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你名为诗,诉我静夜思

 bijidaziran 2019-11-18

说起静夜思,绝大部分人都会想到诗仙李白的“床头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但是,对于中医药人来说,还有另一首静夜思不得不提。那是一首词——《满庭芳·静夜思》。词云:

云母屏开,珍珠帘闭,防风吹散沉香。

离情抑郁,金缕织硫黄。

柏影桂枝交映,从容起,弄水银堂。

连翘首,惊过半夏,凉透薄荷裳。

一钩藤上月,寻常山夜,梦宿沙场。

早已轻粉黛,独活空房。

欲续断弦未得,乌头白,最苦参商。

当归也!茱萸熟,地老菊花黄。

此词一说为辛弃疾所作(一说为宋·兰湄所作)。

词中含二十四种中药名:云母、珍珠、防风、沉香、硫黄、柏叶、桂枝、苁蓉(从容)、水银、连翘、半夏、薄荷、钩藤、常山、缩砂(宿沙)、轻粉、独活、续断、乌头、苦参、当归、茱萸、熟地、菊花等。

辛弃疾早年就擅长填词,据传,他在新婚之后,便赴前线抗金杀敌,疆场夜静闲余,便用药名给妻子写了一首《满庭芳·静夜思》,来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如果此说法属实,那么这首词大约作于辛弃疾(1140~1207)二十一至二十二岁。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在其后方的汉族人民由于不堪金人严苛的压榨,奋起反抗。二十一岁的辛弃疾也聚集了两千人,参加了由耿京领导的一支声势浩大的起义军,并担任掌书记。当金人内部矛盾爆发,完颜亮在前线为部下所杀,金军向北撤退时,辛弃疾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奉命南下与南宋朝廷联络。在他完成使命归来的途中,听到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义军溃散的消息,便率领五十多人袭击几万人的敌营,把叛徒擒拿带回建康,交给南宋朝廷处决。

在时光的流转中,诸多文字散逸,时至今日,此词是否确为辛弃疾所作已不可考,然而,在现存的辛词《稼轩词》中,还有另一首明确记载的词中也出现了诸多中药名,那就是《鹧鸪天·代人赋》。词云: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淳熙八年(1181年)辛弃疾信州(今江西上饶)带湖新居落成,以“稼”名轩,自号稼轩居士。淳熙九年(1182年),稼轩居士罢居上饶带湖宅第,直至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春方才离家赴闽任。宁宗庆元元年(1195年)稼轩居士二度罢居上饶,次年带湖雪楼被焚,举家徙居铅山瓢泉。

而这首词便是稼轩居士闲居带湖之作。词中提到的中药名有:桑(桑叶、桑枝、桑白皮、桑葚子),蚕(蚕砂),黄犊(牛黄、水牛角),桃(桃仁、桃花),荠菜花(荠菜)等。虽是谪居,然而一山一城、一药一物中,流淌出的却满是陶渊明式的田园静美。或许药石可疗身,而这些唯美的药名沉淀于诗词歌赋中,亦可使人心归于夜之恬静。

撰 文 小风筝

平台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