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今天彭城的地面上,已经极少有元代的痕迹了。 然而,这个在七百多年前已经成为镇建制的地方,地下丰富的元代古窑遗址遗物,博物馆收藏的元代陶瓷珍品,散乱在民间收藏爱好者手中的元代陶瓷器物、瓷片,总让人想起元代彭城磁州窑昔日的辉煌。 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即位,以开平为上都,燕京(今北京)为中都,将政治中心南移。1271年,改国号为大元。第二年,升中都为大都。随之,忽必烈率领骁勇的蒙古铁骑横扫千军灭掉南宋,结束南北对峙的分裂局面,实现中华民族的又一次大统 一。 在元朝一百多年的历史里,是磁州窑文化艺术发展过程中,最重要、最鼎盛的时期之一。 元代,由于多种原因,磁州窑的另一中心窑口,观台窑开始逐渐衰落。彭城窑以无可争辩的事实,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陶瓷制造产业中心。 以前对元代磁州窑的认识、研究、评估,囿于观台窑的状况及实物考证短缺,或者说,当时彭城的元代窑址还未发掘,大量的遗迹、遗物没有被发现,所以对元代磁州窑比较全面深入研究不够。往往以“宋金元”或“元明清”简单归期,一笔代之。甚至,还有人提出了元代是磁州窑乃至整个北方地区制瓷业衰落期的看法。 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国内外不断发现与磁州窑相关的文物考古实物及资料。特别是古镇地下数以万计的元代陶瓷器物、遗物、遗迹的被陆续挖掘、发现,使彭城元代磁州窑的面目越来越清晰,内涵越来越丰富,位置越来越显明。 1973年8月,在彭城大路沟一处建筑工地的地下,挖出了一块刻有“大元国至元卅一年张彧记”的石制碾槽。碾槽是古代加工陶瓷原料的主要设备,窑场必有碾槽。大家想,这里肯定是个古窑场!果然,除了挖出的碾槽外,还挖出了不少典型的元代渔藻纹盆、碗、盘之类的器物和瓷片。其后,从不断出土的元代窑遗址、器物中,逐渐揭开了彭城元代窑的真面目。 1998年至2000年间,峰峰矿区实施滏阳路西延工程,对彭城古镇进行旧城改造。为了保护地面上的清代古窑,对磁州窑盐店遗址进行了挽救性的挖掘。 邯郸市和峰峰矿区文物工作者,在彭城盐店220平方米范围内发掘了6个探方,元代文化地层清楚。挖掘整理出元代窑炉一座,出土十多万枚瓷片、瓷具标本,内容极为丰富。一座元代古窑址第一次以完整的形态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随着西延工程的进展,从大路沟、小菜坡、八坡窑、老槐树、碗市街、小街的、大庙坡、半壁街、衙门胡同等处的建筑工地,陆续发现了数座窑炉遗址,大规模地出土了数以万计的元代瓷器、瓷片、窑具。出土的陶瓷器型包括:盆、罐、缸、碗、盘、碟、钵、瓶、枕、盏、托、炉、灯及儿童玩具种类繁多。瓷器的装饰有白底黑花、白釉褐彩、黑刻白刻、红绿彩釉、黑釉、白釉、翠蓝釉、天目釉、绞胎釉等精彩纷呈。这是历年来发现最多的元代器物品种和最多样的装饰技法。 峰峰文物保管所的青年文化学者赵立春,对彭城出土的元代窑遗址、遗迹、器物,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获取了翔实、有力的资料,撰写了《彭城为元代磁州窑制瓷中心》的论文,并于2000年6月21日在《中国文物报》发表,引起了国内外陶瓷界的关注、认可。 二 从现在已发现的元代窑场遗迹的范围看,那个时期,以彭城为中心的窑场,从滏阳河西岸的大路沟到彭城之西的炉上村,从彭城之南的二里沟到滏阳河北边的常范村,方圆十里,十分兴盛,范围很大。 元朝统一全国后,接受了以儒学为主的汉族传统文化,推行了一系列安政扶民的开明政策,使元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商贸活跃的一段重要时期。 元政府为了鼓励手工业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明确规定,对于有专业特长的工匠,可以免除差役。《元史》记载,至元十三年曾设立“大都四窑场”、“营造素白琉璃砖瓦”。至元十五年,为了加强对陶瓷业的管理,在江西景德镇还设立了专门管理制瓷事务的机构——浮梁瓷局,掌烧瓷器。此为历史上第一个在景德镇设立的督陶机构的朝代。这一切为陶瓷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作为北方生产陶瓷的重要基地磁州窑,在这个时期迅速地发展壮大是必然的。此时的彭城窑产品最佳,也最富代表性。元政府推行的匠籍制度,在彭城聚集了大批陶瓷工匠与文人艺术家,他们不但大量生产民用陶瓷,也为宫廷生产内府陶瓷产品及各类官府用瓷。元时彭城窑场发展多,瓷器产量大,人数发展快。 在彭城东侧秀丽的老爷山山腰,有一处摩崖石刻区,其中一块石刻上刻有“广平府磁州滏阳县彭城镇……大元国大德元年……”,这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关于彭城称镇的史料记载,表明彭城自此始或此前,已经升格为镇的建制。由金代的村建制升格为镇建制,说明了由于瓷业的兴盛,彭城在元代政治、经济社会地位的提升。 磁州窑收藏爱好者张文学先生收藏着一件元代鱼藻纹大盘,盘底墨书“大德八年六月望日记”,这是典型的白釉铁锈花瓷器。此盘2001年6月出土于彭城中医院地下。同时出土的还有一些鱼藻纹大盆、四系瓶、龙凤坛等残片,画风、胎质相近,水平很高。元大德期间,形成白底黑绘装饰技法的鼎盛期。 元代非常重视商贸的发展,对过去那种重农轻商的传统观念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南北运河的开通和陆地交通的发达,形成了南来北往、货畅其流的繁忙景象。 商潮的涌动,极大刺激了陶瓷生产的发展,磁州窑的产品源源不断地销往外地。 1994年,辽宁绥中县三道岗海域发现元代晚期至正年间沉船。经文物局考古打捞,古沉船满载着彭城一带窑场生产的陶瓷及其他物品,这显然是运往朝鲜或日本等地的货物。这些瓷器都是白釉黑彩龙凤纹、婴戏纹及菊花、牡丹等纹饰,是典型的彭城产品。海捞的瓷器中大件物品较多,其中一件元代磁州窑婴戏牡丹纹大罐,高30厘米,直口、圆肩、平底,流畅的白底黑花装饰,肩上为缠枝菊纹,腹部绘婴戏牡丹纹。其画面质朴生动,为元代代表性产品,现藏于国家博物馆。 2010年,在山东菏泽一艘古沉船遗址上,也出土了不少元代磁州窑陶瓷。其中,一个元白地黑花褐彩龙凤纹大罐,口径21.3厘米、底径20.4厘米、高34.7厘米,直口丰肩,通体饰三层纹样,腹部主体纹饰为龙凤纹,描画鲜活、精美。 以上两件,是近年来,各地大量出土的大罐中的典型代表性器物。 (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