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此人给朱元璋说了“9个字”,字字堪比百万雄兵,为何却没封爵?

 飞虎catzbc 2019-11-27

2019/11/2409:01

众所周知,在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许许多多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等等,他们灿若群星,彪炳史册,以自己杰出的智慧和才能,同当时的人民群众一道推动着中国历史的发展,为此他们的英雄事迹也被后世人们所传颂不已。然而,在历史的进程中还有一类英杰人物,其不被尊称为名家,而是以“士”作为代称,他们就是影响历史走向的谋士。譬如像孙膑、张良、诸葛亮、姜尚等都是杰出的代表。

“谋士”顾名思义,其职责就是为人谋划,用自己的智谋为王侯将相霸业服务,从而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理想。可以说在古代有相当一部分“学而优”却不能“仕”的读书人,常以“门客”、“军师”、“幕僚”等身份,为自己的“主人”、“主公”,出谋划策,排忧解难,甚至有时以死相报。而作为大明王朝奠基人的明太祖朱元璋,在其艰苦困难的创业过程中,身边亦汇聚了许多能人异士。在这其中,就有一位谋士给朱元璋说了“9个字”,字字堪比百万雄兵,帮助他顺利地完成统一大业!

此人就是明太祖朱元璋的智囊朱升!在《明史》中,关于朱升的记载非常少,跟明初的许多开国功臣相比,朱升的名气也并不算大,许多人可能根本没听说过这个名字。但就是这样的朱升却为朱元璋成功平定天下作出过巨大贡献,已至伟人毛主席对他都赞许有加。而通过史料我们可以得知,谋士朱升是安徽休宁人,出生在一户半教半农的人家,因朱升出生在晨曦之初,太阳东升之际,其父取之昌盛、吉祥之意,为其命名为朱升。

早年因受家庭影响,朱升曾先后拜在当地名儒门下求学,十九岁时,经学者陈栎推荐,在县里考上秀才。随后朱升没有继续求取功名,而是返回故里开馆讲学,伴以务农。在此期间,朱升除了教书育人外,他还潜心编纂著作,成为远近闻名的饱学之士。就这样,直到至正元年(1341年)博览群书的朱升才登乡贡进士。后经人举荐,朱升出任池州学正,在职期间整治学官腐败现象,并执行学规、考校训导,一时间风气大变,颇有成绩。但由于元末统治阶层昏庸腐朽,不愿随波逐流的朱升于是愤而辞官归隐,潜心研究学问。

此人给朱元璋说了“9个字”,字字堪比百万雄兵,为何却没封爵?

到至正十七年(1357年),元朝腐朽的统治导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朱升虽隐居教学,但他在暗中也观察时局的走向。此时江南诸侯纷起、遍地烽火,竞争到最后,基本上就剩下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三大势力,而朱升最终投靠的“明主”,正是朱元璋。据《明史·朱升传》记载:“太祖攻下徽州,因邓愈推荐,召他询问时务”。在大将邓愈的推荐下,朱元璋亲自到朱升家拜访,“降驾亲访之”向其询问平定天下的策略问题。

想当初,蜀主刘备三顾茅庐才求得诸葛亮的隆中对,向其提出“三分天下”计策,而朱升和朱元璋第一次谈论天下大事,便给朱元璋说了9个字方针,据《明史·朱升传》记载:“对曰:‘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太祖善之”。朱元璋听后茅塞顿开,于是就将朱升提出的这个九字方针作为平定天下战略的总大纲。对于这9个字,可谓字字堪比百万雄兵,直接奠定了朱元璋的格局,在那个枭雄林立的时代,朱元璋没有成为众矢之的,逐渐成长起来。后来,伟人毛主席曾盛赞朱升:九字国策定江山!

此人给朱元璋说了“9个字”,字字堪比百万雄兵,为何却没封爵?

的确,从当时时局来看,朱元璋虽然占据苏南浙北富庶之地,但南有张士诚、西有陈友谅两大劲敌,周边还分布着为数不少元朝残余,再加上还有一个名义上的领导小明王韩林儿,若朱元璋贸然称王,势必成为众矢之的。所以按照朱升的建议,朱元璋暂缓称王的节奏,改变了以往急速扩张的策略,开始稳扎稳打发展自身实力,并伺机侵吞对手的地盘。

俗话说:“出头椽儿先朽烂”,在元末农民起义中,称王称帝者不计其数,更有甚者,打下了一座县城便要过过皇帝的瘾,也正因此便成为元军重点打击的对象。在朱元璋北方有韩林儿的大宋作为抵御元军进攻的屏障,东方有不服元朝的张士诚吸引火力,上游则有称帝的徐寿辉、陈友谅在明里暗里帮助朱元璋吸引元军的注意,此时唯独夹在强敌之间的朱元璋韬光养晦,势力逐渐壮大。

此人给朱元璋说了“9个字”,字字堪比百万雄兵,为何却没封爵?

从朱升9字战略的提出,朱元璋在龙凤十年之前,都称吴国公,尊奉红巾军领袖韩林儿为帝。直到公元1363年,朱元璋通过鄱阳湖之战击杀陈友谅,在消除最大的外患之后,才于次年称吴王。两年后,朱元璋又派人暗杀韩林儿,自此成为境内最高统治者。可以说朱元璋能从乱世中脱颖而出,都皆因采纳了朱升的建议。而除了给朱元璋制定统一的国策外,朱升还在朱元璋攻打徽州、婺州和鄱阳湖大战及和陈友谅、张士诚多次的交战中,他都在军事上提供了大量的谋略,为消灭元朝,统一中原,建立明王朝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洪武元年(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应天府登基称帝,建元洪武。谋士朱升仍然被召至皇城应天府继续充当谋臣,在当时朱升所处地位与“开国元勋”不相上下,朱元璋对他也很是青睐,称赞朱升“为人老实,是老成贤达中的英杰”,晋升其为翰林院学士兼东阁学士、嘉议大夫,同修国史,成为皇帝高级顾问,凡军政机密均与之相商。而考虑到此时的朱升已经是古稀之年,明太祖朱元璋还特许他不用每日上朝,由此也可见对他的尊崇之极!

按照常人的理解,朱升为明朝的建立立下奇功,理应接受皇帝授予的高官厚禄,安享富贵的晚年,为何他却没封爵呢?原来此时年近七旬的朱升对功名利禄已没有多少追求了,而且他也隐约感觉到朱元璋疑心很重,与其整日伴君如伴虎,还不如趁早急流勇退。当朱元璋大封群臣,众人皆沉迷于权贵的时候,唯有朱升保持着大脑的清醒,他没有接受朱元璋的赏赐,只是恳求自己要告老还乡,辞官隐居。

朱元璋感念他的功绩,意欲重封,但几次都没能将他挽留。最后朱升退隐时并未回老家休宁,也没有去原隐居地安徽歙县石门,而是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隐居,这也就打消了朱元璋最后的疑虑,得以安享晚年!最后我们要说,作为明初著名的谋士,朱升以字字堪比百万雄兵9字国策方针,帮助朱元璋完成统一大业,实在是厥功至伟!而或许是因为朱升过早的隐退,才导致了如今他的名气远不如刘基、李善长等人,着实有点可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