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原烽火——古格之战(下)

 白发布衣cexroq 2019-11-27

上一节高原烽火——古格之战(上)



4)、高原烽火——古格之战(下)

藏军统帅甘丹次旺(也译为噶尔丹策旺),本是一位虔诚的格鲁派信徒。

他曾在扎什伦布寺担任过“拉姆津巴”这一管理职位,拥有很好的管理能力,威望甚高。同时,他也是蒙古和硕特部的贵族出身,是始固汗的孙子。可能也正是这种双重身份,使他能够同时得到蒙古族和格鲁派的信任,得以出任军事统帅这一重要职务。

在出征之前,他还特意从扎什伦布寺还俗,比表示对于喇嘛不事杀孽这一习俗的尊重。虽然,在白宫中五世达赖喇嘛给予了甘丹次旺充分的赐福,但却没有给他多少本钱。他不得不凭借蒙古贵族的身份,在腾格里海(纳木错)周边召集蒙古族骑兵加入他的军队。

关于他招募的蒙古骑兵的人数,史料中出现了巨大的差异,从250人直到2500人不等。

当他率军来到萨噶地方时,他得到了阿松颇拉哇·白玛杰布的协助,在此处补充了兵源和军事补给。颇拉哇·白玛杰布还亲自加入了他的部队,成为了甘丹次旺的主要部下之一。

这两位鼎力相助的领主,就是日后名噪一时的颇罗鼐郡王的祖父和父亲。所以对于这场发生在阿里地区的战争,成书于公元1733年的《颇罗鼐传》有着非常详细的记载[10]

得到了卫藏军队进军阿里的消息,拉达克王国也开始为战争着手运作。在国王的授命下,萨迦·嘉措带领军队奔赴古格。两军在印度河上游,两个支流那估曲美朵顶曲的交汇点处,一个叫热拉喀玛地方迎头相遇,这个地点大约在今天扎西岗乡西南的高原旷野中。

可能是基于格鲁派军队在藏不(不丹)战争中不佳的表现,拉达克军队对于对手根本没有给予足够的尊重。据说,萨迦·嘉措还曾放言格鲁派的进攻基本属于“头撞铁柱”的行为,[11]。主帅如此狂妄,就能窥见拉达克对于这场战争的重视程度。

当两军真的在荒原上遭遇,拉达克军队才算领教到了蒙古骑兵的冲击力。可能常年在多山地带战斗的拉达克军队,从来没有在空旷地带和成建制骑兵交手的经验。想想蒙古骑兵正面凿击和侧翼分割的战术,即便是兵法森严的汉族步兵和欧洲步兵都称之为噩梦,更何况是散漫惯了的拉达克军队?

拉达克军队迅速溃败,被蒙古骑兵像是赶羊一样的赶来赶去。惨败使拉达克军队从此闻风丧胆,再也不敢和蒙古骑兵野战,其残部只能凭借达拉喀札布让扎西岗等几个互不相邻的城堡困守。

可惜甘丹次旺手中的军队人数太少,没有能力将拉达克溃兵一口吞下。两军初战后,战场形势转入僵持。

公元1680年(康熙十九年),甘丹次旺得到了格鲁派藏军的援助。据说,这次前来增援的精锐藏军的数量多达五千人。拥有了足够军队,甘丹次旺开始谋划下一步的军事行动。对于拉达克军队固守的几个战略支撑点,部下提出了围攻和长期围困的两种作战计划。

甘丹次旺确展示出英明统帅的素质,他跳出了这种思维定式,果断的判断困守城堡的拉达克残部不敢出城骚扰蒙藏联军。他决定以冒着巨大风险的方式,大范围穿插进攻带兵直抵列城,从根本上解决拉达克问题。

这种和后世蛙跳战术类似的计划,虽然要冒巨大风险,但同时也能够迅速取得最终战果,避免长时间消耗导致军队补给不足。

甘丹次旺带兵取道日土,绕开了国境线附近拉达克军队的防御。当蒙藏联军出现在羌拉一带之时,拉达克措手不及,匆忙组织了军队前来阻挡,但再次被蒙藏联军击溃,拉达克王和萨迦·嘉措只能逃离列城,拉达克首都列城不战而降。

列城的陷落并没有真正解决拉达克问题,拉达克王和萨迦·嘉措巴廓附近,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游击战,这场猫捉老鼠的游戏一直持续了三年。

就在巴廓附近的游击战残酷进行的时候,南部桑噶尔地区也乱成了一团。1682年秋,噶尔夏寺的喇嘛成为了蒙古军队的内应,他们带领着蒙古军队进入了桑噶尔地区德登郎嘉的弟弟恩扎巴底是这一区域统治者。

为了抵御蒙古军队,他从努底召集门巴(不丹)军队。但这些门巴的军队军纪实在是太差了,还没跟蒙古军队开战就搞桑噶尔鸡飞狗跳。

天怒人怨之下,事情居然翻转成了,国王和噶尔夏寺的喇嘛联手打击门巴军队,原来的对手蒙古军队反倒成了看热闹的,这也算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葩事件。

