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钧瓷工艺品好在哪里

 博搜艺术 2019-11-23

钧瓷工艺品好在哪里

唐代是我国制瓷历史上发展的兴盛时期之一。钧瓷的创烧是和唐代的黑花瓷的烧制与发展密切相关的。在鲁山的段店,禹县神镇的下白峪、郏县黄道窑址中捡到的拍鼓、葫芦瓶、花边盘、执壶、小口瓶等黑花釉瓷残片上可以看出 :黑花釉瓷是在黑釉、黄褐釉、黑蓝釉或者茶叶沫釉上饰以天兰或月白彩斑,有些排列规则,有的则在器型上随意加上几点。即在黑釉上漂浮着蓝斑或灰白色斑纹,斑纹随着黑釉的流动变化莫测,呈现出“窑变”一样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后世称之为“唐钧”,这种斑彩对钧瓷铜红釉红紫相映的窑变有一定影响。

俗话说“黄金万贯不如钧瓷一件”,许许多多的人被钧瓷的艺术魅力所折服,钧瓷的神秘感又让人如此的向往,渴望去探索、去了解,钧瓷为什么会受这么多人喜欢?它真的有那么好吗?

钧瓷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皇 家专用瓷,寻常百姓是没有机会接触皇 家御用工艺品的,钧瓷工艺品的华贵在于它的釉料,钧瓷在高温煅烧下会形成不同的颜色,有着“入窑一色,出彩万千”的说法,在烧制过程中都是顺其自然,人工无法把控,你永远不知道出窑后会呈现什么样的颜色,这也是钧瓷的一大特点。

钧瓷永泰瓶

自古民间流传着“钧瓷无对,窑变无 双”的说法,在经过窑变之后颜色会发生改变,由于过程无法掌控其结果也无法预料,就算严格控制用料的统一性、烧制的温度,在窑变后还是会产生两件不一样的工艺品,所以每一件钧瓷工艺品都不一样,每一件钧瓷都是唯 一的,可以称得上是“孤品”。

在禹州市博物馆珍藏的多件唐代壶、碗、瓶等器物上的斑彩同神 西山下白峪出土的器物上的斑彩一样,其中多是常庄乡老官崖村龙佛寺水库出土,这些蓝斑彩应该说是钧瓷的前身。由此可以说明钧瓷在唐代时是处于初级阶段,而到北宋则已昌盛发展。《钧州志》有“钧器始贡于五代,后汉。北汉高帝……”的记载。一般史有 :“……后崇子录钧与契丹进贡器于禹州名钧窑,色蓝为上物故名也”。上述下白峪、赵家门、老官崖村蓝斑彩唐钧的发现和北宋以前五代后汉,北汉皇 室,将钧瓷作贡品献宝表明,钧瓷就已闻名于世了,所以钧瓷应始于唐而盛于宋。

钧瓷永泰瓶

钧瓷工艺品在窑变后会产生不同的颜色,钧瓷的价值和颜色有关系吗

钧瓷的色彩千变万化,有着“红为贵,紫为最,天青月白胜翡翠”的说法,红色并不只是单单一种,由于深浅程度不同,有着“玫瑰红、胭脂红”等等一系列颜色,根据自己的爱好来进行欣赏,与其说是利用釉色来判断价值不如说是稀有的颜色价值更高,物以稀为贵,因为珍 稀,所以称得上是上品。

钧瓷永泰瓶

钧瓷的釉色质感特别强,莹润如汁,古朴典雅,并且厚重感十足,端庄大气却又不失高 贵华丽。比如张怀强大师创作的“星空釉”,外观莹润如星空般绚丽,被称为千年来国宝级的釉料,采用30多种宝石成分配置而成,目前已知两种宝石成分,分别是玛瑙和翡翠,价值不菲。而用于这种釉料的钧瓷永泰瓶价值更是无法估量,华鼎收藏在此提醒您,收藏就要收藏有价值的工艺品,只有珍 稀的工艺品才具备无限升值潜力。

钧窑瓷器是北宋时期出现的一种最特殊的青瓷,它的前身,显然是唐鲁山窑花釉瓷器,钧窑窑变的特殊 性,除了在于强还原焰下呈现的铜从2价还原到0价而出现的姹紫嫣红外,特殊的釉面结构也影响到它的显色,一般来说,钧窑的釉区别于其他窑口青瓷的最 大之处,是它的釉结晶结构,呈现一定的纤维状,如果你用放大镜观察钧窑瓷器的釉面,不难发现,这种纤维状结构主要是显色部分,而纤维状结晶和玻璃状均质结晶(就是不显色部分)之间,有很大的气泡,这些气泡有不少突破釉面,造成钧窑瓷器釉面呈现橘皮棕眼状,这显然有助于光在釉面的散射,使得钧窑窑变颜色的层次感更加丰富,这一般是加入石灰碱的缘故,所以说,钧窑窑变的呈色,铜的还原反应是直接原因,而石灰碱入釉则是间接原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