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一话桑梓情(66)240@365

 江山携手 2019-11-22

每日一话桑梓情(66

六、丧葬礼仪

13、出殡这是丧葬全程最为重要的一环。出殡这天一早,趁人未起床之前,孝子们就要到坟地扫墓。扫墓先从四壁起,后扫墓底,从里到外退着往出扫,出穴抓把土把脚印撒得盖了,讲究墓中不能留下脚印,这如同世人乔迁新居打扫那样。

街坊亲友在粗细两班乐器吹打声中前到灵堂吊孝、送纸、供祭品。租赁来的铭幡明罩,男的用“龙头龙尾”,女的用“凤头凤尾”,在街门外专候。

摆祭品,比阔气。有小三抬,三架食盒;也有大三抬,五架食盒。食盒必须专人步行杆抬。先上四碟干果(瓜子、花生、冰糖、柿饼),再上门冬、瓜间、佛手片、石榴,而后上八碟八碗、三个荤碗(全鸡、全鱼、全鸭)和四碟馍馍(忌点红),最后才上四样鲜果(桃、李、梨、果)八个馒首,一张桌面、三十二个油炸食果。

接着就是孝子奠灵。总管选派两位德高望重的长老陪奠,女客来女陪,男客来男接。主祭人捧奠,陪奠人执壶斟酒,高举过头,把酒倒入祭桌上三个杯内。如此反复三回,主祭人跪地哭泣,众孝子陪嚎,陪祭高喊“孝子谢孝”,主祭人站起来鞠一躬。奠祭均有礼单,本人亲奠的写“敬奠”,礼到人不到的写“化奠”。礼房设宴开礼,白事也称喜事。

回礼是一套很有讲究也很复杂的礼俗。摆祭人,送纸扎,非亲属者、单位机关、送幢幔者,连封口木匠都要按二、四、六、八元开支,摆祭双倍。除孝子纸扎不在回礼外,只有馒首九元留五,回四馒;八元留四,回四加馒;四元留二,回十加七馒。回的馒首必须切一个口,以示死者已用过,不然被认为打回来了。有祭品的就要道客请君赴宴。不过上祭不赴宴也就不需回礼者,只在上礼账时记收“以一折二”即了。

  人主家在此时此刻最有权威,也是唯一挑剔的主儿,稍有疏漏,这时的哭杖就变为权杖了。孝子们哭的更加哀痛,只能跪地说好话,万不可顶牛。人主如系女家的要在棺里放一枝莲花,一撮麻,一把炒熟的黑豆,顺口道:“眼看脚边一枝花,闺女不要想娘家,麻烦了就剥你的麻,若要想回家等得黑豆生了芽。”

封口如同现行的瞻仰遗容,向亡灵先辞。瞻仰时不管那个亲友,只准围棺静观,不准饮泣流泪,说是怕泪水滴入而使死者有了顾虑。合棺时木匠把尸体上覆盖的红布从脚往下拉,直到露出脸面为止,并要顺势撕下一条红布,如死者高寿,此红布被人们视为长命布布,抢去些,系在衣扣或裤带上,说可以延年益寿。另一些被木匠撕成七块,以备钉棺材用。封口时先对缝合口,然后钉棺盖。钉子七个男左四右三;女左三右四,每钉垫一块撕下的红布,木匠捣下钉子,孝子们齐声高呼“某某(称呼)躲钉,某某躲钉”。

    阴阳先生用朱砂在引魂幡上书写“宝盖咒曰赤幡开道,引领亡魂仙逝某翁(某某门某氏)讳某某显考(妣)某某之灵出离阳宅归葬,吉所无忌。”两旁对联上写:“金童来引路,玉女送金桥。”并在砖瓦上画道符,据说砖瓦是阴间房地契约。

披头破孝是件喜事,执此项者要喜钱。披时奏乐唱礼,由两位年高妇女,用黑纱把孝子男女头遮起来,将布斜披肩上(男左女右)用别针从胳腋间别好,照镜,叩四头奉揖轻点四下(披头要按辈数等级排列,同辈的按出生年月次序)。顺序披完,每个孝子怀中揣4个馍馍。紧接着就是按食压钵子(寓意是散去死者一生罪恶),食压钵子垫底是用块发面(也叫起面),专有一人将封口盘子里和祭礼菜肴往钵中夹,长子长女放下孝帽玉脸遮脸,边哭边往实里按,孝子媳妇在钵内轮番按压,直到按满为止,再由长子长女封口,钵上盖一馒头壳子,用一双筷子直扎在上边,还要扎一木制杵杵,上盘绕一些染成红色的粉丝,连同下气馒头,长明灯米面洞,随棺入葬。

起灵也叫起殇。孝子先鱼贯出门,俯伏棺罩前,按长幼先后排列,嚎哭尽哀,女眷由人搀扶分辈数坐车。棺材抬出后上罩,孝子们转身牵缆,称为“拉御车”。长子靠棺,次子、三子依次前排,女婿为半子在前。乐起灵动,这叫“起殇”,出殇仪仗队依次丢纸钱掇盘子的引路。引魂幡和遗像,由最年幼的小孙孙、重孙持之,长管号开道锣,旗旗、铭幡、粗乐班、纸扎、细乐班,灵柩,扛板凳的送殇车队。起殇时要把死者所枕的枕头抖掉。一起殇就赶快用脚把支棺材的板凳踢倒,让留家的亲友哭几声,这谓“刮灵”。还要舀一瓢水往街门外泼,同时也要把门扇上的白纸撕掉,踢倒的板凳要送葬的孝子返回才可扶起。

棺柩出村时,要在村口烧奠,免罩停乐,送葬亲友,有的可以返家,也有的可随孝子灵柩直到坟地安葬。下葬时先将食压钵子等物放入坑内挖好的小窑洞,然后下棺祭奠(如有死骨小盒的,先男后女入土)埋土时要把头扭向背后,先埋棺材两侧前后,再集土成堆。并将引魂幡插在墓顶,哭杖棍插在立碑处(墓葬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