天天在山里打游击的生活,真没几个国王能受得了。德登郎嘉实在是没有办法了,他决定向莫卧儿王朝屈服。

公元1863年(清同治二年),他派使臣向克什米尔王易卡拉欣汗求助,条件是复国后,全国皈依伊斯兰教。

得到了德登郎嘉承诺的莫卧儿帝国,派遣一个叫菲戴汗的人率军进驻普里格,印度穆斯林军队正式介入到这场战争之中。蒙藏联军在拉达克这三年中,被拉达克的游击战搞得疲惫不堪,当他们遭遇莫卧儿军队的时候应该是吃了不小的亏。

按照《拉达克王统的记载:(克什米尔军)击败藏军,藏军丢盔弃甲……援军渐至比图,蒙军亦败北……,逃至扎西岗驻守”。但在《颇罗鼐传》中,战争却完全是另一番模样, (甘丹才旺)杀死不少敌人,活下来的四散溃逃……次日夜里伊斯兰教军队大哭而逃,甘丹汗王高举胜利的大旗,战败了敌军。

到底哪个记录更靠谱些呢?从这件事情的结局看,我觉得二者都不太靠谱,都有粉饰的嫌疑。

我们先来看看,莫卧儿王朝的情况。

进兵之初,穆斯林军队应该在战场上取得了一定的胜绩。并成功地将蒙藏联军逐出列城区域,期间蒙藏联军向东败退,可能一直撤到了古格和拉达克的边境区域。此后,两军在边境地带进入了相持阶段,谁都无力彻底击溃对手。

劳师远征的莫卧儿军队承受不了这种天文数字的消耗,他们选择了退军。对于退军的原因,外国学者认为是军队统帅菲戴汗接受了卫藏政权大量的贿赂,才使他做出了这一决定[12]

《颇罗鼐传》的记述则令人无语,他认为这是因为藏族法师登台作法,一时间风雨变色,敌军精神上受到了打击,哭着就跑了。

真正导致莫卧儿军队撤军的原因,可能是来源于其国内的政治生态。奥朗则布统治时期的印度,正是莫卧儿王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1679年的杰拉普特战争1681 年王子阿克巴的叛乱对帝国产生了灾难性的后果。

而帝国南方寻求独立的马拉塔人,已经成了奥朗则布的心腹大患,面对国力的衰退和战略的转移,克什米尔的统治者,既不愿、更无力对拉达克采取长期的介入政策,尤其是即将面对这种长期对峙的局面,更不是其所愿[13]

撤军到列城菲戴汗向拉达克开具一份长长费用报销单据,在这份单据中提出,鉴于以往拉达克恶劣的信用记录(答应的事儿从来不兑现),征税的记录要从公元1664年开始。此后,拉达克必须每三年向克什米尔交纳包括18匹马、18只麝和18条白耗牛尾的贡品。

其次,国王本人必须以阿齐巴特·默哈穆德罕的教名皈依伊斯兰教、以阿齐巴特·默哈穆德罕的名义铸造货币,修复、扩建列城的清真寺并需将小儿子吉巴郎嘉送到克什米尔作为人质。

领土方面拉达克需要将纳布萨特这个地方,割让给了克什米尔。条约中没有写明的是上拉胡尔普日普里格巴尔蒂斯坦其他区域的归属权,这些区域已经在克什米尔军队的占领下,也就再没还给拉达克。

在这个1683年签订的条约中,还有一项致命的条款,这就是从此之后,克什米尔商人垄断了羊毛制品的贸易。

羊毛制品和藏红花是克什米尔地区主要的产品(藏红花不是西藏的物产,西藏太冷,藏红花没法越冬。这种珍贵的药材,产自克什米尔的湖区和伊朗,你们现在在西藏看到的藏红花90%都是崇明岛种植的,看过我书的,以后就不要再上当了,买藏红花去上海吧!),以往都是经由拉达克进行转口贸易,这给拉达克带来了巨量的财富,现在最重要的羊毛制品贸易被剥离,对于拉达克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

莫卧儿军队撤离后,这件事儿还没完。甘丹次旺还没放弃呢,这次他得到了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的援助。

这位噶尔丹就是在号称为康熙三大征中,那位与康熙皇帝打的你死我活的蒙古准噶尔部“博硕克图汗”

甘丹次旺再次进军拉达克,拉达克国王无力抵抗,出城投降,表示“愿意做任何被要求的事情”[14]

卫藏——拉达克战争期间,拉萨的政坛也发生了重大变故。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1682年去世,达赖喇嘛主要的政治助手第五世第巴(总理西藏事务)桑结嘉措秘不发丧,没有像清朝上报这一消息。反倒是积极和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联络,意图摆脱清朝和蒙古和硕特部的统治。

