、天王、摩睺罗伽、力士、阿修罗 摩睺罗伽 榆林窟第25窟;图中分别是:头饰金翅鸟的迦楼罗是取龙为食的金翅鸟王,摩侯罗伽是大蟒神,人非人戴狮头盔 “摩睺罗迦”为佛教中“天龙八部“之一,八部包括:天众、龙众、夜叉、乾达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他们是八种神道怪物,在许多大乘佛经叙述佛向菩萨、比丘等说法时,常有天龙八部参与听法。《法华经:提婆达多品》:“天龙八部、人与非人,皆遥见彼龙女成佛”。 如果不了解这其中渊源,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有些可怕的“非人”护法神形象,与一个普通的世俗中的孩童形象,二者之间会有什么关联。 好啦,看完磨喝乐的两副面孔,不知道你更爱哪一副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