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病必求于本,本于阴阳之阳虚

 仕仕霖霖 2019-11-21

治病必求于本,本于阴阳之阳虚

现在正值冬季,这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有人欣赏着瑞雪满心欢喜,有人忍受着刺骨的寒风瑟瑟发抖。几家欢喜,几家愁。手脚冰凉让人愁,晚上睡觉捂不热让人愁,很多人认为这是阳虚的表现,真的如此吗?今天我们来认真了解一下什么是阳虚。

什么是阳虚呢?

阳虚就是阳气虚衰,机能减退或衰弱,代谢活动减退,机体反应性低下,阳热不足的病理现象。阳气有温暖肢体、脏腑的作用,如果阳虚则机体功能减退,容易出现虚寒的征象。

哪些原因会导致阳虚呢?

总的来说,分为内因和外因。

内因主要是先天不足,禀赋虚弱;劳倦过度,耗损正气,形气受伤;情志异常,损伤脏腑阳气。

外因主要是起居失常,劳逸失度,损神伤形,耗气伤阳;外感六淫邪气(如:寒邪),表邪入里,损伤脏腑,久则正气耗伤;大病之后,失于调养而损及阳气。

中医中的阴阳

阴阳是中医基础理论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同样也是具有很强概括性的两个字。阳虚和阴虚是虚证中的两个大类。中医学认为阳虚需要具体到脏腑,要辨明具体是哪一个脏腑的阳虚,才能更好的指导我们如何调养自己的身体。

常见的有胃阳虚、脾阳虚、肾阳虚、心阳虚。有一些阳虚见到的较少,例如:肝阳虚,一般认为肝阳不易虚,而易肝阳上亢,但在临床上也可见到肝阳虚的病人。此外,一般不提肺阳虚,而是肺气虚较为常见,肺气虚也包含有阳虚的症状。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常见的几种阳虚吧。

治病必求于本,本于阴阳之阳虚

1、心阳虚

心阳虚证是指心之阳气不足,虚寒内生所引起,临床以胸闷胸痛,心悸冷汗,恶寒肢冷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常见于心悸、胸痹、奔豚气及现代医学的心律失常、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休克等疾病。可见有精神萎靡、神思衰弱、反应迟钝、迷蒙多睡、懒言声低,形寒肢冷,面色苍白或青紫,心胸憋闷、刺痛,脉涩或结代等。

2、脾阳虚

脾阳虚是指脾阳虚衰,失于温运,阴寒内生,以食少、腹胀腹痛、便溏等为主要表现的虚寒证候。还可见有腹痛绵绵,喜温喜按,畏寒怕冷,四肢不温,面白少华或虚浮,口淡不渴,大便稀溏,甚至完谷不化,或肢体浮肿,小便短少,或白带清稀量多,舌质淡胖或有齿痕,舌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3、胃阳虚

胃阳虚指阳气不足,胃失温煦,以胃脘冷痛、喜温喜按、畏冷肢凉等为主要表现的虚寒证候。临床表现有胃脘冷痛绵绵不已,时发时止,食后缓解,泛吐清水或夹有不消化食物,食少脘痞,口淡不渴,倦怠乏力,畏寒肢冷,舌淡胖嫩,脉沉迟无力。

治病必求于本,本于阴阳之阳虚

治病必求于本,本于阴阳之阳虚

4、肾阳虚

肾阳虚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证候。也是人们常常提及的。肾阳虚是肾阳虚衰,温煦失职,气化失权所表现的一类虚寒证候,称为肾阳虚证。多由素体阳虚,或年老肾亏,或久病伤肾,以及房劳过度等因素引起的。

肾阳虚的临床表现有多个方面,如:

神疲乏力、精神不振、活力低下、易疲劳;

畏寒怕冷、四肢发凉(重者夏天也凉)、身体发沉;

腰膝酸痛、腰背冷痛、筋骨痿软;

性功能减退、阳痿、早泄、易患前列腺炎等;

小便清长、余沥不尽、尿少或夜尿频多;

听力下降或耳鸣;

记忆力减退、嗜睡、多梦、自汗;

易患腰痛、关节痛等;

易患骨质疏松症、颈椎病、腰椎病等;

虚喘气短、咳喘痰鸣;

五更腹泻,或者便秘;

身浮肿,腰以下尤甚,下肢水肿;

小腹牵引睾丸坠胀疼痛,或阴囊收缩,遇寒则甚,遇热则缓;

须发易脱落、早白;

形体虚胖或羸瘦;

反映在面部则色青白无光或黧黑。

小剧透

最后来个小剧透,下期咱们将介绍【中医粪便入药是愚昧还是科学?】,感兴趣的你一定要来看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