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画家樊波,不仅画中国山水,还用水墨画西方人物

 山地之仔 2019-11-27

拜生活为师拜生活为师

樊波介:樊波,一九五七年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著有《董其昌研究》《中国书画美学史纲》《时间与存在》等书,作品多次参展。

樊波近照

常与樊波先生笔会相聚,见其运笔转动锋肚,保持中心笔锋走势的同时,连续拧动翻转,因此线条周边多呈毛辣的形态,以至形成了独特的柔中带骨的笔墨表现手法,奔放而又节制,动荡而又静谧,跌宕起伏的态势又蕴含了内在的潜能,遂让静态的山峦流水产生风起水涌、波谲云诡的奇特的视觉效果。

樊波 《晨起登远图》76cm×48cm
樊波 《庄生梦蝶图》76cm×48cm

先生的山水画没有过分繁琐的布局和皴染,构图奇险错综,盘综复杂中又见舒朗洞达,用墨干湿浓淡交织,主次分明,这似乎是他严谨的思辨能力和个性情怀的双重映射。先生常说,用笔用墨收放自如,从容出入,应源于对于笔性的深刻理解和把握,进而达到心手合一的境界,最终使其成为一种心性的升华。

樊波 《松竹连山图》57cm×180cm

先生不仅以山水画见长,他笔下的人物画亦是妙趣横生,他以中国传统笔墨语言与西方人物的洋人肖像相结合。在描写这些洋人肖像上,用笔上借鉴了其山水画中那种苍润的,毛辣的运笔方法,并用笔墨皴擦出阴影,与此同时先生也吸收了法国新古典主义画家安格尔的对人物画精确描绘的造型手法。

樊波《茜茜公主》76cm×48cm

画中的人物面部表情或微笑,或专注,其衣褶轻盈浮动,许多点睛之笔也在服饰之中表现出来,用中国传统的笔墨语言表现西方的人物,在做到形神兼备的同时也因笔墨的趣味而展现出一番独特的韵味与风情,从而构成了一种不同于传统亦与西画迥异的风貌与情状。

樊波 《山居图》 76cm×48cm

先生曾撰写和出版了《中国人物画史》,这是一本具有学术深度的研究著作,因而对其整个发展脉络和画法了然于心,这显然为他人物创作提供了足够的的学术基础,所以我既惊叹于他山水创作的自由放达,又羡讶于他在人物画上的造诣,更仰钦于他对中西方艺术兼容并包的胸襟。

樊波 《竹石图》 76cm×48cm

先生对我们说,他对于中国书画艺术还有一番宏大的构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