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图片,领取免费书籍 血瘀证,指瘀血内阻,是以疼痛、肿块、出血、舌紫、脉涩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当人体经络中的气血发生阻滞不通,离开经脉的血液,未能及时排出或消散,而停留于某一处,或血液运行受阻,壅积于经脉或器官之内,失却生理功能者,均属瘀血,也就是所谓的“不通则痛”。 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下治疗血瘀证的方剂! 桃核承气汤 《伤寒论》 【组成】桃仁五十个,大黄四两,桂枝二两,甘草(炙)二两,芒硝二两。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功用】破血下瘀。 【主治】下焦蓄血证。症见少腹急结,小便自利,神志如狂,甚则烦躁谵语,至夜发热;以及血瘀经闭,痛经,脉沉实而涩者。 血府逐瘀汤 《医林改错》 【组成】桃仁四钱,红花、当归、生地黄各三钱,川芎一钱半,赤芍二钱,牛膝三钱,桔梗一钱半,柴胡一钱,枳壳、甘草各二钱。 【用法】水煎服。 【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胸中血瘀证。症见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饮水即呛,干呕,或内热瞀闷,或心悸怔忡,失眠多梦,急躁易怒或舌有瘀斑、瘀点,脉涩或弦紧。 【附方】通窍活血汤——由赤芍、川芎、桃仁、红花、麝香、老葱、生姜、红枣、黄酒组成,辛香温通作用较好,重在活血通窍,主治瘀阻头面之头痛等; 膈下逐瘀汤——由五灵脂、当归、川芎、桃仁、丹皮、赤芍、元胡、甘草、红花、香附、乌药、枳壳组成,行气止痛作用较好,善治瘀阻膈下之腹痛、胁痛; 少腹逐瘀汤——由元胡、没药、当归、川芎、赤芍、蒲黄、五灵脂、干姜、肉桂、小茴香组成,偏于温经散寒止痛,用治寒凝血瘀之少腹疼痛、痛经、月经不调最宜。 补阳还五汤 《医林改错》 【组成】黄芪四两、当归尾二钱、赤芍一钱半、地龙、川芎、红花、桃仁各一钱。 【用法】水煎服。 【功用】补气活血通络。 【主治】中风,气虚血瘀证。症见半身不遂,口眼(口呙)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失禁,舌暗淡,苔白,脉缓无力。 复元活血汤 《医学发明》 【组成】柴胡半两,瓜蒌根、当归各三钱,红花、甘草、穿山甲各二钱,大黄一两,桃仁五十个。 【用法】为末,加黄酒,水煎服。 【功用】疏肝通络,活血祛瘀。 【主治】跌打损伤,瘀血阻滞证。症见跌打损伤,恶血留于胁下,痛不可忍,或小腹作痛。 【鉴别】血府逐瘀汤与复元活血汤同具活血化瘀止痛之功。 血府逐瘀汤证——为瘀血停于胸部,除重用活血化瘀药外,配伍柴胡、枳壳、桔梗、牛膝等行气引血之品,活血化瘀与行气止痛之力均较强。复元活血汤证——瘀血留于胁肋,配伍大黄、穿山甲等,活血破瘀之力较强,兼以疏肝通络。 温经汤 《金匮要略》 【组成】吴茱萸三两,当归、芍药、川芎、人参、桂枝、阿胶、牡丹皮、生姜、甘草各二两半,夏半升,麦冬一升。 【用法】水煎,阿胶烊化冲服。 【功用】温经散寒,养血祛瘀。 【主治】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症见漏下不止,血色暗而有块,淋沥不畅,或月经超前或延后,,或经停不至,而见少腹里急,腹满,傍晚发热,手心烦热,唇口干燥,舌质暗红,脉细而涩。亦治妇人宫冷,久不受孕。 生化汤 《傅青主女科》 【组成】全当归八钱,川芎三钱,桃仁十四枚,干姜五分,甘草(炙)五分。 【用法】水煎,或加黄酒同煎。 【功用】养血祛瘀,温经止痛。 【主治】血虚寒凝,瘀血阻滞证。症见产后恶露不行,小腹冷痛。 【鉴别】温经汤与生化汤同为温经散寒、养血散瘀之剂。温经汤——温养散瘀之力较强,温清消补并用,主治冲任虚寒、瘀血阻滞之证。生化汤——长于化瘀生新,但温养之力不及温经汤,主治妇人产后血虚寒凝、瘀血内阻之证。 桂枝茯苓丸 《金匮要略》 【组成】桂枝、茯苓、丹皮、桃仁、芍药各等分。 【用法】炼蜜和丸。 【功用】活血化瘀,缓消癥块。 【主治】瘀阻胞宫证。症见妇人素有癥块,妊娠漏下不止,或胎动不安,血色紫黑晦暗,腹痛拒按,或经闭腹痛,或产后恶露不尽而腹痛拒按者,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沉涩。 【鉴别】桂枝茯苓丸与鳖甲煎丸均有化瘀消癥之功。桂枝茯苓丸——化瘀消癥之力和缓,主治瘀血留结胞宫之妊娠漏下不止等。鳖甲煎丸——软坚消癥力强,主治久疟不愈之疟母,瘀血痰湿相搏之癥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