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年东罗马的长盛之道:浅析拜占庭帝国军区制

 9tx22v工人 2019-11-23

军区制(希腊语:θέματα,拉丁语:themata,单数形式:thema)是拜占庭(东罗马)帝国从7世纪开始实行的军事、行政合一单位。是帝国中后期赖以生存的军事力量,它的兴衰也直接影响了帝国国力的变化。

它取代了戴克里先和君士坦丁大帝所建立的行省制度。9-10世纪随着旧军区被拆分以及征服新的领土,军区数量达到巅峰。不过11-12世纪制度衰落后军区制经历了较大变革。

千年东罗马的长盛之道:浅析拜占庭帝国军区制

7-10世纪的拜占庭帝国军区

无论如何,军区制是拜占庭帝国三分之二时间赖以生存的军事基础,该制度一直沿用到帝国末期。

军区制的奠基

早在查士丁尼一世光复帝国西部的意大利、北非和伊利里亚等地时。为了维系这些较为偏远和新的占领区,莫里斯皇帝(582-602年在位)设立了阿非利加(迦太基)和拉文纳总督。这两地的总督拥有军政合一的权力,这打破了戴克里先大帝时的行省运行基础。但对于意大利和北非这些统治并不稳固的地区来说,由当地总督直接统治显然效果更佳。

千年东罗马的长盛之道:浅析拜占庭帝国军区制

600年的拜占庭帝国疆域

众所周知,拜占庭帝国在6世纪末7世纪初经受了地震般的外族入侵。先是在意大利亚平宁半岛北部,遭遇到日耳曼人一支的伦巴底人侵略。霍斯劳二世统治下的萨珊波斯帝国入侵,掠去了近东富庶的叙利亚和埃及等行省。在希拉克略大帝率领下,罗马人终于逆转了局势逼迫波斯人在628年初投降。

但就在630年代,阿拉伯人有如潮水一般涌入罗马刚刚收复的土地。仅仅用了不到20年,穆斯林就占领了叙利亚、埃及和上美索不达米亚。阿非利加和安纳托利亚地区也不断受到哈里发国的侵扰。

东面和南面遭到阿拉伯人的“圣战”入侵后,拜占庭帝国的北方遭遇了阿瓦尔人和斯拉夫人的渗透,统治了数百年的巴尔干半岛大部分地区被蛮族霸占。

千年东罗马的长盛之道:浅析拜占庭帝国军区制

650年的拜占庭帝国残存领土

帝国在生死存亡之际不得不选择自救,希拉克略大帝虽然挽救了波斯人的铁蹄,但面对阿拉伯人时人已经垂垂老矣。除了巴尔干半岛沿海的领土,小亚细亚成为了帝国残存的主体,帝国以此将小亚细亚划分为四个军区。尽管过去的地方行政机构很多仍然保留,但已经隶属于军区的将军或总督管辖。

关于军区(Thema)一词的来源并不确定,通常认为君士坦丁七世(912-959在位)提到的希腊语“Thesis”(人员安置)是最早的词源。在20世纪的历史研究中一直将军区制的建立归功于希拉克略大帝,因为《忏悔者狄奥芬斯纪事》里记载了“希拉克略来到军区之地”。

千年东罗马的长盛之道:浅析拜占庭帝国军区制

拜占庭士兵

但这个说法如今并不被广泛认可,更多史学家认为是君士坦斯二世统治的640年代到680年代才正式建立了军区制。对于军区制建立后拜占庭帝国的社会经济变革,史学家也各执一词。部分学者认为农民士兵只是延续了此前的形式,还有人则认为军区制改变了帝国的军队结构,成为新型的武装力量。

军区的组织架构

军区一词原本是有些模糊的词汇,既指军事上的单位,也可以指行政区划单位。一个军区平时安排士兵们耕种国家租来的土地。从军事上讲,这些士兵仍然是一个军事单位,由一个军官员指挥,这些土地仍然由国家控制。

日常从事农业生产使得士兵们的粮饷降低了,通过接受加入军区的协议,农民士兵的后代也将在军队中服役,并在一个军区中工作。从而同时减少不受欢迎的募兵制,并可以廉价地维持军队。军区还允许士兵定居在被征服的土地,因为在征服期间,公共土地总是有大量的增加。

千年东罗马的长盛之道:浅析拜占庭帝国军区制

军区制建立后,农民士兵成为拜占庭军队核心

然而,一个军区的指挥官不仅指挥他的士兵。他还拥有当地的行政和军事管辖权。因此,戴克里先在总督和军事指挥官之间建立的分治被废除,帝国的各地回到了一个更类似于共和国或公国的制度。在那里,各省总督也曾在自己的地盘管理军队。

