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病毒性角膜炎(基质型)的中医辨证施治

 竺言小聚 2019-11-18

  

  病毒性角膜炎(基质型)和树枝状角膜炎(即角膜匍行疹),都属于病毒性,但前者病情发展快,重者一二天内能使视力下降为眼前手动,轻则一周或十天使视力下降为眼前手动。这说明角膜的炎症很快向深层发展。而后者树枝状角膜炎,炎症早期在表层,视力下降缓慢,当然如果治疗不当,炎症范围扩大,溃疡成地图状或坏死状时候,和前房积水化脓穿孔等,视力也会明显下降,但是这往往须一二个月后。

  病毒性角膜炎基质型的,初期也和树枝状角膜炎一样,角膜表面可以有树枝状染色阳性,但是多数患者数天后染色即转为阴性,而向深度发展,如治疗不宜,溃疡范围也可扩大,如坏死状或有前房积脓或弹力膜膨出,甚至穿孔。但是它和树枝状角膜炎不同处为角膜基质侵润,角膜水肿,角膜内皮有皱褶和内皮有色素,当病情好转时,角膜水肿退去,能出现角膜后细小沉淀物(kp),而那些沉淀物往往是陈旧的了,即kp为色素性了。当内皮皱褶消失,内皮色素减退侵润成为浅层时,病者视力能上升到1.0,但是如果初发角膜溃疡面大,如坏死状的,它的炎症虽然消退往往留下了云翳,使视力有一定的障碍。

  病毒性角膜炎基质型的,在中医书籍上没有绝对相同的名称,但是有相对类似的,当角膜上皮树枝状染色阳性时,似和古书上所讲的花翳白陷相似;如角膜溃疡范围大而深,坏死状的,似与凝脂翳有些相仿;但是如果角膜上皮生长好,角膜有水肿,如毛玻璃状的,又似和混睛障有些相似。

  通过临床实践,病毒性角膜炎基质型的治疗法则也和角膜溃疡一样分为虚实二型,但实证中没有肝经实热症,虚证中有纯虚者,同时因为此症病程较长,如实证病人一般用药二三个月后,舌苔已经转变为正常,病人主诉出现眼花,侵润变浅时,视力进步停止时,可以加用补虚药,这样,能使炎症有明显的减退和视力又有飞跃的提高。

  辨证施治

  实证

  身体健康无慢性疾病,年轻发病时间短,舌质坚歛苍老脉数有力。

  一、湿热型

  脾经有湿热者,有全身症状,如胃呆作呕,头重体倦,胸闷气窒,或小便短赤,大便溏薄,平素脚有湿气,今忽无或减少,口腻而臭味。

藿朴四苓汤——舌淡苔腻或舌边际赤苔减少者。

藿香梗9克 川朴3克 茯苓9克 猪苓9克 泽泻9克 苍术9

主诉口苦加连翘9克 条芩9克;如苔黄腻者加黄柏9克 山栀9克;口干加滑石12克;苔中间厚减者加枳壳9克;胃呆加陈皮3克;作呕加川朴3克 陈皮3克 甘草3克;后期主诉眼花可加党参 9克,苍术换成白术。

  二、风热型

  肺经有热目赤胞浮肿多泪

  1、桑菊饮加荆芥——口干引饮或咳嗽无痰舌赤或舌尖有刺,脉浮而数。

  桑叶9克 杏仁9克 白菊花9克 生甘草3克 薄荷3克(后下) 连翘6克 芦根24克 桔梗4.5克 

  后期加太子参、麦冬。

  2、栀豉散——泪多胞肿主诉或有畏寒者舌淡赤苔薄白脉浮缓。

  病例2人,因视力提高0.3即回乡后期未知。

  淡豆豉9克 杏仁9克 桑叶9克 荆芥9克 薄荷3克(后下)桔梗4.5克 生白芍9克  炒山栀9克 白菊花9克 甘草3克 

  3、温胆汤加杏仁荆芥象贝母——有咳嗽,舌赤苔白(舌苔较用栀豉散者厚)脉滑。

姜半夏9克 陈皮3克 茯苓9克 甘草3克 淡竹茹12克 炒枳壳6克 杏仁9克 荆芥9克 象贝母9

  如口干加花粉9克。

  后期如辨证为脾虚可加党参9克、白术9克;如血虚可加生地24克。

    

  虚证

  病程已长,年岁较大在四五十岁以上者,身体衰弱有慢性病者,舌质浮胖娇嫩,脉细

  1、知柏地黄汤——发稀脱落,有肾亏现象,病例3人,舌质嫩而赤苔黄脉细属于阴虚火旺症

  生地24克 山药12克 茯苓9克 丹皮9克 泽泻9克 芋肉9克 知母9克 黄柏6克 

  2、复脉汤——面黄肌瘦,有贫血现象,舌赤中光泽乏液脉细者,病例2人,属阴血亏损症

  党参9克 麦冬12克 生地24克 炙甘草6克 阿胶9克(另炖化冲服)火麻仁24克 红枣10

  3、五味异功散加猪苓9克 泽泻9克(即五味异功散合四苓汤)——舌苔带腻而胖脉细,该症如湿热型状而实为脾虚湿胜症,后期重用党参12克白术12克减去渗湿药猪苓、泽泻等。

五味异功散加

党参9克 白术9克 茯苓9克 炙甘草3克 陈皮3克 猪苓9克 泽泻9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