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袁华与元明之际名士交游考

 秦王888 2019-11-24

袁华字子英,号耕学,昆山人,是元明之际文坛领袖杨维祯的得意门生。

袁华是元末明初的诗人,其诗典雅有法,在易代之际诗坛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袁华一生仕履不显,但与名士往来颇多,主要有张雨、倪瓒、顾瑛、谢应芳等,从交游中可以窥见其诗学渊源、才能品质、生活方式与心态变化。袁华与众多诗书画家优游往来,代表了元末明初处于政治边缘或高压下文人的普遍生活状态,而其又潜心著述并热衷社会风化,证明其内心深处,仍没有放弃儒家传统的责任感。

元末明初的名人有哪些?

著名隐士:王蒙、冒致中
  王蒙(1301—1385),元朝画家。字叔明,号黄鹤山樵、香光居士,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年轻时隐居黄鹤山(今余杭临平山)几十年,过着“卧青山,望白云”的悠闲生活。元末,张士诚据浙西,曾应聘为理问、长史,弃官后隐居临平(今浙江余杭临平镇)黄鹤山,自号黄鹤山樵。明初王蒙出任泰安(今属山东)知州,因胡惟庸案牵累,死于狱中。(请参见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31496.htm#3
  冒致中:(1317—?待考),字东林;海陵人(今江苏泰州)。著名元末明初隐士。在元朝末年,冒致中为两淮盐运司司丞。不久,张士诚起兵泰州,自立为吴王,冒致中被挟至苏州,封为妥督丞相。后冒致中托病力辞不仕,载书遁迹皋东,于本镇贾公祠河南购田筑室定居。
  著名文学家:宋濂、杨维桢、施耐庵、罗贯中、唐元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浦江(今浙江义乌)人,元末明初文学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太史公。
  杨维桢(1296—1370),元末明初的著名文学家、书画家。
  罗贯中(约1330—约1400),元末明初小说家(文学家)。
  施耐庵(1296—1371),元末明初作家。
  唐元(1269—1349),元末明初著名文学家。

杨维桢(1296—1370),字廉夫,号铁崖、铁笛道人,又号铁心道人、铁冠道人、铁龙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号老铁、抱遗老人、东维子。绍兴路诸暨州枫桥全堂(今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全堂村)人。元末明初诗人、文学家、书画家。 [1] 
杨维桢自幼聪颖,其父杨宏对他寄予厚望。泰定四年(1327年)中进士,放天台县尹,因惩治作恶县吏,遭奸吏报复免官。后任职钱清盐场,因请求减轻盐税被斥为忤上,以至十年不调。后官至建德路总管府推官,继升江西儒学提举。元末避乱居富春山,后迁居钱塘(今杭州)。张士诚居浙西时屡召不赴,后徙松江,从此遨游山水,以声色自娱,东南才俊之士登门求教不绝。[1] 
杨维桢的诗,最富特色的是他的古乐府诗,既婉丽动人,又雄迈自然,史称铁崖体,极为历代文人所推崇。有称其为“一代诗宗”、“标新领异”的,也有誉其“以横绝一世之才,乘其弊而力矫之”的,当代学者杨镰更称其为“元末江南诗坛泰斗”。他著述等身,行于世的著作有《春秋合题着说》《史义拾遗》《东维子文集》《铁崖古乐府》《丽则遗音》《复古诗集》等近二十种。
书法以行草最工,笔势岩开,有“大将班师,三军奏凯,破斧缺牖,例载而归”之势,传世作品有楷书《周上卿墓志铭》,行书《张氏通波阡表》《真镜庵募缘疏卷》《鬻字窝铭》《城南唱和诗卷》《元夕与妇饮诗》、草书《梦游海棠城诗卷》《竹西草堂记卷》《致理斋尺牍》《晚节堂诗》《沈生乐府序》等,其余墨迹则多见于书札及书画题跋之中。

元末“三高士”-----杨维桢、陆居仁、钱惟善。元代著名书画文学家、诸暨人杨维桢、同代华亭诗文书法高手陆居仁,和同代钱塘诗书医道高手、藏书家钱惟善。

铁笛道人杨维桢多才多艺,书画诗词音律无一不精,他是元末诗坛的领袖人物,人称“文章巨公”。瑁湖居士陆居仁才华出众,书艺倾动朝野,著有《松云野褐集》等。东湖散人钱惟善是吴越王钱鏐后裔,博学多才,诗词史志及医道都有建树。

这三人都在元末当过官,但因看不惯官场腐败,纷纷辞官隐居于山中。明王朝建立后,朱元璋多次请他们出山,他们不为所动。杨维桢曾作《老客妇谣》坚辞,以示对朱明王朝杀功臣、兴文字狱之抗议。他们在这里以文会友,著书作画,高风亮节为后人所仰慕。

明朝万历年间,华亭知县陈秉浩为他们修了墓,并立“三高士碑”。

清道光时代华亭诗人唐天泰的一首三高士墓,吟出了这一片清雅淡泊,远离俗世的君子之节。

寂寂干山麓,萧萧高士坟。
清风吹绿竹,峻节媲三君。

张雨(1283~1350),元代诗文家、词曲家、书画家、茅山派道士。旧名张泽之,又名张嗣真;字伯雨,号贞居之,又号句曲外史。钱塘(浙江杭州)人。
博学多闻,善谈名理。诗文、诗文、书法、绘画,清新流丽,有晋、唐遗意。曾从虞集受学,诗才清丽。年二十弃家为道士,居茅山,道名嗣真,道号贞真子,又自号句曲外史。师事茅山宗师许道杞弟子周大静,后师事玄教高道王寿衍,居杭州开元宫,与当时文士如杨维桢、张小山、马昂夫、仇山村、班彦功等均有唱和往来。
传世书迹有《台仙阁记》卷(现藏于上海博物馆)《题画二诗》卷(现藏于故宫博物院);著有诗集《贞居集》(又名《句曲外史集》)五卷。
倪瓒(1301-1374),初名倪珽,字泰宇,别字元镇,号云林子、荆蛮民、幻霞子;江苏无锡人,元末明初画家,诗人。擅画山水和墨竹,师法董源,受赵孟頫影响。早年画风清润,晚年变法,平淡天真。疏林坡岸,幽秀旷逸,笔简意远,惜墨如金。以侧锋干笔作皴,名为“折带皴”。墨竹偃仰有姿,寥寥数笔,逸气横生。书法从隶书入,有晋人风度,亦擅诗文。洪武七年卒,时年七十四岁。
倪瓒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合称“元四家”。倪瓒家中富有,博学好古,四方名士常至其门。元顺帝至正初年,散尽家财,浪迹太湖。
存世作品有《渔庄秋霁图》《六君子图》《容膝斋图》《清閟阁集》。

谢应芳(1295~1392)元末明初学者。字子兰,号龟巢,常州武进(今属江苏)人。自幼钻研理学,隐白鹤溪上,名其室为“龟巢”,因以为号。授徒讲学,议论必关世教,导人为善,元末避地吴中,明兴始归,隐居芳茂山,素履高洁,为学者所宗,有《辨惑编》、《龟巢稿》等。

郭翼[元](公元一三o五年至一三六四年)字羲仲,自号东郭生,又称野翁,昆山人。生于元成宗大德九年,卒于惠宗至正二十四年,年六十岁。尝献策张士诚,不用,归耕娄上。老得训导官,偃蹇以终。翼工诗,学问博洽,尤精于易。著有雪履斋笔记一卷,林外野言二卷,(均《四库总目》)并传于世。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