在这种情况下,尽快了结拉达克的事务,便成了桑结嘉措的主要选项。他亲自和主巴派第六世竹钦活佛米旁旺布协商,请求米旁旺布前去列城和平解决与拉达克战争。

当公元1684年(清康熙二十三年),米旁旺布到达拉达克的时候,拉达克国王德登郎嘉亲自到蒙藏联军的军营中叩头认罪。

最后双方在丁莫岗达成了口头协议,除明确了拉达克为西藏的属国外,还规定拉达克为佛教国家,王室不能信仰异教,并要公平的对待国内各派佛教徒。每三年,向卫藏政权上缴十拖拉的黄金,十两香料,六匹莫卧儿布,一匹颇达布。卫藏政权负责为拉达克进贡的使团发放路费,派驮畜200头、马15匹等帮助运输。同时,约定的还有双方贸易的条款,甘丹颇章政权同意,每年赶200头驮畜运送茶叶,销往拉达克。拉达克王室则承诺为格鲁派寺院每年向拉萨正月祈愿大法会,敬献供神灯火提供便利[15]

明确了协议之后,甘丹次旺列城、比吐、尺赛7座城堡和庄园归还于拉达克王,晓谕当地居民:“愚昧众生,贪图安乐,招致痛苦。你们糟蹋自己的福气,气数已尽。忤逆神圣的宗喀巴教派,欲加伤害,因之大祸临头。今后,务必坚信黄教。在水车似的周而复始的轮回中,众生皆是亲生父母,自当引导彼等走向幸福”[15]

随后,蒙藏联军缓缓退回了卫藏,回到拉萨后,甘丹次旺被任命为阿里总管,并树立了经幡庆祝这一胜利,这座顿噶塔钦”经幡至今依旧矗立在八廓街的东北角。其后,青海和硕特汗王及其亲信,对整个阿里地区实施了长达45年的统治。

对于这场战争的性质和影响,国内外的学者,不出意外的发生了立场鲜明的歧义。这充分说明历史学家也是人,并再次印证了,屁股要为板凳负责这一真理。

国外的学者大多认为,卫藏——拉达克战争性质属于西藏侵略了拉达克王国,并成功的将古格日土地区从拉达克的版图上分裂了出去[16]

在战争末期,主巴活佛代表为藏政权和拉达克王室签署协议,协议中明确划分了古格和拉达克的分界线。其后,这些区域被西藏长期控制,成为了现在中国主张的领土范围。

这种认识的来源,首先基于拉达克是一个独立于中国领土之外的王国;其次,它曾向印度莫卧儿王朝臣服,并放弃了自己的宗教信仰和铸造货币的权利,也就是说拉达克成为了莫卧儿王朝的一部分。

但国内的学者并不认同这一观点,他们驳斥道,拉达克一直都是西藏阿里地区的一部分,期间还曾是以古格为首的国家联盟的组成者之一。其次,莫卧儿王朝从来就没有对拉达克王国,进行过任何有效的统治。关于这一点,莫卧儿帝国的掌权者奥朗则布自己也承认,公元1672年后,就“己无力对付拉达克”[17]

至于宗教信仰,虽然列城修建了一座清真寺,但当时,在拉达克占据主流的宗教信仰依旧是藏传佛教,准确的说是藏传佛教的主巴噶举派。战争之后,格鲁派“是拉达克的最主要的教派,其主要寺庙就建在比吐”[18]。之后,因为种种原因,以颇罗鼐为代表的蒙古和硕特部势力,长期掌控者阿里地区(包含拉达克)的控制权,但整个阿里地区依旧在卫藏政权的统治之下。拉达克王室也成为格鲁派政权分封的诸王之一,对此,在《颇罗鼐传》中有明确记载“历代神圣藏王,与拉达克王子洛桑白玛是西藏的近亲,特予抚慰,赐千余户,乃封为王”[19]。也就是说,至少在公元17世纪期间,拉达克依旧是西藏领土的一部分。

那么又发生了什么事件,使拉达克这片故土离我们而去了呢?且听我娓娓道来。

[1][2][8][14][15]、拉达克王国_拉达克力量的衰退_L_伯戴克;[3][6][11][13]、关于1679年拉达克战争一些问题的探讨_李圳[4]、1684_1842年拉达克与中国西藏的政治关系研究_徐亮;[5]、 五世达赖喇嘛传_陈庆英,马连龙,马林 [7][10][16]、固始汗和格鲁派在西藏统治的建立和巩固_陈庆英;[9][15]、17世纪后半期青海和硕特蒙古对阿里_拉达克的征服_齐光;[12]、一六八一至一六八三年西藏、拉达克以及莫卧儿之间的战争_伯戴克_汤池安 译;[17][18][19]、评伯戴克关于1681年西藏边境战争的性质问题_汤池安

都看到这儿,点个赞再走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