首批军区的建立(640-770年代)

千年东罗马的长盛之道:浅析拜占庭帝国军区制

717年的拜占庭帝国军区

7世纪30-40年代,在与穆斯林的恶战中屡战屡败后,残存的拜占庭野战军撤回到了帝国仅剩下的核心领土——小亚细亚。在那里,帝国以旧有的省份为基础设立了四个军区,代替旧有的行政区划单位。他们分别是:

亚美尼亚军区:667年首次被记载。它继承了原亚美尼亚地区的主要军事力量。驻扎在小亚细亚东北的本都、小亚美尼亚和卡帕多西亚北部等地区。首府阿马西亚。

千年东罗马的长盛之道:浅析拜占庭帝国军区制

8世纪的拜占庭帝国军区

安纳托利亚军区:669年首次被记载。继承了帝国东部的主力部队,覆盖了小亚细亚内陆的中南部地区。首府阿莫里乌姆。它与亚美尼亚军区组成了拜占庭帝国抵御阿拉伯人的第一道防线。

奥普西金军区:680年首次被记载。由拜占庭帝国皇家近卫军所组成,是拱卫帝都君士坦丁堡的武装力量。建立初期管辖着小亚细亚西北部临近君堡的地区,包括比提尼亚、帕夫拉戈尼亚和加拉太等地区。首府尼西亚(今土耳其伊兹尼克)。其总督是四大军区里唯一拥有伯爵身份的人。

色雷斯西亚军区:740年首次被记载。由原色雷斯地区的部队所组成,但主要控制区并非色雷斯而是小亚细亚西部靠近爱琴海地区。首府可能是克洛西(今土耳其霍纳兹)。

此外,680年代由帝国残存的海军组成的力量,在小亚细亚西南和爱琴海南部岛屿形成了实质上的军区,但名义上并非成立。720年这支部队因为战绩不佳被裁撤,取而代之的是首府位于阿塔勒亚(今土耳其安塔利亚)的基比拉奥特军区

千年东罗马的长盛之道:浅析拜占庭帝国军区制

约740年的拜占庭军区分布

680年代还可能在色雷斯建立了新的色雷斯军区,不过奥普西金军区仍旧多次管理色雷斯的军情。此外在希拉克略王朝驱赶斯拉夫人过后,帝国在687-695年在今天希腊中部建立了希腊军区

此外,西西里岛在7世纪末也形成了新的军区。不过在意大利本土,仍旧由拉文纳总督统治。阿非利加在698年迦太基沦陷前亦归总督所辖。克里特岛和位于克里米亚的赫尔松也有当地的执政官管辖,治权类似军区。

军区制也有很明显的弊端,相对独立的军区暗藏着各种独立和反叛的可能。741-742年,奥普西金军区总督阿塔巴斯多斯背叛了皇帝君士坦丁五世,在他败亡后这支帝国最重要的军区遭到拆分。

千年东罗马的长盛之道:浅析拜占庭帝国军区制

约780年的拜占庭帝国军区,奥普西金军区被一分为三

除了缩小后的奥普西金军区,还新设立了两个军区:奥普提马顿军区(比提尼亚为主的近畿地区,首府尼科米底亚、今伊兹密特)和布塞拉里亚军区(主要位于帕夫戈尼亚和加拉太地区,首府安基拉、今安卡拉)。

军区制的成熟(780-950年代)

从传统的行省制转换到军区制并非一蹴而就。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军区长官(总督或将军)都只有统兵权,行政、民事和财政权力都仍在旧有的行省官员手里。一直到8世纪末期,拜占庭帝国的财政权才转移到军区。

9世纪中期,行政民事权力才赋予军区中,这样终于完成了传统行省完全过度到军区的历史性转变。《希腊考古学》(Klētorologion )和《帝国管理志》(De Administrando Imperio)分别详细记载了拜占庭军区制的经典运行模式。

亚美尼亚式军区时代(960-1070年代)

拜占庭帝国在10-11世纪马其顿王朝中后期开启了对周边敌人的反攻,在著名的戎马皇帝尼基弗鲁斯二世约翰一世巴西尔二世的率领下,不断收复帝国的失地。新增加的领土也被设立成了军区,加之此前军区不断拆分,相对7-8世纪的军区,这一时期帝国的军区面积要小了很多。

