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易: 需要足够的人生阅历, 方能读懂一二!

 ytbwqxh 2019-11-19

一有深厚的阅历和人生经验

据说,孔子一开始也是看不上易经的,但是等他五十岁的时候,忽然间看懂了,然后入则在侧,出则在囊。每天都拿在手边,不停翻阅,以至于韦编三绝。原因就是,周易是个哲学书,规律书,没有太多的案例,所以这就需要很多的人生阅历和经验,熟悉历史和人生才能够用自己的背景知识读懂规律,如果没有这些背景知识,很难看懂。

举个例子,1+1=2这就是一个规律,你想看懂,就必须使用自己的人生经验,一个苹果,加上一个苹果,是两个苹果。如果你没有人生太多的经验,就会看不懂,这到底什么意思,一滴水,加上一滴水,还是一滴水。一个男人加一个女人,可能是很多人。没有确定的人生观和经验就会疑惑,一加一到底是几?

点击加载图片

二有强大的文化自信和钻研

很多人国学文化根基不深,历史知识浅,觉得各位圣人高高在上,瞬间,自己就缺乏了自信,人云亦云,不能够独立的思考,不相信自己不借助其他人注释的情况下能读懂。

于是读各家的注释,然后愈加混乱,而畏难,从而放弃。其实每个人,看易经都是一家之言,自己觉得能够给自己带来启发这就够了。一本书的目的也有起到作用了,毕竟我们可以通过很多渠道获得智慧。

举个例子,本来自己走路好好的,偏偏学学这个学学那个,到最后,自己怎么走路的忘了,舍本逐末,的办法。这不就是邯郸学步么,你说对了,就是如此,你自己不自信,就会一无所成。终无所得。为我所用,这才是我们学习的出发点,有收获就好。

吃西餐,为什么要用刀叉,用筷子不行?能便捷的进食,管他什么形式,这就是自信。至于形式,不重要,如果重于形式,恰恰忘了自己是在吃饭。

点击加载图片

三用形象思维对接卦辞诸象

其实西方科学毁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本身我们是一个表象,表意的,右脑思维的国家。西方是一个逻辑,细节的国家。所以中国才会喜欢大写意的国画,西方才会喜欢细节精微的油画。如果用油画的理论来解释中国的大写意,将会大相庭径。

中国讲究的是整体的象。老子道德经二十一章写道“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恍兮惚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我们要追求的是一种整体的感觉。读易经就需要抛弃西式的逻辑思维的方法,而采用建立起景象沟通的办法。

用形象化的办法来学习已经,说白了,就是用画画的办法来互动。你看到不是一堆文字,而是一个画面。不是一堆细节,而是整体规律。

如果能够建立起上述三个背景知识,然后以此为出发点,那么周易不再难,假以时日,必然收获颇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