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发炎的症状是好事,发炎的起因是祸根

 A咖创客君子兰 2019-11-26

    慢性病人的眼神为什么迷茫?为什么无奈?为什么恐慌?是因为久治不愈,是因为会发生恶变。

        这就不得不说说慢性炎症的特点。

        战争有速决战和持久战,人体疾病也有急性病和慢性病。

        急性患者开始往往咳嗽、发烧,疼痛难忍,上吐下泻的疾病,看似“热热闹闹”,往往都是良性病,虽然有的也严重到致命的地步,但绝大部分能通过治疗达到痊愈。真正要命的倒是风平浪静、波澜不惊的慢性疾病,平静下面的暗流涌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给出的致命一击,你甚至连还手的机会都没有。

        西药对急性病有其速战速决、见效快的特征。西医在救难救急中,可谓是眼尖手快,飞刀悬针,手到病除。

        急性病的病因往往是清楚的,当代西医学擅长紧急状况的医疗,例如某些细菌感染、创伤护理及许多往往冒险复杂的外科技术。然而在目前充斥患者中的多种新型、慢性疾病当中,在慢性疾病的预防中,它却十分无能。

        现代医学体制中的危机重重,例如新型病毒的出现、抗菌药物的耐药问题、化学药品的毒副作用、过度医疗……越来越多的人缺乏生命活力,承受着难以描述的症状的痛苦,医院检查不出来,只好统称现代病。

        而现代慢性病的病因往往是很分散很隐蔽。

        什么叫分散?游击战化整为零叫分散,敌人很难发现、很难对付。人体经历无数次零打碎敲式的损伤, 形成了慢性病,就叫分散式损伤。这种病只有逐渐积累到严重程度,才能引起人们的重视,所以很多人到医院检查时,才发现到了中晚期,才被医生告知:“马上住院”。大有为时已晚的感觉。

        比如说喝酒吧,如果仅一次过量的汹酒,即使昏迷、呕吐、抢救了。对人体也不会造成多么大的危害,也不会引起人们多大的重视。醒了酒以后还是照喝不误。每天喝一点,外表上没什么变化,只是到了某一天,才会突然发现自己成了病人,甚至是重病缠身。

        什么是隐蔽性?就是农村包围城市,由小到大逐步蚕食。

        大风能把大树刮倒,会引起人的高度警觉,对新栽的大树用木桩支撑起来,这样大树存活下来。然而对于长期缺水、缺氧、虫蚀等日积月累地慢性损伤,人们容易掉以轻心,至到 积重难返,大树凋亡。

        这也叫病因不清,病因不清往往造成无药可治或者用药不清。

        因为是慢性损伤形成的慢性病,也不是人人都要形成大病,因为身体有了一个宝贵修复的时间:边伤边修、边修边伤。到底能不能修好?这就要看谁占上风。

        如若损伤占上风,即便是一个小小的脚气,也象日本鬼子入侵东北,虽是小部分盘踞,但终究会养虎为患。更别说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痛风之类的病了。都是由小到大逐渐发展到高危期。

        如果修复的正能量占上风,就象监狱里由公安监押的罪犯,早晚都会被改造成社会正常人。别看病毒闹得欢,人体早晚会收拾它,改造它,转变它。

        修复如此重要,修复靠什么?

        修补大楼是靠盖大楼时的原材料。人体修复必须靠制造成人体细胞生长材料,(与针药毫无关系),这就是人体生长的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如果撇开“损伤……修复……原料……营养素”的生存规律去找神丹妙药,只能是处处碰壁。不管他是什么“高大上”的专家,还是“老名长”的王牌。

        许多糖尿病专家死于糖尿病,心脑血管专家患了心梗脑梗,精神科专家反而会长期失眠。屡见不鲜,并非笑谈。

        再说长期炎症为什么容易变成绝症或癌症呢?

        首先要弄清炎症的真相。

        人家炎症,为滅灭病毒而死亡的细胞烈士进行收理

        人家炎症,积极发出信号、指令,来调动修复。

        人家炎症,同时 还肩负着随时消灭来犯的病菌病毒等。

        就一个小小的炎症,身兼三职,责任繁重,劳苦功高。可是有人将炎症和细菌,竟然采取格杀勿论的手法,其结果是越杀越乱。

        怎么办呢?只有一个好办法,那就是用提高免疫力(针和药不能提高免疫力,很多情况是降低免疫力的)。

        当细胞所需的原料充足时,身兼三职的消炎细胞,就会顺利展开攻势,缺编的细胞队伍就会重新恢复,战局中各条战线就会重新部署。

        红色政权稳定,炎症细胞完成使命,光荣撤掉。

      当原料不充足时,我们英勇的炎症细胞陷入长期残酷作战,部队伤亡不断加大,部队一批接一批地前仆后继,在恶劣的战争环境中,军心动摇,变节投降,沧为伪军,癌症产生。癌症细胞是由正常细胞变节投降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