这一时期,帝国出现了一类新的军区,被称作“小”军区(μ k θ ματα)或“亚美尼亚式”军区(pμεν k θ ματα)。在拜占庭的史料中与传统的“大”或“罗马”军区(ωμα k θ ματα)明显不同。

其中大部分小军区只管辖一个堡垒及其周边地区,由一个初级的将军(阿拉伯人称之为齐瓦尔,亚美尼亚人称之为佐拉瓦尔)担任指挥官,统领约1000人,主要是步兵。正如他们的名字所显示的那样,他们大多是亚美尼亚人,或者是当地土著人,也可能是拜占庭当局在那里定居的人。他们的一个特点是军官数量极其庞大(仅查佩齐基翁的军区(Charpezikon)就包括22名高级将军和47名初级将军)。

千年东罗马的长盛之道:浅析拜占庭帝国军区制

拜占庭在南意大利的军区(1000)

“亚美尼亚式”军区虽然非常适合防御,但无法应对大规模入侵,也无法独自开展持续的进攻。因此从9世纪60年代起,帝国开始建立越来越多的专业军团,将旧式骑兵团改为新式兵营,他们几乎都驻扎在边境沿线。

为了指挥这些新式兵营以及协调数量众多的小军区,在地区督军(Dux)或司令(Katepano)的领导下,帝国建立了许多大的地区司令区(前者部队被称作“ducates”,后者称“catepanates”)。

在帝国东边,最早是由督军约翰·齐米斯基设立的三个的司令部:安条克、迦勒底(今土耳其特拉布宗附近)和上美索不达米亚的司令部。随着拜占庭在11世纪初期扩张到大亚美尼亚,这三个司令区被重新分割成伊比利亚(今格鲁吉亚)、瓦斯普拉坎(凡湖周边)、埃德萨(今土耳其尚勒乌尔法)和阿尼。不过到了在11世纪中期,“亚美尼亚式”军区似乎被置于一个将军管理。

千年东罗马的长盛之道:浅析拜占庭帝国军区制

1045年的拜占庭帝国军区分布

拜占庭帝国在巴西尔二世在位时期军事力量达到顶峰:到1025年,罗马人比任何敌人都强大。与此同时,职业军人组成的精英团(Tagma)的重要性超过了很快开始被忽视的旧式的陆军(和舰队)。

衰落与瓦解(11世纪末-14世纪)

从11世纪初开始,越来越多人转变为现金支付逃避兵役。虽然边疆部队能够应付大部分的局部威胁,但因为军区为基础的防御体系的解体严重削弱了拜占庭防御体系的战略深度。另外,雇佣军和附庸国军队开始越来越多代替了过去的军区士兵,帝国军力因此严重下降。

千年东罗马的长盛之道:浅析拜占庭帝国军区制

曼齐克特战役惨败导致了帝国军力崩溃

君士坦丁堡的平民官僚机构与拥有土地的军事精英之间的裂痕扩大,导致帝国在巴西尔二世死后叛乱和内战频发。1071年曼齐克特战役是一场帝国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拜占庭军队此前的严重的危机积累爆发,此役过后帝国防御体系完全崩溃,三十年不到就让突厥人尽占小亚细亚,亚洲的大部分军区也因此消失。

千年东罗马的长盛之道:浅析拜占庭帝国军区制

瓦良格卫队

科穆宁王朝在12世纪初由阿莱克修斯一世重振了帝国的军队,但与此前不同的“科穆宁军”主要是来自于瓦良格卫队组成的新式军队。瓦良格卫队主力并非罗马人(拜占庭希腊人)或亚美尼亚人等传统拜占庭族群,而是以日耳曼人(诺斯人和央格鲁撒克逊人等)为主力。随之军区制被更加冷落,过往的很多特权被逐步废止。

科穆宁军需要有战略眼光皇帝的强大指挥,军队的维护成本也比比军区制时代高出不少。在1180年科穆宁王朝最后一位雄主曼努埃尔一世去世后,这支部队的战斗力就直线下降,拜占庭帝国因此一蹶不振。

千年东罗马的长盛之道:浅析拜占庭帝国军区制

14世纪初的拜占庭帝国(粉色)军区分布图

衰落后的拜占庭帝国在末期的安格洛斯王朝时更加依赖雇佣军,军区此时已经变得可有可无。地方势力开始摆脱了中央政府管辖,到了巴列奥略王朝时期,残存的军区已经是垂死挣扎状态。

14世纪初,随着奥普提马顿等军区的消失,军区制基本退出了拜占庭帝国的历史舞台跟随拜占庭帝国最终一起灭亡

文:晨读历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