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样学写古诗词:词的分句

 yun8220 2019-11-22

《中华读书报》征订正在进行,恭请读者朋友到当地邮局订阅。邮发代号1-201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sì)。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苏轼的这首和韵章楶(jié)的《水龙吟》词,在词史上一直非常有名。一般人的说法是章楶的原词像和作,而苏轼的和作像原词,才力之不可强如此。

这首词的末三句,大多数人标点作:“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这样标点,显然是不懂得词的分句要依本于其音乐,而强作解人。因有人错作这样的标点,遂致后人误以为此是《水龙吟》的“又一体”,甚至照此分句法去填这首词。万树在《词律发凡》中说这样标点的人是“昧昧者”,照此填词“极为可笑”。

的确,我们但看宋代《水龙吟》的名作,无不作“五、四、四”的分句法。如苏轼的《雁》作“念征衣未捣,佳人拂杵,有盈盈泪”;辛弃疾《登建康赏心亭》作“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刘过《寄陆放翁》作“算平生白傅,风流未可,向香山老”;朱敦儒作“便争回蕊佩,高驰羽驾,卷东风转”;吴文英《惠山酌泉》作“把闲愁换与,楼前晚色,棹沧波远”。而末句的四言句,又大多写作一二一的句法,有/盈盈/泪、揾/英雄/泪、向/香山/老、卷/东风/转、棹/沧波/远等句,无不如是。这种违背了一般四言诗二二节奏的句法,何以能在《水龙吟》词中大行其道?原因就是此词演唱时,最后一句在第一字、第三字后都有顿挫,以增加词的感染力,这样填词家在填的时候,也多依本音乐的节奏。今天我们即使没有听过《水龙吟》的古乐演唱,也能从这种一二一的节奏中,感受到盘郁拗怒的气息。

苏轼的这首杨花词中,还有“也无人、惜从教坠”“梦随风万里”“恨西园、落红难缀”这三句,与诗的句法不同。诗的五言句子,只能是上二下三的句法,但“梦/随风万里”却是上一下四。此处辛词作“把/吴钩看了”,陈亮《春恨》词作“恨芳菲世界”,宋人大多写成上一下四的句法。而“也无人、惜从教坠”“恨西园、落红难缀”二句,是诗中绝无而词中常见的七言句法,它是上三而下四,诗中的七言却只能是上四而下三。上一下四,或上三而下四,以至上三下五、上三下六的句子,叫作“尖头句”,是词中特别常见的一种分句。

万树为了强调尖头句与普通的七言句的不同,他在《词律》中发明了一个符号,叫作“豆”,即句读(dòu)之读的省写,后来《钦定词谱》仍写作“读”,而龙榆生先生的《唐宋词格律》就用顿号来表示了。

朱庸斋先生在《分春馆词话》卷二中说:

词中有豆,为诗中所无。豆不能独自为句,然乃转折至要之处,似断还连,将意境转变。务须矜练,切勿轻易放过。

像张炎《八声甘州》:

记玉关踏雪事清游。寒气脆貂裘。傍枯林古道,长河饮马,此意悠悠。短梦依然江表,老泪洒西州。一字无题处,落叶都愁。

载取白云归去,问谁留楚佩,弄影中洲。折芦花赠远,零落一身秋。向寻常、野桥流水,待招来、不是旧沙鸥。空怀感,有斜阳处,却怕登楼。

“向寻常、野桥流水,待招来、不是旧沙鸥”是两句尖头句,“向寻常”和“待招来”都不能独立成句,它们与下面的话若断若续,意脉相连,两个尖头句连用,显得那么地跌宕多姿。但“空怀感,有斜阳处,却怕登楼”的“空怀感”,就是一个独立的句子了,它与“有斜阳处”并没有似断还连的关系。

又如秦观的《满庭芳》: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楼望断,灯火已黄昏。

“空回首、烟霭纷纷”“襟袖上、空惹啼痕”都是尖头句,而“斜阳外,寒鸦万点”“伤情处,高楼望断”就都不是尖头句。初学者写词,往往该用顿号的地方也标成逗号,这说明他对尖头句法很是懵懂,填词时没有下过工夫去读例词。通常我们只要看一个人标点得对不对,对他的词作水平就可以有大致的判断了。

