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好非虚构特稿,对现实生活反应要有敏锐眼光

 冬天惠铃 2019-11-23

  1.在阅读经验里,21世纪以来,冠以长篇报告文学,或曰纪实特稿,抑或非虚构作品大有增长之势。有的非虚构纪实特稿历数年而仍被津津乐道。在某种意义上说,人们已经习惯阅读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或者人物的命运,以及跌宕起伏的情节。

  2.尤其是短篇纪实特稿以及素材文章,或者是一个事件、一个细节、一句话、一个构思、一个标题甚至一个画面,便足以打动作者,并激发起TA的创作冲动。当然还有另外的可能,就是突发事件,让写手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采访;或者从新闻的时效考虑,作品需要早日面世。

  3.非虚构纪实特稿的写手们有如一支“轻骑兵”,并运用“轻骑兵”的样式,如通讯、特写、散文、中短篇小说、新闻纪实、人物纪实等,迅速地创作大批作品,其中不乏有着强大生命力之作。这时的作者不会为写作的纯文学价值与意义所纠结,他们只可能有一种信念,就是尽快地将各类“新、趣、特、厚”的人物和故事形象地描述出来,告诉给广大读者,为他们提供思想、精神、价值观、生产及生活模式的方式方法和动力,真正地近距离介入生活的欲望与能力。

  4.对一个时代而言,总是存在一些让人们最为焦虑和痛苦的问题,可以称之为时代的迫切性题材。与这些题材相关的人物与事件,不仅严重而普遍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且还深刻地改变了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改变了人们的道德意识和行为方式,甚至改变了历史的前行方向。我们有责任和义务,用“新闻故事化,故事小说化”手法真实地捕捉、记录这些时代弄潮儿的身影与灵魂,既为当下计,也为历史谋。

  5.最早提出“新闻即史”的是谭嗣同,后为梁启超提出了史家精神:“鉴既往,示将来,导国民以进化之途径也。”我们就应是记录,以纪实故事记录时代之进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