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米质的感官评定

 昵称37581541 2019-11-19

     1995年第2期第37页-39页《中国稻米》发表了“米质的感官评定”一文,在这里作个分享。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人们对稻米食味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客观地评价稻米食味,对品种选育和消费都是一项很重要的基础工作。日本早在70年代初期就着手食味育种,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食味鉴定方法,在此作一介绍,供大家参考。

一、原理

稻米的感官评价称为食味试验,是根据个人感觉的主观评价,通过群体来消除主观因素,从而起到客观评价的作用。为此,必须正确地组成评定人,降低评价误差,再采用近代统计学理论,使试验标准化。

二、选择评定人

食味试验,由于是评定人的评价结果,故受到个人差异的影响。因此,试验必须有24个人以上,评定人的组成要考虑以下各点:

1.参试人员要保持稳定;

2.年龄范围要广,例如以20岁为基准,20~39、40岁以上的人大致相同;

3.因男女口味有差异,要求男女人数基本一致。

此外,还有一点必须说明,有时须先行考察评定人的辨别能力及试验重演性,再确定参试者。

三、供试样品数目

一次鉴定的样品数,为避免品尝前后米饭温度的变化太大,以及参试者感官疲劳的影响,以4个为限,试样在5个以上时,以4个为基础进行2次试验,试验安排如表1所示。每次试验必须有对照品种,使试验具有连续性, 一天试验次数不能超过2次。

  表1  5个样品以上的试验实施方案

样品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5

1 2 3 4

1 2 3 5



6

1 2 3 4

1 2 5 6



7

1 2 3 4

1 5 6 7



8

1 2 3 4

1 4 5 6

1 2 7 8


9

1 2 3 4

1 2 5 6

1 7 8 9


10

1 2 3 4

1 5 6 7

1 8 9 10


11

1 2 3 4

1 2 5 6

1 7 8 9

1 7 10 11

12

1 2 3 4

1 5 6 7

1 8 9 10

1 7 11 12

13

1 2 3 4

1 5 6 7

1 8 9 10

1 11 12 13

四、试验烧饭用锅及餐具

1.1.8升的电饭煲4个;

2.白色盘子,直径约20厘米左右,盘子的边上均等分地粘上塑料粘胶带(红、黄、蓝、绿等),但顺序不能相同,4个参试品种6个顺序,如有24个人参加,则分成8组,每种顺序盘子4个,所有的盘子按组编号(图1)。

图1  置样及品尝顺序

3.盛试样米饭用的小型容器(可用100 ml的小烧杯);

4.筷子、杯碗等。

五、煮饭及盛饭方法

1.煮饭方法

煮饭方法影响米饭的食味。作为样品,所有的米饭必须在同一条件下煮。可定标准如下:

①用1公斤精米淘冼干净,水浸30分钟

②水浸后,放人适量相等的水;

③按下开关煮饭后,不能打开锅盖;

④开关跳开后再闷约30分钟。

2.盛饭的方法

把盘子按顺序放好,每种颜色边放一种样品,用小型容器装约50克左右的饭,弄成团状放人盘子(图1)。准备好试验记录用纸(表2)放于盘子下,编号必须与盘子的相同。再准备好白开水及杯子,用于漱口。

六、品味顺序

因为品味顺序影响结果,因此必须按顺时钟方向进行。一般以红色的饭为对照,其它样品按顺序一一与它比较。

七、试验结果的记录

参试者先在表上写上自己的编号和姓名。因为有外观、香味、味道、粘性硬度及综合评价,要按顺序一项一项来。以对照品种为基准0,其它品种与对照(红色)比较是好还是不好,根据自己的判断填入表中。综合评价不一定要包括所有项目,而是对总体的判断。

八、试验结暴计算

根据试验结果(表2)作成表3。

  表2  食味结果评定表

编号:       姓名:

颜色


好差


级别

极差

很差

较差

略差

稍差

相同

稍好

略好

较好

很好

极好

评分

-5

-4

-3

-2

-1

0

1

2

3

4

5

外观












香气












味道












粘度












硬度












综合












  表3  试验结果计算表

小组

参试者编号

姓名

年龄

综合评价

No.2

No.3

No.4

S

A

1

××


1

-1

-1

-1


2



-1

0

0

-1


3



1

1

2

4


4



0.5

0.5

0.5

0.5


S



1.5

0.5

1.5

3.5


R



(2)

(2)

(3)


B

5



0

2

1

3


6



-1

1

1

1


7



-1

1

1

1


8



-1

1

2

2


S



-3

5

5

7


R



(1)

(1)

(1)


C

9



0

0

1

1


10



0

1

0

1


11



0

0

2

2


12



0

2

1

3


S



0

3

4

7


R



(0)

(2)

(2)


D

13



0

0

1

1


14



0

0

0

0


15



0

1

0

1


16



1

1

0

2


S



1

2

1

4


R



(1)

(1)

(1)


E

17



0

1

1

2


18



1

0

-1

0


19



0

0

1

1


20



0

1

1

2


S



1

2

2

5


R



(1)

(1)

(2)


F

21



-1

-1

2

0


22



0

1

1.5

2.5


23



0

-1

1

0


24



-1

0.5

0

-0.5


S



-2

-0.5

4.5

2


R



(1)

(2)

(2)


S总和




-1.5

12

18


R总和




(6)

(9)

(11)


判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