词中有时候两句相邻的尖头句会对仗,即谓之“尖头对”。如柳永《临江仙引》:

上国。去客。停飞盖、促离筵。长安古道绵绵。见岸花啼露,对堤柳愁烟。

物情人意,向此触目,无处不凄然。醉拥征骖犹伫立,盈盈泪眼相看。况绣帏人静,更山馆春寒。今宵怎向漏永,顿成两处孤眠。

李清照的《多丽·咏白菊》: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恨潇潇、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微风起,清芬酝藉,不减酴醾。

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似愁凝、汉皋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瘦芳姿。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需要说明的是,词的对仗更多是继承了骈体文的对仗形式,而不必如律诗的对仗那样讲究——

词中的对仗可以不避重字,如上引李清照词上片两用“也不似”,下片“似愁凝”“似泪洒”两用“似”字,又如她的名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可以不必平仄相对,只要平仄符合《词律》《词谱》的要求即可,如“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柳永《满江红》)、“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王安石《桂枝香》)、“情高意真,眉长鬓青”(刘过《醉太平·闺情》);

可以在对仗句前面加领字,如“看槛曲萦红,檐牙飞翠”(姜夔《翠楼吟》)“有翩若惊鸿体态,暮为行雨标格”(聂冠卿《多丽·李良定公席上赋》)、“那堪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秦观《八六子》)。

词的对仗又往往带有随意性。两句字数相同而成对仗者极多,但并不是像律诗一样,一定要求对仗。如五代词人薛昭蕴的两首《浣溪沙》:

红蓼渡头秋正雨,印沙鸥迹自成行。整鬟飘袖野风香。

不语含嚬深浦里,几回愁煞棹船郎。燕归帆尽水茫茫。
江馆清秋缆客船,故人相送夜开筵。麝烟兰燄簇花钿。

正是断魂迷楚雨,不堪离恨咽湘弦。月高霜白水连天。

过片二句,前一首不对仗,第二首对仗。又像《念奴娇》词,下片第三韵,苏轼《中秋》作“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辛弃疾《书东流村壁》作“料得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两个四言的句子都不对仗,而李清照作“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张孝祥《过洞庭》作“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都是对仗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苏轼的名作《赤壁怀古》,此三句应为“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前二句是对仗的,但《唐宋词格律》分句成“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就错了。

词中还有三句互相对仗的,谓之为“鼎足对”,如柳永《醉蓬莱》词“玉宇无尘,金茎有露,碧天如水”,魏了翁同调词“诗里香山,酒中六一,花前康节”,杨炎正《柳梢青》“步稳金莲,香熏纨扇,舞转花枝”,李清照《行香子》“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但也可以只用前两句或后两句对仗,如僧挥《柳梢青》就作“雨后寒轻,风前香细,春在梨花”,上偶下单;贺铸同调词就作“满院东风,海棠铺绣,梨花飞雪”,上单下偶。李清照这首《行香子》的上片歇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也是上偶下单。至于四句相连而对仗的,如张元干《风流子·政和间过延平,双溪阁落成,席上赋》:

飞观插雕梁。凭虚起、缥缈五云乡。对山滴翠岚,两眉浓黛,水分双派,满眼波光。曲栏干外,汀烟轻冉冉,莎草细茫茫。无数钓舟,最宜烟雨,有如图画,浑似潇湘。

使君行乐处,秦筝弄哀怨,云鬓分行。心醉一缸春色,满座疑香。有天涯倦客,尊前回首,听彻伊川,恼损柔肠。不似碧潭双剑,犹解相将。

既可以像“山滴翠岚,两眉浓黛;水分双派,满眼波光”这样,如骈文一样第一句与第三句对,第二句与第四句对,——这叫作扇面对;也可以像“无数钓舟,最宜烟雨;有如图画,浑似潇湘”“天涯倦客,尊前回首,听彻伊川,恼损柔肠”那样第一二句对,第三四句对。

这些细微之处,就不止要看词谱,更要通过多读同调的词,仔细揣摩,下笔方不致有失。有一本书,叫作《御选历代诗馀》,是按词调选词,每一个词调下面,都有很多的例词。我们在选填一首词牌之时,先把本书中所选的同调词读一遍,也就熟悉了这个词牌的体格。

(作者为深圳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你可能还想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