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岩五行针是中国古代针灸学的传世瑰宝。舍岩五行针传自明朝中期朝鲜国舍岩道人,舍岩道人在明朝高武和张世贤所提出的五行相生关系下自经补泄以及他经补泄的基础上,结合了五行相克关系下的自经补泄与他经补泄。进而创建了舍岩阴阳五行针刺法——简称舍岩针法。 要讲五行针法那么就要了解五行的生克关系具体见下图: 舍岩五行针与传统中医八纲辨证不同,传统八纲辨证为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因为阴阳是八纲中的总纲,其余六纲都能用阴阳来解释所以舍岩五行针只取用寒、热、虚、实四纲。 人体又分为十二经络,十二经络又分为六条阴经(肺、心、肝、脾、肾、心包)和六条阳经(大肠、小肠、胆、胃、膀胱、三焦),各经有井、荥、输、经、合五个穴位即五输穴。五输穴各有其五行属性如下图: 舍岩五行针通过患者的症状结合“四纲辨证”判断出患者疾病的病位和性质,再依据病位和性质通过十二经络的五输穴进行治疗。 其治疗原则基本可以总结为”虚则补其母,虚则泄其贼。实则泄其子,实则补其贼。寒证补火泄水,热证补水泄土。”这四句话。 由于五输穴分布均在肘膝以下,没有大血管和脏腑的分布,且一病仅需使用补泄各两针共四针,穴位分布也较有规律,所以其操作相对安全简单,而且经过临床证明其治疗效果非常显著。我院已经有了很多例经舍岩五行针治疗后病证痊愈的病例。下附一则病例供大家参考。 患者,女,47岁患高血压一年余,眩晕,血压170/110mmHg,服用降压药物无效。经过诊断该病病位在肝。属热证、实证故先用肝热格取穴曲泉、阴谷、太白、太冲,补曲泉、阴谷;泄太白、太冲。后血压降到150/90mmHg采用肝胜格取穴经渠、中封、少府、行间,补经渠、中封;泄少府、行间。经十四次治疗后该患者血压平稳至133/87mmH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