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坤是我熟识快20年的老友了。早半年便打了招呼:五月,可一定记着来乡下喝我儿子的喜酒哦! 行前翻了阿坤写的一本书,里面有一篇简略讲到他自己30年前的婚礼。说结婚那天,他是用一条水泥机挂船去几里外的村子接新娘的,当时家里穷,给老丈人家的彩礼也就出了六百元,可人家陪嫁过来的物件,光一辆永久牌自行车倒值了一百多哩。父亲虽然是个大队书记,但一向清廉,不贪别人半点便宜,为这儿子结婚,才硬着头皮向人借了办喜酒的钱。家里地方小,酒桌摆不下,是隔壁邻居腾出自家堂屋,支持他们把喜事办了。 可这一回当然是今非昔比了。阿坤自己开了厂,这些年家当叫他慢慢盘大了。更何况就这么一个宝贝儿子,儿子也争气也出息,大学毕业后摔打了几年,如今大小事都能独当一面了。所以这场婚礼阿坤是一定要搞得体体面面风风光光的。 各个方面的亲朋好友,都很正规地发了请柬。远道的早一天便受邀住进了他在镇上酒店订下的客房。乡下的习俗,喜酒是要连喝两顿的,从中午一直闹到晚上。阿坤和他亲家联手包下了镇上最大的一家酒店,酒席摆了有一百多桌,那场面也是我此生第一回亲见。阿坤说他这个亲家也厉害,企业做得比他还大,女儿自然是其掌上明珠。所以儿子只能又娶又“嫁”,老丈人那边他还是儿,两边都有正儿八经的婚房为小两口备着。 阿坤在当地有头有脸,婚庆公司设计的婚礼中,安排两边的父亲上台说话。亲家公是事先写好稿子念的,现场反应平平;中气十足的阿坤即兴讲来(儿子倒是关照老爸做个书面准备,他冲儿子一笑:我书都写那么多本了,你还担心我几句话讲不好?),句句出彩。最有趣的是用诗一般的语言,热赞儿媳妇,称她是高山上的雪莲,美丽,纯洁,高贵。结尾还巧用一部刚刚热映的电视剧的剧名,兴高采烈地“以幸福的名义”诚谢所有关心和帮助过他们父子的好人、贵人。 婚礼过后的次日一早,阿坤开车送我去地铁站,说昨晚上的婚宴临时又增加了十几桌,是一些事先未曾惊动的村上的乡亲,听说后主动赶来贺喜的。他们当中有的出了人情钱,这些都要一家家退回去;还给他们买了糕啊枣子的,也都要这一两天给他们一一送上门去。 我突然问起阿坤一个细节:酒桌上那么多的菜肴没吃完怎么办?是不是有点太浪费了?阿坤说,这些,她信佛的太太事先都有了安排:请了些乡人帮忙,凡是未曾动过的食物,一律打包送给附近的慈善机构,其余的联系了动物协会,尽可能做到不暴殄天物。这让我听了非常感动。 旅途上的故事,请告诉我们; |
|
来自: 昵称45109175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