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便于博友查看,特将此长条形栏目放大,并分为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
1939年10月20日《阵中日报·军人魂》发表的《作家书简》之二(上半部分)
--------------------------
1939年10月20日《阵中日报·军人魂》发表的《作家书简》之二(下半部分)
作家书简
——致本报编辑之二
1939年10月20日《阵中日报·军人魂》
靳以(1)
某某先生:
得着你的信很高兴,因为时时想写一点什么,连信寄去,可是这么许多天什么也没写成,只得先回你的信,免得你悬念。
你要我写文章,使我踌躇了许久。对于这些保卫国土的战士,实在没有说话的资格。别人站在第一线上奋斗,我们躲在后边,实在觉得惭愧;不过我还是要努力试一下的,如有作成即寄上。
我在这边《国民公报》编了一个副刊《文群》,已出五十几期,性质仍和以前的《文丛》差不多,希望你写些文章来,万字以内的都好。你的长篇准备写多少字?希望你时常有信来。
端木蕻良(2)
某某先生:
来函敬悉。知正致力长篇,深喜。
所嘱为文当如约,唯希先将《阵中日报》惠寄一二,以便知其字数、性质也
……
黑丁(3)
某某兄:
十天前,给你用航空寄来两篇稿子,并且还有一信附在里边。现在当能收到了。
我来渝后就有病,这半个多月更厉害了,除了时时刻刻发疟疾,而且右背上生了两个痈,每天到医院去治,性命几乎送掉,谁想着两个还没有全好,而右腿膝盖旁边也生了一个,这几天痛得要命,现在正看,能好不能,真难说。总之,倒霉极了!你说怎么办呢?东西不能写,生活又要自己想法来维持。曾克也发疟疾,不过她还不要紧,工作还能做。她除了写点短东西外,近来正给《妇女生活》写一个长的东西,按期发表。
……
萧乾兄据说赴英伦去教书,可是欧洲大战爆发了,不知他去了没有?给他信未见复。
……
蒋弼(4)
某某兄:
……
牧良仍在汉中,兄信已转去,勿念。
日前雪垠兄曾过舞阳,其时彼此都不知道,没能会到。弟不日拟赴洛一行,届时当与兄详谈一切也。
梅林(5)
某某兄:
航信暨平快信均收到,你给我的责任太重,恐怕不容易担当,同时也恐怕不容易弄出成绩。在目前,前线的作家没有时间执笔,在后方的,则写不出来。即使偶尔“灵感”来临,写下的东西,也寄给外地所谓“有地位”的刊物去了。何况他们有着这种通病,看不起小刊物或报纸副刊。
南洋郁达夫来了不少信与稿子,除了一二个私人有感情的友人敷衍的写了几行短文寄去之外,谁也没有寄过一篇较为“有点意思”的东西。
由此,可见投稿之难。
但我总尽可能的替你做点我们能做的。
最近罗荪或者有一篇东西,猛克方面我寄信去,黄药眠、王余杞及其他友人大概可以帮帮忙的。我呢,或者写一篇短篇小说看看。
黑丁在会里住了一些时候,我们曾打算办个《小说季刊》,可是和出版商接洽不成功,于是作罢。黑丁谈你的情况颇详,因此我希望你消灭心理上的暗影,要很快的把身体休养强壮起来。
注释:
(1)靳以:(1909—1959),原名章方叙,天津人。少年时代在南开中学读书,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抗战期间任重庆复旦大学教授,兼任《国民公报》副刊《文群》编辑。
(2)端木蕻良:(1912—1996),原名曹汉文,辽宁省昌图县人。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历史系,同年加入“左联”。1938年5月与萧红结婚,1938年至1940年在重庆复旦大学任教,编辑《文摘副刊》。
(3)黑丁:(1914—2001),原名于敏道,山东即墨人。1933年加入左联,抗战爆发后辗转华北战场,参加抗日宣传。1938年赴武汉,与臧克家等组成“文化工作团”,赴第五战区进行抗日宣传。1939年到重庆,参加“中华文艺界抗敌协会”,1940年与妻子曾克同赴延安,历任延安文艺抗敌协会理事、秘书长等。
(4)蒋弼:(1911—1942),原名欧阳弼,湖南宁乡人。1931年求学于上海光华大学教育系,同年参加左联,1934年北上入北平师范大学读书。参加“一二·九”运动。抗战爆发后,跟随学校到西安,后参加西北军学生队,参加台儿庄大战,为第31军第31师池峰城部战地服务员,编辑《战地半月》,1939年进入太行山八路军晋东南根据地,参加文教总会编辑工作,1940年到晋东南鲁艺,主编《鲁艺校刊》,出任“文协”分会负责人和《华北文艺》主编。1942年5月,在日军对太行山区发起的“铁壁合围”的大扫荡中被俘,押往太原,被敌杀害,年仅32岁。
(5)梅林:(1908—1986),原名张芝田,广东大埔人。家贫,青年时代在南洋谋生。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回国,参加革命。抗战爆发后,梅林到武汉,参加发起“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工作,并先后在武汉、重庆、上海等地任该协会秘书、理事以及会刊《抗战文艺》、《中国作家》编委。建国后任震旦大学教授,在上海古籍出版社任编辑。1986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